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651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办公桌手控器,尤其是一种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为解决现有手控器灵敏度低以及操控时需要肉眼确定操控方向的问题,提供一种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包括活动端,活动端铰接设置在办公桌上,活动端以铰接处的铰接轴为圆心、受外力作用后相对于起始位或上或下转动,活动端通过复位件复位至起始位,活动端上设置有运动感测单元,运动感测单元具体采集活动端转动时的角度变化数据,本手控器通过该角度变化数据判断活动端在向上转动还是向下转动,当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的角度到达触发角度时,给桌体动力机构发出驱动桌面上升或下降的指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安装位置没有特别要求,操作时无需肉眼确认,灵敏度高和反应速度快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
本技术涉及办公桌手控器,尤其是一种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
技术介绍
自动升降桌一般以电机作为动力来源,通过控制盒控制机械设备来调节升降桌的高低,其工作原理是:当按下手控器的“向上”按键后,手控器内线路板的微控制单元发送“向上”的指令给控制盒,控制盒控制电机做“向上”的动作;当按下手控器的“向下”按键后,手控器内线路板的微控制单元发送“向下”的指令给控制盒,控制盒控制电机做“向下”的动作。然而,该手控器的操作不是很灵敏,无论是对升降桌进行“向上”调节,还是对升降桌进行“向下”调节,操控板或是按键需要经过触碰开关来实现,其次为了避免误操作,都需要操作人员眼睛对准手控器上的“向上”按键和“向下”按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手控器灵敏度低以及操控时需要肉眼确定操控方向的问题,提供一种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包括活动端,活动端铰接设置在办公桌上,活动端以铰接处的铰接轴为圆心、受外力作用后相对于起始位或上或下转动,活动端通过复位件复位至起始位,所述活动端上设置有运动感测单元,所述运动感测单元具体采集活动端转动时的角度变化数据,本手控器通过该角度变化数据判断活动端在向上转动还是向下转动,当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的角度到达触发角度时,给桌体动力机构发出驱动桌面上升或下降的指令。为了提高计算的精度,所述运动感测单元和控制装置电连接,运动感测单元将采集到的角度变化数据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经过数据处理后判断活动端在向上转动还是向下转动,并在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的角度到达触发角度时,给桌体动力机构发出驱动桌面上升或下降的指令。为了提高使用寿命和提高整体的美观度,所述控制装置和运动感测单元均设置在活动端的内部。作为优选的,所述活动端具体为舌板,运动感测单元和控制装置设置在舌板的空腔中,舌板铰接设置在办公桌上的固定端上,舌板的后端与固定端的前端具有实现铰接的铰接轴和支座结构,铰接轴设置在支座结构中,舌板受力时铰接轴在支座结构中转动,复位件为扭簧,扭簧套装在铰接轴上。更进一步的,所述舌板为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设置、且中间具有空腔的壳体结构,铰接孔位于舌板的后端,铰接孔由上壳体上的铰接槽和下壳体上的铰接槽相互拼合而成,铰接孔的中部开设有用于铰接固定端的缺口,铰接轴位于固定端的前端,固定端为具有外延伸部的支座,外延伸部上设置有铰接轴,铰接轴设置在铰接孔中后外延伸位于缺口中,外延伸部上开设有用于设置扭簧和限位扭簧的扭簧槽,扭簧设置在扭簧槽中、且铰接轴穿过扭簧,扭簧两端具有向相反方向伸出一段距离的扭簧臂,一端扭簧臂卡接在舌板的内壁上、另一端扭簧臂卡接在扭簧槽中。为了直观的显示本手控器的工作状况,所述活动端的上表面上具有显示窗口,显示窗口的后端设置有显示本手控器工作状态的显示灯、显示屏或用于人机交互的触控屏。为了缩小本手控器的体积,所述显示灯、显示屏或触控屏设置在电路板上,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和运动感测单元。为了方便电连接后续装置,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导线,导线和桌体动力机构电连接。为了防止误触,所述触发角度为大于±5~15°。作为优选的,所述运动感测单元为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所述运动感测单元为加速度传感器时,加速度传感器采集重力在XYZ轴的信号值,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反三角函数计算出活动端在某个面发生的角度变化量,并根据所得角度变化量给桌体动力机构发出驱动桌面上升或下降的指令;所述运动感测单元为陀螺仪传感器时,陀螺仪传感器采集角速度在XYZ轴的信号值,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积分运算得到活动端在某个方向发生的角度变化量,并根据所得角度变化量给桌体动力机构发出驱动桌面上升或下降的指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通过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来采集活动端动时的角度变化数据,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控制单元运算处理后,给桌体动力机构发出驱动桌面上升或下降的指令,和现有的触点式开关操控相比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同时一种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上没有常规的“向上”和“向下”的按键,“向上”和“向下”的判定完全由活动端受力方向决定,操作时无需视觉确认,用手抬起活动端桌面就上升、用手按下活动端桌面就下降,相比常规按键准确率更高效率更快;一种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的内部将触点式开关改为传感器开关,传感器感知活动端的运动信号或角度变化信号,相比原触点式开关控制,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本技术具有对安装位置没有特别要求,操作时无需肉眼确认,灵敏度高和反应速度快的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座,2.扭簧臂,3.扭簧,4.铰接轴,5.铰接槽,6.显示窗口,7.显示屏,8.导线,9.电路板,10.上壳体,11.下壳体,12.外延伸部,13.缺口,14.扭簧槽。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图1所示的一种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包括活动端,活动端为一块舌板,在舌板上安装运动感测单元,运动感测单元可以直接安装在舌板的上表面或是舌板的下表面,但是由于运动感测单元直接暴露在外部会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运动感测单元安装在舌板中,运动感测单元通常安装在电路板9上,为了方便安装电路板9以及提高电路板9的使用寿命,舌板采用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卡接或螺栓固定的壳体结构,配合安装后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之间具有可以容纳电路板9的空腔,电路板9集成了显示屏7、运动感测单元和控制装置,电路板9上还连接一根导线8,通过导线8控制桌体动力机构,当舌板空腔容积不够时,可以考虑将显示屏7和/或控制装置以外接的形式,设置在舌板的外部,就是俗称的外接;同时舌板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在舌板的中间同样留有空腔即可。舌板铰接在办公桌上,舌板的后端与固定端的前端具有实现铰接的铰接轴4和铰接孔,当办公桌为与本手控器配套生产的办公桌时,在办公桌的桌体上自带有可用于直接安装舌板的铰接孔或是铰接轴4,此时固定端即为办公桌本身,铰接轴4设置在铰接孔中,舌板以铰接处的铰接轴4为圆心、受外力作用后相对于起始位或上或下转动,舌板通过复位件复位至起始位,复位件可以是弹片也可以是图中的扭簧3,扭簧3套装在铰接轴4上;当办公桌为普通的办公桌,桌体上不具有可直接安装舌板的固定端时,舌板就需要先和固定端铰接,然后再由固定端与办公桌固定安装,图中便是如此,舌板由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配合设置而成,铰接孔位于舌板的后端,铰接孔由上壳体10上的铰接槽5和下壳体11上的铰接槽5相互拼合而成,铰接孔的中部开了两个缺口13,铰接轴4位于固定端的前端,固定端为具有外延伸部12的支座1,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端,活动端铰接设置在办公桌上,活动端以铰接处的铰接轴(4)为圆心、受外力作用后相对于起始位或上或下转动,活动端通过复位件复位至起始位,所述活动端上设置有运动感测单元,所述运动感测单元具体采集活动端转动时的角度变化数据,本手控器通过该角度变化数据判断活动端在向上转动还是向下转动,当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的角度到达触发角度时,给桌体动力机构发出驱动桌面上升或下降的指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端,活动端铰接设置在办公桌上,活动端以铰接处的铰接轴(4)为圆心、受外力作用后相对于起始位或上或下转动,活动端通过复位件复位至起始位,所述活动端上设置有运动感测单元,所述运动感测单元具体采集活动端转动时的角度变化数据,本手控器通过该角度变化数据判断活动端在向上转动还是向下转动,当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的角度到达触发角度时,给桌体动力机构发出驱动桌面上升或下降的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感测单元和控制装置电连接,运动感测单元将采集到的角度变化数据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经过数据处理后判断活动端在向上转动还是向下转动,并在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的角度到达触发角度时,给桌体动力机构发出驱动桌面上升或下降的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和运动感测单元均设置在活动端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端具体为舌板,运动感测单元和控制装置设置在舌板的空腔中,舌板铰接设置在办公桌上的固定端上,舌板的后端与固定端的前端具有实现铰接的铰接轴(4)和铰接孔,铰接轴(4)设置在铰接孔中,舌板受力时铰接轴(4)在铰接孔中转动,复位件为扭簧(3),扭簧(3)套装在铰接轴(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办公桌运动感测型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为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配合设置、且中间具有空腔的壳体结构,铰接孔位于舌板的后端,铰接孔由上壳体(10)上的铰接槽(5)和下壳体(11)上的铰接槽(5)相互拼合而成,铰接孔的中部开设有用于铰接固定端的缺口(13),铰接轴(4)位于固定端的前端,固定端为具有外延伸部(12)的支座(1),外延伸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刚强黄得兴刘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