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令超专利>正文

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006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1
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夹具,它涉及一种机床加工辅助夹具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夹具的改进。它包含工件连接件、连接件底座、底座连接件,工件连接件的顶部插接在被加工工件的底部,工件连接件的底部固定在连接件底座上,连接件底座通过底座连接件固定在机床床身上;使用时将底座固定柱插接在连接件底座上,并通过中心导向柱、中心环固定连接,连接头插接被加工工件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具有安装快捷方便,利用数控加工加工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可以保证装配的快捷和加工的稳定,通过本案底座的装配,可以保证装夹的通用性,大大降低工装夹具的成本,也能缩短工件的装夹周期,提高机床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床加工辅助夹具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夹具的改进。
技术介绍
数控电火花是一种加工工艺,主要是利用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放电电极在金属部件上烧灼出电极的几何形状。数控电火花加工特性是:数控电火花加工工艺常用于冲裁模和铸模的生产。工具电极和工件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而是有一个火花放电间隙,这个间隙一般是在0.05~0.3mm之间,有时可能达到0.5mm甚至更大,间隙中充满工作液,加工时通过高压脉冲放电,对工件进行放电腐蚀。由于加工中材料的去除是靠放电时的电、热作用实现的,材料的可加工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导电性及热学特性,如熔点、沸点、比热容、导热系数、电阻率等,而几乎与其力学性能(硬度、强度等)无关。由于可以简单地将工具电极的形状复制到工件上,因此特别适用于复杂表面形状工件的加工,如复杂型腔模具加工等。特别是数控技术的采用,使得用简单的电极加工复杂形状零件成为现实。数控电火花加工有它的特殊性,被加工工件由于不是接触加工,在被加工时受力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实际应用中对于被加工工件的装夹要求比较高,一般加工中都会采用不同的被加工夹具。由于被加工工件往往都是非常规形状工件,每种工件均需要不同的夹具,在加工中往往需要装备不同的夹具,实施操作和使用都非常麻烦和复杂,所需夹具的成本也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夹具,该夹具具有通用性,可以用于多种数控电火花机床,可以装配多种电火花机床床身,可以大大降低夹具应用成本,也可以缩短工件装夹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也能提高机床的应用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工件连接件1、连接件底座2、底座连接件3,工件连接件1的顶部插接在被加工工件A的底部,工件连接件1的底部固定在连接件底座2上,连接件底座2通过底座连接件3固定在机床床身B上;所述的工件连接件1包含连接头11、中心导向柱12、中心环13、底座固定柱14、连接件外环15、连接件锁紧孔16,连接头11的上部固定在被加工工件A上,连接头11固定连接在中心导向柱12上,中心导向柱12固定在中心环13内,中心环13设置在连接件外环15内,连接件外环15内设置有底座固定柱14。使用时将底座固定柱14插接在连接件底座2上,并通过中心导向柱12、中心环13固定连接,连接头11插接被加工工件A上。所述的连接件底座2包含底座壳体21、内衬22,底座壳体21为盆形结构,内衬22整体设置在底座壳体21内并与底座壳体21紧密连接,底座壳体21和内衬22形成的组合体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圆柱形沉孔23,底座壳体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内的凹槽211;内衬22的表面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固定沉孔221;底座壳体1两侧的凹槽1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圆形凹槽212;所述的底座壳体21的上下两个侧边均设置有锁紧孔213,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圆柱形沉孔23。底座壳体21和内衬22组合成底座,圆柱形沉孔23可以用于固定连接上部工件的连接孔;向内的凹槽211可以方便在夹具装配过程中形成螺丝放置槽,从而确保底座壳体21的四边均无凸起,保证上部工件的安装。所述的底座连接件3包含中间固定轴31、固定轴底板32、连接台34,所述中间固定轴31为固定螺栓,中间固定轴31的下部与固定轴底板32相套接,中间固定轴31的顶部为内六角螺栓头311,连接台34的顶部设置有沉孔341,中间固定轴1穿过连接台34并使得内六角螺栓头311设置在沉孔341,连接台34设置在连接件底座2的安装固定沉孔221,连接件底座2侧边设置有贯穿的锁紧孔213,锁紧孔213内设置有紧固螺钉214。所述的连接台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圆弧过渡342,连接台34的上部周边设置有连接台防护套343。圆弧过渡342可以使得装配套接时更加顺利,且不易破坏连接台34的上边角处;连接台防护套343可以保证紧固螺钉在紧固过程中不会对连接台34的表面造成损伤,且连接台保护套343可以更好的防止震动和打滑;所述固定轴底板32的上表面套接有垫片33,垫片33套接在中间固定轴31上。垫片33为橡胶材质,垫片33可以确保中间固定轴31的连接稳固,且在电加工过程中不会因为震动导致螺栓松动;所述连接台34为倒置的T形结构,连接台34的上下部均为圆柱形,连接台34上下连接处设置有垫片槽344,垫片槽344内设置有连接台垫片345。使用中连接台垫片345设置在连接台34和连接件底座2之间,连接台垫片345可以保证两者的密切接触,并减少加工中产生的震动和应力集中,延长夹具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中间固定轴31固定在机床床身B的固定槽B1内,并通过经过内六角螺栓头311进行紧固;然后将连接件底座2套接在连接台34上,然后通过连接件底座2侧边的紧固螺钉214进行紧固。本专利技术圆弧过渡可以使得装配套接时更加顺利,且不易破坏连接台的上边角处;连接台可以保证紧固螺钉在紧固过程中不会对连接台的表面造成损伤,且连接台保护套可以更好的防止震动和打滑。垫片为橡胶材质,垫片可以确保中间固定轴的连接稳固,且在电加工过程中不会因为震动导致螺栓松动。使用中连接台垫设置在连接台和工件装夹底座之间,连接台垫片可以保证两者的密切接触,并减少加工中产生的震动和应力集中,延长夹具的使用寿命。底座壳体和内衬组合成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圆柱形沉孔,圆柱形沉孔可以用于固定连接上部工件的连接孔;向内的凹槽可以方便在夹具装配过程中形成螺丝放置槽,从而确保底座壳体的四边均无凸起,保证上部工件的安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具有安装快捷方便,利用数控电火花加工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可以保证装配的快捷和加工的稳定,通过本案底座的装配,可以保证装夹的通用性,大大降低工装夹具的成本,也能缩短工件的装夹周期,提高机床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工件连接件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连接件底座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正面视图;图5是图4的M-M向剖视图;图6是图4的后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底座连接件3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剖视图;图9是连接件底座2和底座连接件3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D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工件连接件1、连接件底座2、底座连接件3、被加工工件A、机床床身B、固定槽B1、连接头11、中心导向柱12、中心环13、底座固定柱14、连接件外环15、连接件锁紧孔16、底座壳体21、内衬22、圆柱形沉孔23、向内的凹槽211、安装固定沉孔221、两侧的凹槽11、圆形凹槽212、锁紧孔213、紧固螺钉214、中间固定轴31、固定轴底板32、连接台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工件连接件(1)、连接件底座(2)、底座连接件(3),工件连接件(1)的顶部插接在被加工工件(A)的底部,工件连接件(1)的底部固定在连接件底座(2)上,连接件底座(2)通过底座连接件(3)固定在机床床身(B)上;所述的工件连接件(1)包含连接头(11)、中心导向柱(12、中心环(13)、底座固定柱(14)、连接件外环(15)、连接件锁紧孔(16),连接头(11)的上部固定在被加工工件(A)上,连接头(11)固定连接在中心导向柱(12)上,中心导向柱(12)固定在中心环(13)内,中心环(13)设置在连接件外环(15)内,连接件外环(15)内设置有底座固定柱(14)。/n

【技术特征摘要】
1.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工件连接件(1)、连接件底座(2)、底座连接件(3),工件连接件(1)的顶部插接在被加工工件(A)的底部,工件连接件(1)的底部固定在连接件底座(2)上,连接件底座(2)通过底座连接件(3)固定在机床床身(B)上;所述的工件连接件(1)包含连接头(11)、中心导向柱(12、中心环(13)、底座固定柱(14)、连接件外环(15)、连接件锁紧孔(16),连接头(11)的上部固定在被加工工件(A)上,连接头(11)固定连接在中心导向柱(12)上,中心导向柱(12)固定在中心环(13)内,中心环(13)设置在连接件外环(15)内,连接件外环(15)内设置有底座固定柱(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底座(2)包含底座壳体(21)、内衬(22),底座壳体(21)为盆形结构,内衬(22)整体设置在底座壳体(21)内并与底座壳体(21)紧密连接,底座壳体(21)和内衬(22)形成的组合体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圆柱形沉孔(23),底座壳体(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内的凹槽(211);内衬(22)的表面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固定沉孔(221);底座壳体(1)两侧的凹槽(1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圆形凹槽(2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超
申请(专利权)人:孔令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