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17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模具的排气结构。所述模具的排气结构包括:排气槽,其开设于母模仁的正部,所述正部面对所述公模仁,所述排气槽环绕所述型腔设置;若干第一引气槽,各该第一引气槽沿所述排气槽周边开设,且一端与所述排气槽连通,另一端通向模具外部;若干第二引气槽,各该第二引气槽开设于公模仁的底部,所述底部背对所述母模仁,所述公模仁上设有若干排气孔,各该第二引气槽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另一端通向模具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具的排气结构,能够将模具中的气体快速排出,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的排气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模具的排气结构。
技术介绍
在注塑成型塑胶产品时,随着熔融塑胶液的注入而使型腔中产生气体,该气体主要包括:型腔和浇注系统中所存在的空气,塑料原料中含有的水分在高温下蒸发所产生的水蒸气,高温下塑料分解所产生的气体和塑料中某些添加剂挥发所产生的气体。在注塑时,如果这些气体不能及时地从型腔中排出,则在成型产品时这些气体会在产品的表面产生气纹路、气纹、空洞、烧焦、气泡等众多问题。随着对塑胶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排气结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排气结构需要将型腔中的气体迅速排出去,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排气结构存在排气不良的现象,使产品良率低,并不能满足要求。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具的排气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气不良,使产品良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的排气结构,该排气结构能够将模具中的气体快速排出,提高产品的良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排气结构,所述模具包括公模仁及母模仁,所述公模仁与母模仁组成型腔成型产品,所述排气结构包括:排气槽,其开设于母模仁的正部,所述正部面对所述公模仁,所述排气槽环绕所述型腔设置;若干第一引气槽,各该第一引气槽沿所述排气槽周边开设,且一端与所述排气槽连通,另一端通向模具外部;若干第二引气槽,各该第二引气槽开设于公模仁的底部,所述底部背对所述母模仁,所述公模仁上设有若干排气孔,各该第二引气槽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另一端通向模具外部。可选地,所述排气槽的深度为0.010-0.020毫米,宽度为2.0-2.5毫米。可选地,所述排气槽的深度为0.015毫米,宽度为2.0毫米。可选地,所述排气槽呈长方形状,沿着排气槽的各个长边开设有四个第一引气槽,沿着排气槽的各个短边开设有两个第一引气槽。可选地,同一排的多个排气孔对应连通一个第二引气槽。可选地,不同排的排气孔相互连通后对应连通至少一个第二引气槽。可选地,所述第一引气槽及第二引气槽的深度为0.2毫米,宽度为3-4毫米。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排气结构,通过在母模仁的正部开设整周的排气槽,在排气槽周边开设第一引气槽,便于模具的型腔中大量气体的快速排出,并在公模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引气槽,进一步加速气体的排出。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排气结构能够将模具中的气体快速排出,提高了产品的良率。【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排气结构中公模仁与母模仁合模状态的示意图。图2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排气结构中公模仁与母模仁开模状态一角度示意图。图3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排气结构中公模仁与母模仁开模状态另一角度示意图。图4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排气结构中母模仁的示意图。图5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排气结构中公模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功效及技术手段有进一步的了解,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排气结构中公模仁与母模仁合模状态的示意图,图2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排气结构中公模仁与母模仁开模状态一角度示意图,图3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排气结构中公模仁与母模仁开模状态一角度示意图。于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排气结构,用于排出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所述模具包括公模仁10及母模仁20,所述公模仁10与母模仁20组成型腔成型产品,所述排气结构包括:排气槽100,其开设于母模仁20的正部,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正部面对所述公模仁10,所述排气槽100环绕所述型腔设置;若干第一引气槽200,各该第一引气槽200沿所述排气槽100周边开设,且一端与所述排气槽100连通,另一端通向模具外部;若干第二引气槽300,请参阅图5所示,各该第二引气槽300开设于公模仁10的底部,所述底部背对所述母模仁20,所述公模仁10上设有若干排气孔400,各该第二引气槽300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孔400连通,另一端通向模具外部。其中,所述排气槽100的深度为0.010-0.020毫米,宽度为2.0-2.5毫米,能够使所述排气槽100既便于大量气体的排出,又可以保护母模仁20在模具合模时不会被压伤。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槽100的深度为0.015毫米,宽度为2.0毫米。其中,所述排气槽100呈长方形状与所述型腔的整体形状对应,为了使排气槽100均匀、快速地排出气体,沿着排气槽100的各个长边开设有四个第一引气槽200,沿着排气槽100的各个短边开设有两个第一引气槽200。其中,为了使不同位置的排气孔400均有对应连通的第二引气槽300,同一排的多个排气孔400对应连通一个第二引气槽300向模具外部排气,不同排的排气孔400相互连通后对应连通至少一个第二引气槽300向模具外部排气。其中,所述第一引气槽200及第二引气槽300的深度为0.2毫米,宽度为3-4毫米,方便气体排出。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排气结构,通过在母模仁20的正部开设整周的排气槽100,在排气槽100周边开设第一引气槽200,便于模具的型腔中大量气体快速向模具外部排出,并在公模仁1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引气槽300,进一步加速气体的排出。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排气结构能够将模具中的气体快速排出,提高了产品的良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的排气结构,所述模具包括公模仁及母模仁,所述公模仁与母模仁组成型腔成型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包括:/n排气槽,其开设于母模仁的正部,所述正部面对所述公模仁,所述排气槽环绕所述型腔设置;/n若干第一引气槽,各该第一引气槽沿所述排气槽周边开设,且一端与所述排气槽连通,另一端通向模具外部;/n若干第二引气槽,各该第二引气槽开设于公模仁的底部,所述底部背对所述母模仁,所述公模仁上设有若干排气孔,各该第二引气槽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另一端通向模具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排气结构,所述模具包括公模仁及母模仁,所述公模仁与母模仁组成型腔成型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包括:
排气槽,其开设于母模仁的正部,所述正部面对所述公模仁,所述排气槽环绕所述型腔设置;
若干第一引气槽,各该第一引气槽沿所述排气槽周边开设,且一端与所述排气槽连通,另一端通向模具外部;
若干第二引气槽,各该第二引气槽开设于公模仁的底部,所述底部背对所述母模仁,所述公模仁上设有若干排气孔,各该第二引气槽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另一端通向模具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的深度为0.010-0.020毫米,宽度为2.0-2.5毫米。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