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血压计袖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89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血压计袖带。包括前板、后板、底板,所述前板和后板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平行可转动的轴心,所述轴心包括第一轴心、第二轴心、第三轴心、第四轴心,所述第一轴心上套设有薄膜卷,所述薄膜卷上的薄膜依次穿过第二轴心、第三轴心、第四轴心,所述底板设置在前板和后板之间,所述底板上放置有血压计侧量筒,所述前板设置在血压计测量筒的正前方,所述后板设置在血压计测量筒的正后方,所述可转动的轴心连接有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1.阻断交叉感染途径;2.降低损耗、节省成本;3.节省人力资源;4.外观简洁、美观;5.更换方便;6.使用过程中,无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血压计袖带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血压计袖带。
技术介绍
诊区现用的是台式全自动电子血压,按诊疗要求35岁经上病人就诊前须先测量血压。我院年门诊量达205万人次,日均就诊量达6000-7000人次。经查阅相关文献,血压计的袖带感染率达100%,菌落数严重超标,在使用测量电子血压时患者的手、手臂及衣物直接接触血压计的袖带。人体体表是微生物寄居的场所,其中有些患者携带的是条件致病菌#测量血压的操作过程是一微生物的直接置换和易位过程。血压计袖带充当媒介作用,在穿脱衣服的抖动极易造成细菌及携菌灰尘产生再生性悬浮而污染空气#由于运动及重力关系部分菌落可重新沉积于血压计袖带表面。夏天,患者的汗渍污染,导致血压计袖带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给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诊疗过程中血压计的使用是连续性的,不经过任何消毒,所示袖带用至5天后,袖带染菌高达39.5CFU/CM2,是卫生部规定普通病房物体表面带菌标10.5CFU/CM2的4倍.此结果显示血压计袖带是医院感染的媒介之一。通过测量血压行为,血压计袖带和患者构成了感染链。因此,为了控制感染的发生,根据感染链的构成,针对血压计袖带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断感染链,切断传播途径。研究结果显示,血压计袖带染菌与使用时间呈正相关,使用时间越长,染菌越多。所以血压计的袖带必须一人一使用一更换。针对上述问题,改造的相关技术,目前为空白。最相近的实现方案为手工制作:利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保鲜袋,把底部的密封部分去掉,形成一个管状胶膜套在使用者上臂再进行测量,用完即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阻断交叉感染的一种新型血压计袖带。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血压计袖带,包括前板、后板、底板,所述前板和后板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平行可转动的轴心,所述轴心包括第一轴心、第二轴心、第三轴心、第四轴心,所述第一轴心上套设有薄膜卷,所述薄膜卷上的薄膜依次穿过第二轴心、第三轴心、第四轴心,所述底板设置在前板和后板之间,所述底板上放置有血压计侧量筒,所述前板设置在血压计测量筒的正前方,所述后板设置在血压计测量筒的正后方,所述可转动的轴心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前板和后板设置在距离测量筒2-3cm处。所述第四轴心外设置有凹凸槽,所述凹凸槽方便薄膜的回收。所述底板为两块拼接板,所述两块拼接板中间设置有可伸缩结构。所述可伸缩结构包括设置在两块拼接板两侧的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前板的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1.阻断交叉感染途径;2.降低损耗、节省成本;3.节省人力资源;4.外观简洁、美观;5.更换方便;6.使用过程中,无不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前板,2、后板,3、底板,4、第一轴心,5、第二轴心,6、第三轴心,7、第四轴心,8、两块拼接板,9、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新型血压计袖带,包括前板1、后板2、底板3,所述前板1和后板2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平行可转动的轴心,所述轴心包括第一轴心4、第二轴心5、第三轴心6、第四轴心7,所述第一轴心4上套设有薄膜卷,所述薄膜卷上的薄膜依次穿过第二轴心5、第三轴心6、第四轴心7,所述底板3设置在前板1和后板2之间,所述底板2上放置有血压计侧量筒,所述前板1设置在血压计测量筒的正前方,所述后板2设置在血压计测量筒的正后方,所述可转动的轴心连接有驱动装置。本技术中所述前板和后板设置在距离测量筒2-3cm处。本技术中所述第四轴心外设置有凹凸槽,所述凹凸槽方便薄膜的回收。本技术中所述底板为两块拼接板8,所述两块拼接板中间设置有可伸缩结构。本技术中所述可伸缩结构包括设置在两块拼接板8两侧的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滑轨,本技术中所述滑轨上设置有连接板9。本技术中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前板的一侧。本技术中所述薄膜是穿过血压计侧量筒内侧的。本技术使用者将手臂从前板的两个轴心穿过,从后板的两个轴心之间穿过,正好手臂的上方和下方都被上下薄膜所包裹,达到测量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1.阻断交叉感染途径;2.降低损耗、节省成本;3.节省人力资源;4.外观简洁、美观;5.更换方便;6.使用过程中,无不适感。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血压计袖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1)、后板(2)、底板(3),所述前板(1)和后板(2)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平行可转动的轴心,所述轴心包括第一轴心(4)、第二轴心(5)、第三轴心(6)、第四轴心(7),所述第一轴心(4)上套设有薄膜卷,所述薄膜卷上的薄膜依次穿过第二轴心(5)、第三轴心(6)、第四轴心(7),所述底板(3)设置在前板(1)和后板(2)之间,所述底板(3)上放置有血压计侧量筒,所述前板(1)设置在血压计测量筒的正前方,所述后板(2)设置在血压计测量筒的正后方,所述可转动的轴心连接有驱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血压计袖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1)、后板(2)、底板(3),所述前板(1)和后板(2)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平行可转动的轴心,所述轴心包括第一轴心(4)、第二轴心(5)、第三轴心(6)、第四轴心(7),所述第一轴心(4)上套设有薄膜卷,所述薄膜卷上的薄膜依次穿过第二轴心(5)、第三轴心(6)、第四轴心(7),所述底板(3)设置在前板(1)和后板(2)之间,所述底板(3)上放置有血压计侧量筒,所述前板(1)设置在血压计测量筒的正前方,所述后板(2)设置在血压计测量筒的正后方,所述可转动的轴心连接有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血压计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1)和后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雪霞曾毅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广州市番禺区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