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底侧梁板材的连续反向冷弯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295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底侧梁板材的连续反向冷弯成型方法,具体加工步骤如下:冷弯成型机组准备,将第一道辊至第十七道辊依次装入冷弯成型机组内;板材冷弯成型,第一道至第七道型辊对板料右侧的第二和第三冷弯角进行连续冷弯,第八道至第十五道型辊对板料第一和第四冷弯角进行连续冷弯,第十六道型钢对板料第一,第二和第三冷弯角进行整形,第十七道型辊对板料各边形状进行矫形,达到规定的形状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的冷弯成型的方法,通过先对中间两个冷弯角进行冷弯处理,再利用侧推辊对两侧同步进行冷弯处理,使得材料可以不受约束的自由伸展,从而使得材料不堆积,不褶皱,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完全依靠上下轧辊的挤压力,提升轧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底侧梁板材的连续反向冷弯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底侧梁板材的连续反向冷弯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集装箱底侧梁的截面为左侧单弯类似L型、右侧双折Z型的形状,这种结构在加工时存在一定困难,目前,集装箱制造行业中箱底的底侧梁普遍是采用冷冲压折弯成型的工艺方法,这种方法每次只能折弯一道成型角度,并且需要配备多个操作人员,存在效率慢,能耗大,成本高的缺陷,为了改变这种生产效率慢,能源消耗大,人员成本高的现状,也有部分企业采用冷弯成型工艺,依托冷弯成型机组将卷材,带材等金属板送入多道次成型轧辊中进行不间断的横向弯曲,以制成特定断面型材,但是目前常用的底侧梁冷弯成型都是采用开口向上的、不带侧推辊的冷弯成型模具,冷弯后的型材整体开口朝上,由于冷弯过程中会不断注入冷却水,开口向上的结构使得冷却水在型腔内聚集无法完全吹干导致型材容易锈蚀等问题。此外现有冷弯成型过程完全依赖于上下轧辊来成型所需的型材,利用上下轧辊之间的挤压力来承担所有的成型力,导致模具磨损速度快,长期使用下来存在模具寿命不高。目前最常见冷弯成型的方法是对板材两侧同时进行折弯处理,这就使得中间部分因为横向变形受外侧材料限制而牵拉堆积导致板材加工过程中出现堆积,褶皱,半径为R的圆角处板料变薄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集装箱底侧梁板材的连续反向冷弯成型方法,通过先对中间两组冷弯角进行冷弯处理,再对两侧的两个冷弯角进行冷弯处理,使得材料可以不受约束的由中间向两侧自由伸展,从而使得材料不堆积,不褶皱,在加工时采用反向冷弯操作,使得开口方向朝下,不会出现冷却水在型材内积压的情况,避免锈蚀。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底侧梁板材的连续反向冷弯成型方法,所述底侧梁左侧为L形,右侧为二级台阶形,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形成第一冷弯角,第二面与第三面之间形成第二冷弯角,第三面与第四面之间形成第三冷弯角,第四面与第五面之间形成第四冷弯角,其特征在于:具体加工步骤如下:a.冷弯成型机组准备:将送料整平辊装入冷弯成型机组的起始送料段,然后将多道次成型辊依次装入冷弯成型机组的的成型段,成型段中第一道次至第七道次包括上轧辊和下轧辊,第八道次至第十七道次包括上轧辊,下轧辊和左右侧推辊;b.送料整平:将厚度为0.8~6mm,宽度为0.2~0.8m的平板板料送入冷弯成型机组的入料口,通过一道或多道送料整平辊对其进行送料和整平;c.冷弯成型:整平后的平板板料进入冷弯成型机组的成型段,经过17道连续变形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底侧梁,而17道连续变形分别为:第一道,将平板板料送入冷弯成型机组第一道辊,将平板板料中间向下进行第一次冷弯,同时成型右侧两个冷弯角,使之呈拉长的大角度Z型,其中第二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170°,第三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170°,第二面与第四面相对平行;第二至第六道,将第一道冷弯后的板料连续送入第二至第七道辊中,对中间向下进行进一步冷弯,增大冷弯角度,使之呈100°Z型,其中第二冷弯角在六道次的冷弯角度分别为157°、141°、126°、111°、100°,第三冷弯角在六道次的冷弯角度分别为157°、141°、126°、111°、100°,保持每一道次中第二面与第四面之间相对平行;第七道,将第六道冷弯后的板料连续送入第七道辊中,对第二冷弯角和第三冷弯角做进一步冷弯,使之呈夹角小于90°的Z型,其中第二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86°,第三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88°,第二面与第四面相对不平行,第三面为竖直状态;第八道,将第七道次冷弯后的板料连送入第八辊中,利用双下轧辊对第二和第三冷弯角整形,使得第二和第三冷弯角角度为90°,利用侧推辊对左侧的第一冷弯角和右侧的第四冷弯角进行冷弯,其中第一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170°,第四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170°,保持第三面竖直,第二面与第二面相对平行;第九至第十四道,将第八道次冷弯后的板料连续送入第九至第十四道辊中,保持右侧第二冷弯角及第三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不变,利用侧推辊对左侧的第一冷弯角和右侧的第四冷弯角进一步冷弯,其中第一冷弯角在六道辊中的冷弯角度分别为155°、140°、130°、120°、110°、100°,第四冷弯角在七道辊中的冷弯角度分别为155°、140°、130°、120°、110°、100°,保持每一道次中第一面与第五面之间相对角度对称;第十五道,将第十四道冷弯后的板料连续送入第十五道辊中,对第一冷弯角和第四冷弯角做进一步冷弯,其中第一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90°,第四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88°;第十六道,将第十五道冷弯后的板料送入第十六道辊中,利用侧推辊配合上下轧辊对第一冷弯角、第二冷弯角、第三冷弯角进行整体整形,使得第一冷弯角的角度达到88°,第二冷弯角的角度达到86°,第三冷弯角的角度达到86°;第十七道,将第十六道冷弯后的板料送入第十七道辊中,利用直面侧推辊对左右两侧进行第二次整形,使得第一冷弯角的角度达到90°,第四冷弯角的角度达到90°,并用上轧辊和下轧辊的间隙整形第二冷弯角的角度为90°,第三冷弯角的角度为90°,第一面,第三面与第五面相对平行,第二面与第四面相对平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集装箱底侧梁板材的连续反向冷弯成型方法,利用上下型辊之间的辊缝间隙作为约束板材前进的通道,实现对板材的成型,成型时先对中间的第二和第三冷弯角进行冷弯基本成型,冷弯时两个角度始终一致,可以确保型材同步向两侧等量伸展,从而使得厚薄均匀,然后利用侧推辊对最外侧的第一和第四冷弯角进行冷弯基本成型,冷完过程中两侧的侧推辊角度也控制一致,确保冷弯操作时材料的等量伸展,从而不会出现厚薄不均,褶皱堆积的情况;此外成型过程将开口由朝上改为朝下,可以避免加工过程中冷却水在型腔内积极呀,避免型材表面锈蚀;成型过程中利用侧推辊对左右两侧进行冷弯成型和整形,降低上下轧辊的轧制力,提高了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侧梁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侧梁的连续变形辊花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冷弯成型机组装辊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要加工的底侧梁结构,其左侧为L形,右侧为二级台阶形,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面11,第二面12,第三面13,第四面14和第五面15,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形成第一冷弯角16,第二面与第三面之间形成第二冷弯角17,第三面与第四面之间形成第三冷弯角18,第四面与第五面之间形成第四冷弯19。如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集装箱底侧梁板材的连续反向冷弯成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冷弯成型机组准备:如图3所示,首先拆除冷弯成型机组中第一道辊右侧的活动牌坊4,将第一道的上轧辊1及隔圈2套入上辊轴3上,将第一道的下轧辊6及隔圈7套入下辊轴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底侧梁板材的连续反向冷弯成型方法,所述底侧梁左侧为L形,右侧为二级台阶形,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形成第一冷弯角,第二面与第三面之间形成第二冷弯角,第三面与第四面之间形成第三冷弯角,第四面与第五面之间形成第四冷弯角,其特征在于:具体加工步骤如下:/na.冷弯成型机组准备:将送料整平辊装入冷弯成型机组的起始送料段,然后将多道次成型辊依次装入冷弯成型机组的的成型段,成型段中第一道次至第七道次包括上轧辊和下轧辊,第八道次至第十七道次包括上轧辊,下轧辊和左右侧推辊;/nb.送料整平:将厚度为0.8~6mm,宽度为0.2~0.8m的平板板料送入冷弯成型机组的入料口,通过一道或多道送料整平辊对其进行送料和整平;/nc.冷弯成型:整平后的平板板料进入冷弯成型机组的成型段,经过17道连续变形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底侧梁,而17道连续变形分别为:/n第一道,将平板板料送入冷弯成型机组第一道辊,将平板板料中间向下进行第一次冷弯,同时成型右侧两个冷弯角,使之呈拉长的大角度Z型,其中第二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170°,第三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170°,第二面与第四面相对平行;/n第二至第六道,将第一道冷弯后的板料连续送入第二至第七道辊中,对中间向下进行进一步冷弯,增大冷弯角度,使之呈100°Z型,其中第二冷弯角在六道次的冷弯角度分别为157°、141°、126°、111°、100°,第三冷弯角在六道次的冷弯角度分别为157°、141°、126°、111°、100°,保持每一道次中第二面与第四面之间相对平行;/n第七道,将第六道冷弯后的板料连续送入第七道辊中,对第二冷弯角和第三冷弯角做进一步冷弯,使之呈夹角小于90°的Z型,其中第二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86°,第三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88°,第二面与第四面相对不平行,第三面为竖直状态;/n第八道,将第七道次冷弯后的板料连送入第八辊中,利用双下轧辊对第二和第三冷弯角整形,使得第二和第三冷弯角角度为90°,利用侧推辊对左侧的第一冷弯角和右侧的第四冷弯角进行冷弯,其中第一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170°,第四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170°,保持第三面竖直,第二面与第二面相对平行;/n第九至第十四道,将第八道次冷弯后的板料连续送入第九至第十四道辊中,保持右侧第二冷弯角及第三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不变,利用侧推辊对左侧的第一冷弯角和右侧的第四冷弯角进一步冷弯,其中第一冷弯角在六道辊中的冷弯角度分别为155°、140°、130°、120°、110°、100°,第四冷弯角在七道辊中的冷弯角度分别为155°、140°、130°、120°、110°、100°,保持每一道次中第一面与第五面之间相对角度对称;/n第十五道,将第十四道冷弯后的板料连续送入第十五道辊中,对第一冷弯角和第四冷弯角做进一步冷弯,其中第一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90°,第四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88°;/n第十六道,将第十五道冷弯后的板料送入第十六道辊中,利用侧推辊配合上下轧辊对第一冷弯角、第二冷弯角、第三冷弯角进行整体整形,使得第一冷弯角的角度达到88°,第二冷弯角的角度达到86°,第三冷弯角的角度达到86°;/n第十七道,将第十六道冷弯后的板料送入第十七道辊中,利用直面侧推辊对左右两侧进行第二次整形,使得第一冷弯角的角度达到90°,第四冷弯角的角度达到90°,并用上轧辊和下轧辊的间隙整形第二冷弯角的角度为90°,第三冷弯角的角度为90°,第一面,第三面与第五面相对平行,第二面与第四面相对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底侧梁板材的连续反向冷弯成型方法,所述底侧梁左侧为L形,右侧为二级台阶形,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形成第一冷弯角,第二面与第三面之间形成第二冷弯角,第三面与第四面之间形成第三冷弯角,第四面与第五面之间形成第四冷弯角,其特征在于:具体加工步骤如下:
a.冷弯成型机组准备:将送料整平辊装入冷弯成型机组的起始送料段,然后将多道次成型辊依次装入冷弯成型机组的的成型段,成型段中第一道次至第七道次包括上轧辊和下轧辊,第八道次至第十七道次包括上轧辊,下轧辊和左右侧推辊;
b.送料整平:将厚度为0.8~6mm,宽度为0.2~0.8m的平板板料送入冷弯成型机组的入料口,通过一道或多道送料整平辊对其进行送料和整平;
c.冷弯成型:整平后的平板板料进入冷弯成型机组的成型段,经过17道连续变形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底侧梁,而17道连续变形分别为:
第一道,将平板板料送入冷弯成型机组第一道辊,将平板板料中间向下进行第一次冷弯,同时成型右侧两个冷弯角,使之呈拉长的大角度Z型,其中第二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170°,第三冷弯角的冷弯角度为170°,第二面与第四面相对平行;
第二至第六道,将第一道冷弯后的板料连续送入第二至第七道辊中,对中间向下进行进一步冷弯,增大冷弯角度,使之呈100°Z型,其中第二冷弯角在六道次的冷弯角度分别为157°、141°、126°、111°、100°,第三冷弯角在六道次的冷弯角度分别为157°、141°、126°、111°、100°,保持每一道次中第二面与第四面之间相对平行;
第七道,将第六道冷弯后的板料连续送入第七道辊中,对第二冷弯角和第三冷弯角做进一步冷弯,使之呈夹角小于9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祥张蕾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通和机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