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刚专利>正文

陀螺发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264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陀螺发射器,包括筒形外壳、外套筒杆、内套筒杆、推柄、麻花杆、扳机机构、上膛机构、撞击机构和陀螺;外套筒杆的一端位于筒形外壳内,另一端轴向伸出筒形外壳的尾部,内套筒杆的一端位于外套筒杆内,另一端轴向伸出于外套筒杆,并与外壳头部的内壁可转动地连接,内套筒杆位于外套筒杆内的一端端头固定设置有单向离合转动器,另一端端头固定有伸出外壳头部的连接块,陀螺与连接块可脱落地连接;推柄固定于外套筒杆伸出筒形外壳尾部的一端,麻花杆的一端固定于推柄上,另一端轴向穿过单向离合转动器后伸入内套筒杆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陀螺发射位置可控,发射省力而利于提升力气小的青少年或者年纪偏小的小朋友玩耍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陀螺发射器
本技术涉及玩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陀螺发射器。
技术介绍
陀螺玩具(简称陀螺)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娱乐玩具。陀螺玩具一般是通过与其配合使用的陀螺发射器来提供初始速度和旋转方向。现有陀螺发射器大都是齿条式陀螺发射器。但是现有的陀螺发射器存在的问题是:一、齿条陀螺发射器悬空发射陀螺,本身水平状况不可控,发射陀螺时容易发偏而影响陀螺发射效果;二、为了获得较好的陀螺初始速度,需要较大的力来拉动齿条发射陀螺,对力气小的青少年或者年纪偏小的小朋友而言玩耍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陀螺发射位置可控,发射省力而利于提升力气小的青少年或者年纪偏小的小朋友玩耍体验的陀螺发射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陀螺发射器,包括筒形外壳、外套筒杆、内套筒杆、推柄、麻花杆、扳机机构、上膛机构、撞击机构和陀螺;所述外套筒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筒形外壳内,另一端轴向伸出所述筒形外壳的尾部,所述外套筒杆与所述筒形外壳作轴向滑动配合,所述内套筒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套筒杆内,另一端轴向伸出于所述外套筒杆,并与所述外壳头部的内壁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内套筒杆与所述外套筒杆作轴向滑动配合,所述内套筒杆位于所述外套筒杆内的一端端头固定设置有单向离合转动器,另一端端头固定有伸出所述外壳头部的连接块,所述陀螺与所述连接块可脱落地连接;所述推柄固定于所述外套筒杆伸出所述筒形外壳尾部的一端,所述麻花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推柄上,另一端轴向穿过所述单向离合转动器后伸入所述内套筒杆内,所述麻花杆轴向往复位移带动所述单向离合转动器单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内套筒杆单向旋转;所述上膛机构设置于所述筒形外壳内,所述扳机机构设置于所述筒形外壳的侧壁上,并配合所述上膛机构上膛或脱膛,所述撞击机构设置于所述筒形外壳的头部,并受所述上膛机构的脱膛产生的冲击力撞击所述陀螺,从而使所述陀螺与所述连接块的连接脱落。工作原理:扳机机构配合上膛机构上膛,玩家手握压柄带动外套筒杆轴向往复位移,从而带动麻花杆轴向往复位移以驱动单向离合转动器单向旋转,进而带动内套筒杆单向旋转以驱动陀螺单向旋转,陀螺因此获得适宜的初速度,而后扣动扳机机构使上膛机构脱膛,撞击机构受上膛机构的脱膛产生的冲击力撞击陀螺,而使所述陀螺与所述连接块的连接脱落,完成发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采用扳机机构配合上膛机构上膛或脱膛,撞击机构受上膛机构的脱膛产生的冲击力撞击陀螺,而使所述陀螺与所述连接块的连接脱落,玩家可以根据个人选择将陀螺发射至任意平面,从而使得陀螺发射位置可控;采用麻花杆配合单向离合转动器驱动陀螺旋转的结构,类似于旋转拖把的转芯结构,反复多次的带动麻花杆轴向往复位移能够有效推动陀螺加速,从而使玩家在施力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反复多次带动麻花杆轴向往复位移而使陀螺获得较大的初速度,发射省力而利于提升力气小的青少年或者年纪偏小的小朋友玩耍体验。进一步地,所述上膛机构包括膛筒、上膛杆和拉簧,所述膛筒套设于所述外套筒杆外,并与所述外套筒杆作滑动配合,所述上膛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膛筒的外壁,另一端伸出所述筒形外壳,所述筒形外壳的侧壁上轴向开设有供所述上膛杆进行上膛动作的条形上膛孔,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筒形外壳内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膛筒的外壁;所述扳机机构包括握柄、扳机框、扳机、压杆、压簧和锁柱,所述握柄固定于所述筒形外壳尾部的外壁,所述扳机框固定于所述筒形外壳的外壁靠近所述握柄的位置,所述扳机的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筒形外壳尾部的内壁,另一端伸出所述筒形外壳,并位于所述扳机框内,所述压杆的中部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筒形外壳尾部的内壁,其一端与所述扳机位于所述筒形外壳内的一端抵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压簧连接所述筒形外壳尾部的内壁连接,所述锁柱固定于所述膛筒外壁,所述锁柱可与所述压杆远离所述扳机的一端抵紧或分离。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拉动上膛杆带动膛筒向压柄方向轴向位移,直至锁柱与压杆抵接而完成上膛机构上膛(此时拉簧被拉伸),扣动扳机使压杆脱离锁柱,拉簧复位带动膛筒向陀螺方向轴向快速位移而撞击撞击机构,完成上膛机构的脱膛,实现扳机机构配合上膛机构的上膛或脱膛,操作简单,结构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所述筒形外壳的头部内壁周向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内套筒杆伸出所述外套筒杆的一端外壁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可转动地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内套筒杆伸出外套筒杆的一端与筒形外壳的头部内壁可转动地连接,连接结构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所述撞击机构包括承撞环、联动杆和传力环,所述承撞环环绕所述内套筒杆滑动设置,所述传力环位于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内套筒杆的一侧,所述联动杆相对的设置有两根,其一端与所述承撞环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环与所述传力环固定,且所述联动杆上及所述所述固定环与所述筒形外壳的头部端头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A,所述复位弹簧A的一端与所述联动杆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筒形外壳的头部端头固定,所述承撞环承受所述上膛机构脱膛产生的冲击力。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撞击机构受上膛机构脱膛产生的冲击力撞击陀螺,结构稳定可靠;另外,借助复位弹簧A能够使联动杆在发生位移后复位,即撞击机构在承受撞击之后能够自行复位,不必手动复位,简化本发射器的操作,更方便玩家使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内套筒杆的一侧中部具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的端面上固定有第一磁片,所述陀螺的背侧中部开设有限制所述连接凸起周向旋转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底壁固定有第二磁片,所述连接凸起穿过所述传力环的中孔伸入所述限位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一磁片与所述第二磁片相互磁吸附可脱落地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连接块与陀螺可脱落地连接,陀螺的装拆快捷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离合转动器包括转动套管和定位块,所述转动套管内具有管腔,所述管腔的内径大于所述转动套管两端管口的内径,所述定位块轴向活动设置所述管腔内,所述管腔朝向所述筒形外壳头部的一端周向内壁固定有多片第一限位翼片,所述定位块朝向所述筒形外壳头部的一端周向外壁固定多片第二限位翼片,所述定位块朝向所述筒形外壳头部的一端位移至所述管腔朝向所述筒形外壳头部的一端时,所述第一限位翼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翼片相互卡合,从而锁定所述定位块与所述转动套管的连接,所述定位块轴向开设有螺纹滑孔,所述麻花杆穿过螺纹滑孔设置,所述定位块随所述麻花杆沿所述螺纹滑孔往复位移而旋转。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麻花杆在定位块内的螺纹滑孔中往复位移带动定位块旋转,当麻花杆向陀螺方向轴向位移时,第一限位翼片与对应的第二限位翼片相互卡合,从而带动转动套管向单一方向旋转,当麻花杆向远离陀螺的方向位移时,第一限位翼片与对应的第二限位翼片分离,转动套管惯性旋转,麻花杆如此往复轴向位移即可带动转动套管单一方向加速旋转,从而驱动内套筒杆带动陀螺加速旋转,实现单向离合转动器的单向旋转,结构稳定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陀螺(20)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外壳(1)、外套筒杆(5)、内套筒杆(10)、推柄、麻花杆(3)、扳机(28)机构、上膛机构、撞击机构和陀螺(20);/n所述外套筒杆(5)的一端位于所述筒形外壳(1)内,另一端轴向伸出所述筒形外壳(1)的尾部,所述外套筒杆(5)与所述筒形外壳(1)作轴向滑动配合,所述内套筒杆(10)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套筒杆(5)内,另一端轴向伸出于所述外套筒杆(5),并与所述外壳头部的内壁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内套筒杆(10)与所述外套筒杆(5)作轴向滑动配合,所述内套筒杆(10)位于所述外套筒杆(5)内的一端端头固定设置有单向离合转动器(26),另一端端头固定有伸出所述外壳头部的连接块(15),所述陀螺(20)与所述连接块(15)可脱落地连接;/n所述推柄固定于所述外套筒杆(5)伸出所述筒形外壳(1)尾部的一端,所述麻花杆(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推柄上,另一端轴向穿过所述单向离合转动器(26)后伸入所述内套筒杆(10)内,所述麻花杆(3)轴向往复位移带动所述单向离合转动器(26)单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内套筒杆(10)单向旋转;/n所述上膛机构设置于所述筒形外壳(1)内,所述扳机(28)机构设置于所述筒形外壳(1)的侧壁上,并配合所述上膛机构上膛或脱膛,所述撞击机构设置于所述筒形外壳(1)的头部,并受所述上膛机构的脱膛产生的冲击力撞击所述陀螺(20),从而使所述陀螺(20)与所述连接块(15)的连接脱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陀螺(20)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外壳(1)、外套筒杆(5)、内套筒杆(10)、推柄、麻花杆(3)、扳机(28)机构、上膛机构、撞击机构和陀螺(20);
所述外套筒杆(5)的一端位于所述筒形外壳(1)内,另一端轴向伸出所述筒形外壳(1)的尾部,所述外套筒杆(5)与所述筒形外壳(1)作轴向滑动配合,所述内套筒杆(10)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套筒杆(5)内,另一端轴向伸出于所述外套筒杆(5),并与所述外壳头部的内壁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内套筒杆(10)与所述外套筒杆(5)作轴向滑动配合,所述内套筒杆(10)位于所述外套筒杆(5)内的一端端头固定设置有单向离合转动器(26),另一端端头固定有伸出所述外壳头部的连接块(15),所述陀螺(20)与所述连接块(15)可脱落地连接;
所述推柄固定于所述外套筒杆(5)伸出所述筒形外壳(1)尾部的一端,所述麻花杆(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推柄上,另一端轴向穿过所述单向离合转动器(26)后伸入所述内套筒杆(10)内,所述麻花杆(3)轴向往复位移带动所述单向离合转动器(26)单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内套筒杆(10)单向旋转;
所述上膛机构设置于所述筒形外壳(1)内,所述扳机(28)机构设置于所述筒形外壳(1)的侧壁上,并配合所述上膛机构上膛或脱膛,所述撞击机构设置于所述筒形外壳(1)的头部,并受所述上膛机构的脱膛产生的冲击力撞击所述陀螺(20),从而使所述陀螺(20)与所述连接块(15)的连接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20)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膛机构包括膛筒(7)、上膛杆(8)和拉簧(9),所述膛筒(7)套设于所述外套筒杆(5)外,并与所述外套筒杆(5)作滑动配合,所述上膛杆(8)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膛筒(7)的外壁,另一端伸出所述筒形外壳(1),所述筒形外壳(1)的侧壁上轴向开设有供所述上膛杆(8)进行上膛动作的条形上膛孔,所述拉簧(9)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筒形外壳(1)内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膛筒(7)的外壁;所述扳机(28)机构包括握柄(2)、扳机(28)框(27)、扳机(28)、压杆(29)、压簧(30)和锁柱(31),所述握柄(2)固定于所述筒形外壳(1)尾部的外壁,所述扳机(28)框(27)固定于所述筒形外壳(1)的外壁靠近所述握柄(2)的位置,所述扳机(28)的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筒形外壳(1)尾部的内壁,另一端伸出所述筒形外壳(1),并位于所述扳机(28)框(27)内,所述压杆(29)的中部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筒形外壳(1)尾部的内壁,其一端与所述扳机(28)位于所述筒形外壳(1)内的一端抵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压簧(30)连接所述筒形外壳(1)尾部的内壁连接,所述锁柱(31)固定于所述膛筒(7)外壁,所述锁柱(31)可与所述压杆(29)远离所述扳机(28)的一端抵紧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陀螺(20)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外壳(1)的头部内壁周向固定设置有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刚
申请(专利权)人:罗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