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装置和关节固定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299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牵伸装置和关节固定器,所述牵伸装置包括相连并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转动机构相连,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相连的第一旋钮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旋钮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所述关节固定器包括上述的牵伸装置和用于固定所述牵伸装置的包覆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钮可以带动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角度,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角度可调的牵伸装置在进行角度调节时,更加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牵伸装置和关节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关节功能障碍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牵伸装置和关节固定器。
技术介绍
随着高空作业及交通事故的增多,创伤后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致残率相当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社交等身心健康。关节是非常容易错位的,通常会对骨和韧带导致很严重的伤害。具统计,59%的这些错位是复杂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该特征通常会导致关节功能失效、慢性僵硬、不稳定,以及创伤后的骨关节炎。关节挛缩是由关节创伤或关节炎引起的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术后切口疼痛难以进行充分的功能锻炼,往往会导致松解术后的关节再次发生僵硬。基于传统手术基础上,外固定支架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术后功能锻炼的问题,其逐渐成为关节僵硬治疗的新选择。极重度关节僵硬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而导致极重度关节僵硬的成因较多,创伤是形成极重度关节僵硬的主要原因,在创伤成因中交通事故又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随着交通工具保有量的激增,交通事故导致的极重度关节僵硬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关节复杂骨折脱位后容易发生软组织挛缩和关节僵硬,严重影响人体正常功能。现有的膝、肘部固定器从结构功能分静态牵伸和动态牵伸,静态牵伸是调节肘关节的角度,刚性限位;动态牵伸是给上臂施加一个随位移变化的衰减力,以达到康复、治疗效果。然而现有的关节固定器无角度反馈在进行角度调节时,操作不够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牵伸装置和关节固定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关节固定器无角度反馈,不利于记录治疗结果的在进行角度调节时,操作不够便利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牵伸装置,包括相连并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转动机构相连;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相连的第一旋钮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旋钮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转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旋钮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外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或者第二盖板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旋钮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盖板或者第二盖板靠近所述第一旋钮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配合的定位凸块。其中,所述第一旋钮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一旋钮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把手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凸圆形。其中,所述凸圆形的支撑部包括第一弧形部分和第二弧形部分,所述第一弧形部分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二弧形部分的曲率。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相连的齿轮和角度转盘,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旋钮相连,所述角度转盘与所述齿轮相连,所述第一旋钮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角度转盘转动,所述角度转盘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其中,所述齿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旋钮同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角度转盘同轴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齿轮靠近所述第一旋钮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旋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安装孔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部套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或者第二盖板相抵接。其中,所述角度转盘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包括相连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支架、所述角度转盘和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轴体穿过所述第二盖板。其中,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角度转盘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多个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柱。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设有牵引件,所述牵引件沿所述第一支架的轴向设置,所述角度转盘与所述牵引件相连。其中,所述牵引件靠近所述角度转盘的一端设有卡珠,所述角度转盘上设有与所述卡珠相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两侧均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卡珠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角度转盘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定位片相配合的定位槽。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滚筒,两所述滚筒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牵引件穿过的通道,所述滚筒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固定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转轴,两所述滚筒分别套设于与其对应设置的转轴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与一角度传感器相连,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支架的旋转角度。其中,所述牵伸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屏,所述控制器用于将所述角度传感器获取的角度信息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设有力调节件,所述力调节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力调节件和第二力调节件,所述第一力调节件远离所述牵引件,所述第二力调节件靠近所述牵引件,所述第一力调节件和所述第二力调节件均沿所述第一支架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力调节件和所述第二力调节件之间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力调节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力调节件相连,所述固定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支架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第二力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牵引件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力调节件为拉力调节件,所述第二力调节件为压力调节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的内部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与一驱动件相连,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固定轴沿所述第一支架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力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相连的第二旋钮和旋杆,所述第二旋钮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部,所述旋杆远离所述第二旋钮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所述旋杆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相连,所述第二旋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固定轴沿所述第一支架的轴向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轴两端相配合的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支架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两端能够在所述滑轨内往复移动。其中,所述固定件呈U型设置,所述固定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侧板和连接两所述侧板的底板,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架,两所述侧板之间设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靠近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力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固定轴相连,所述第二力调节件与所述底板相抵接,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二力调节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力调节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力调节件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柱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力调节件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二力调节件远离所述第一力调节件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凹槽内。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设有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的一端所述固定件相连,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并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n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转动机构相连;/n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相连的第一旋钮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旋钮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并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转动机构相连;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相连的第一旋钮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旋钮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转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旋钮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外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或者第二盖板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钮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盖板或者第二盖板靠近所述第一旋钮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配合的定位凸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钮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一旋钮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凸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圆形的支撑部包括第一弧形部分和第二弧形部分,所述第一弧形部分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二弧形部分的曲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相连的齿轮和角度转盘,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旋钮相连,所述角度转盘与所述齿轮相连,所述第一旋钮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角度转盘转动,所述角度转盘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旋钮同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角度转盘同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靠近所述第一旋钮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旋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安装孔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部套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或者第二盖板相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转盘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包括相连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支架、所述角度转盘和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轴体穿过所述第二盖板。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角度转盘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多个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柱。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设有牵引件,所述牵引件沿所述第一支架的轴向设置,所述角度转盘与所述牵引件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靠近所述角度转盘的一端设有卡珠,所述角度转盘上设有与所述卡珠相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两侧均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卡珠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角度转盘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定位片相配合的定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宇成邸霈楼鹏周雄
申请(专利权)人:锐可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