一种双向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344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搅拌装置,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筒体上方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伸缩装置,所述液压伸缩装置包括支撑板和四个液压杆,所述支撑板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速箱,所述第一减速箱的一端通过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一减速箱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贯穿支撑板至筒体内部,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桨相连,所述液压伸缩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加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搅拌装置存在物料混合不均和物料在搅拌过程容易板结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化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搅拌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种,有框式搅拌、推进式搅拌、桨叶式搅拌、MIG型搅拌、带式搅拌和斜桨叶搅拌等。搅拌可以是一种独立的流体力学范畴单元的操作,如进行液-液混合、固-液悬浮、气-液或液-液分散等,也可以是完成其它单元操作过程中的必要手段,例如传热、吸收、萃取、溶解、结晶等。搅拌主要功能是混合、传热、传质。搅拌过程可使被搅拌物质的各部分近于均质状态,增大分散相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分散性周围的液膜阻力以及增大相对速度提高传热速率等。现有搅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尤其是在液液相混合上。但化工生产中常常会出现随着反应的进行,整个体系越来越粘稠,固液相比例越来越大,对于这些大黏度的固液混合物,在化工生产中往往要将液相从大黏度的固液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因为该液相在体系中的时间越长,就会造成反应最终收率越低,能耗比就越大。公开号为CN206935237U,公开日为2018年1月30号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加药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筒,搅拌筒内装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上端伸出搅拌筒后与电机连接,搅拌轴的下端装有搅拌桨,其特征是:搅拌轴上靠近搅拌筒的外壁处设有进液孔,进液孔的外侧装有盛液盒,且盛液盒固定在搅拌筒的顶部,盛液盒的顶部装有进药管,盛液盒的底部设有连通管,且连通管安装在搅拌轴的内部,连通管的一端与进液孔连通,连通管的另一端装在搅拌桨内,搅拌桨上设有出药通道,出药通道与安装在搅拌桨内的连通管连通。该专利通过搅拌轴上靠近搅拌筒的外壁处设有进液孔,进液孔的外侧装有盛液盒,且盛液盒固定在搅拌筒的顶部,盛液盒的顶部装有进药管,盛液盒的底部设有连通管,且连通管安装在搅拌轴的内部,连通管的一端与进液孔连通,连通管的另一端装在搅拌桨内,搅拌桨上设有出药通道,出药通道与安装在搅拌桨内的连通管连通,实现了反映物料混合的更均匀,反应效率高,但是这只是用于添加液体药物,添加粉状药物时还是存在混合不均和药物容易板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向搅拌装置,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搅拌装置存在物料混合不均和物料在搅拌过程容易板结等现象。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向搅拌装置,包括筒体和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方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伸缩装置,所述液压伸缩装置包括支撑板和四个液压杆,所述支撑板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速箱,所述第一减速箱的一端通过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一减速箱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贯穿支撑板至筒体内部,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桨相连,所述液压伸缩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加料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加料口连接有物料螺旋输送机,所述物料螺旋输送机的另一端连接物料斗,所述筒体靠近支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箱、第二搅拌轴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二减速箱相连,所述第二减速箱的另一端与第二搅拌轴相连,所述第二搅拌轴的另一端与第二搅拌桨相连,所述筒体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道。优选的,所述筒体的旁边还设置有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分别与液压杆、物料螺旋输送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连。优选的,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PLC控制柜相连。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和出料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PLC控制柜相连。优选的,所述筒体底部的为外凸弧形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本技术采用包括筒体和支腿,所述筒体上方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伸缩装置,所述液压伸缩装置包括支撑板和四个液压杆,所述支撑板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速箱,所述第一减速箱的一端通过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一减速箱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贯穿支撑板至筒体内部,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桨相连,使得液压收缩装置可以实现上下升降,保证第一搅拌桨与液面相接触,防止容易凝结的药剂因搅拌不均凝结成块,所述液压伸缩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加料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加料口连接有物料螺旋输送机,所述物料螺旋输送机的另一端连接物料斗,物料螺旋输送机和物料斗的设置减少了手动添加物料的工序,节省劳动力,还能通过控制物料螺旋输送机的转速调整添加物料的速度,减少因物料添加过多造成搅拌效果不好的可能,所述筒体靠近支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箱、第二搅拌轴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二减速箱相连,所述第二减速箱的另一端与第二搅拌轴相连,所述第二搅拌轴的另一端与第二搅拌桨相连,第二搅拌装置设置在筒体下部,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的搅拌方向不同,能加强搅拌效果并且加强筒体下端液体流动,防止药物板结,所述筒体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道,保证液体能完全流出。2、本技术的筒体的旁边还设置有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分别与液压杆、物料螺旋输送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连,利用PLC控制柜实现对搅拌装置的整体控制,操作更集中,方便操作。3、本技术采用筒体上还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PLC控制柜相连,采用液位传感器直接与液压杆连锁,保证第一搅拌桨能一直跟液面接触,第一搅拌桨的及时工作,能防止因搅拌不及时而造成药物凝结。4、本技术采用进水管道和出料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PLC控制柜相连,直接通过PLC控制柜直接通过PLC控制柜控制进液管道和出料管道上的有电磁阀,从而实现对进水和出料的控制,不用手动开启阀门,实现半自动化,更加方便。5、本技术采用筒体的底部为外凸弧形底部,所述出料管道安装在筒体底部的外凸处,保证液体能全部流出,尽可能的减少液体残留在筒体内。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筒体,2、支腿,3、支撑板,4、液压杆,5、第一减速箱,6、第一电机,7、第一搅拌轴,8、第一搅拌桨,9、进水口,10、加料口,11、进水管道,12、物料螺旋输送机,13、物料斗,14、第二电机,15、第二减速箱,16、第二搅拌轴,17、第二搅拌桨,18、出料口,19、出料管道,20、液位传感器,21、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双向搅拌装置,包括筒体1和支腿2,所述筒体1上方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伸缩装置,所述液压伸缩装置包括支撑板3和四个液压杆4,所述支撑板3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速箱5,所述第一减速箱5的一端通过第一电机6输出轴与第一电机6相连,所述第一减速箱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搅拌轴7,所述第一搅拌轴7贯穿支撑板3至筒体1内部,所述第一搅拌轴7的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桨8相连,使得液压收缩装置可以实现上下升降,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搅拌装置,包括筒体(1)和支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方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伸缩装置,所述液压伸缩装置包括支撑板(3)和四个液压杆(4),所述支撑板(3)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速箱(5),所述第一减速箱(5)一端通过第一电机(6)输出轴与第一电机(6)相连,所述第一减速箱(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搅拌轴(7),所述第一搅拌轴(7)贯穿支撑板(3)至筒体(1)内部,所述第一搅拌轴(7)的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桨(8)相连,所述液压伸缩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9)和加料口(10),所述进水口(9)连接有进水管道(11),所述加料口(10)连接有物料螺旋输送机(12),所述物料螺旋输送机(12)的另一端连接物料斗(13),所述筒体(1)靠近支腿(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4)、第二减速箱(15)、第二搅拌轴(16)和第二搅拌桨(17),所述第二电机(14)通过第二电机(14)输出轴与第二减速箱(15)相连,所述第二减速箱(15)的另一端与第二搅拌轴(16)相连,所述第二搅拌轴(16)的另一端与第二搅拌桨(17)相连,所述筒体(1)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18),所述出料口(18)连接有出料管道(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搅拌装置,包括筒体(1)和支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方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伸缩装置,所述液压伸缩装置包括支撑板(3)和四个液压杆(4),所述支撑板(3)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速箱(5),所述第一减速箱(5)一端通过第一电机(6)输出轴与第一电机(6)相连,所述第一减速箱(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搅拌轴(7),所述第一搅拌轴(7)贯穿支撑板(3)至筒体(1)内部,所述第一搅拌轴(7)的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桨(8)相连,所述液压伸缩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9)和加料口(10),所述进水口(9)连接有进水管道(11),所述加料口(10)连接有物料螺旋输送机(12),所述物料螺旋输送机(12)的另一端连接物料斗(13),所述筒体(1)靠近支腿(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4)、第二减速箱(15)、第二搅拌轴(16)和第二搅拌桨(17),所述第二电机(14)通过第二电机(14)输出轴与第二减速箱(15)相连,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平杨伟杨芳杨钰茂代庆红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开全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