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63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电吹风,包括风筒、控制板、发热组件和吹风组件,所述风筒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发热组件和吹风组件均设置于风筒中,所述控制板设置于风筒中,所述发热组件用于产生热量,所述吹风组件用于从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方向制造风速,所述发热组件和吹风组件电连接控制板,所述发热组件为螺旋状膜发热体,上述节能电吹风通过将发热组件设置成螺旋状膜发热体,相比起现有的云母架钨丝发热体,重量更小,且组装方便,在使用方面更加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电吹风
本技术涉及电吹风领域,尤其是一种节能电吹风。
技术介绍
电吹风一般为家用电器,在洗完澡或者淋雨了之后为自己湿漉漉的头发吹上个把分钟会感觉特别的舒服。电吹风一般是由一个发热组件和一个高转速小风扇组合而成的。通电时,电热丝会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电热丝,就变成热风。如果只是小风扇转动,而电热丝不热,那么吹出来的就只是风而不热了。现有的电吹风中一般使用云母架钨丝发热体或者电热丝,然而这些发热体对于电能的耗费非常大,发热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加节能的电吹风。一种节能电吹风,包括风筒、控制板、发热组件和吹风组件,风筒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发热组件和吹风组件均设置于风筒中,控制板设置于风筒中,发热组件用于产生热量,吹风组件用于从进风口向出风口方向制造风速,发热组件和吹风组件电连接控制板,发热组件为螺旋状膜发热体。优选的,螺旋状膜发热体为发热膜以一轴线为旋转轴绕设成螺旋状。优选的,发热组件横向设置于风筒中,发热组件横向靠近第二阻拦件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阻拦件。优选的,吹风组件设置于发热组件和进风口之间。优选的,吹风组件包括电机和风扇,电机旋转轴连接风扇,电机用于驱动风扇向出风口一侧制造风速。优选的,风筒中吹风组件和发热组件之间设置支架,支架用于固定吹风组件。优选的,进风口设置有第一阻拦件。优选的,出风口设置有第二阻拦件。优选的,发热组件和支架之间设置第三阻拦件。优选的,包括把手,把手设置于风筒下方。上述节能电吹风通过将发热组件设置成螺旋状膜发热体,相比起现有的云母架钨丝发热体,重量更小,且组装方便,在使用方面更加节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节能电吹风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节能电吹风的另一视角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节能电吹风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节能电吹风的第二阻拦件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节能电吹风的发热组件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节能电吹风的第三阻拦件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节能电吹风的支架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节能电吹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图1-3,本技术节能电吹风,包括风筒200、控制板、发热组件230和吹风组件260,风筒200包括进风口220和出风口210,发热组件230和吹风组件260均设置于风筒200中,控制板设置于风筒200中,发热组件230用于产生热量,吹风组件260用于从进风口220向出风口210方向制造风速,发热组件230和吹风组件260电连接控制板,发热组件230为螺旋状膜发热体。采用的螺旋状发热体,相比起现有的云母架钨丝发热体,重量更小,且组装方便,在使用方面更加节能。请参见图1-2,进一步的,包括把手100,把手100可以以多种方式与风筒200连接,例如,把手100设置于风筒200下方,把手100与风筒200呈90°设置,当然把手100和风筒200也可以设置成其他角度。请参见图2-3,进一步的,进风口220设置有第一阻拦件280,第一阻拦件280为网状的,在使用过程中用于防止使用者误将手伸进风筒200中被伤,或者有小型物品进入风筒200中,使风筒200受损。请参见图1和图3,进一步的,出风口210设置有第二阻拦件270,第二阻拦件270为螺纹状的,在使用过程中用于防止使用者误将手伸进风筒200中被伤,或者有小型物品进入风筒200中,使风筒200受损。请参见图1和图3,具体的,把手100上设置有开关按钮110和调档按钮120,开关按钮110和调档按钮120电连接控制板,开关按钮110用于启/闭电吹风,调档按钮120用于控制发热组件230的输出功率。当然,所述开关按钮和调档按钮也可安装于所述风筒200上,并不会影响使用和体验。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按钮110控制电吹风启/闭,在开启电吹风后,通过调节调档按钮120可以控制发热组件230的输出功率,控制出风口210中输出的风的热度。请参见图5,具体的,发热组件230为螺旋状膜发热体,螺旋状膜发热体具体为发热膜以一轴线为旋转轴绕设成螺旋状,发热组件230设置于第二阻拦件270上。如此设计的发热膜,相比起现有的云母架钨丝发热体等具有更小的体积,更大的表面积,从而在放置于相同的风筒200体积下可以达到最大的发热表面积,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更小的发热功率来达到同样的发热效果,更加节能。请参见图3,具体的,发热组件230横向设置于风筒200中,发热组件230横向靠近第二阻拦件270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阻拦件270,使得发热组件230中部镂空处形成类管道形状处于进风口220和出风口210之间,该类管道形状的发热组件230的轴向于风筒的轴向一致。在使用时,风筒200中的吹风组件260从进风口220向出风口210方向制造风速,在通过发热组件230时,会以最大的接触面积、最快速的将发热组件230上的热量带出出风口210。请参见图3,具体的,吹风组件260设置于发热组件230和进风口220之间。请参见图3,具体的,吹风组件260包括电机261和风扇262,电机261旋转轴连接风扇262,电机261用于驱动风扇262向出风口210一侧制造风速。请参见图7,具体的,风筒200中吹风组件260和发热组件230之间设置支架250,支架250用于固定吹风组件260。具体的,电机261背离风扇262一侧固定于支架250上。请参见图6,为了进一步的防止从进风口220进入风筒200的灰尘等进入发热组件230,发热组件230和支架250之间设置第三阻拦件240,第三阻拦件240为螺纹状。具体的,本技术适用于交流电源/直流电源。本技术的使用原理:使用者在使用本节能电吹风时,先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按钮110,吹风筒200开始工作,当然,使用者也可通过调节调节按钮120来控制电机261和发热组件230的工作功率,接通电源后,吹风组件260中的电机261旋转轴旋转带动风扇262旋转,使得空气从进风口220流向出风口210形成具有一定风速的气流,在到达出风口之前会先经过发热组件230,由于发热组件230是螺旋状膜发热体,在气流通过发热组件230时,气流会从螺旋状膜发热体发热表面通过,使得气流最大程度的与发热组件230接触,进而带动发热组件230散发的热量流出出风口210,进而达到吹干头发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筒(200)、控制板、发热组件(230)和吹风组件(260),所述风筒(200)包括进风口(220)和出风口(210),所述发热组件(230)和所述吹风组件(260)均设置于所述风筒(200)中,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风筒(200)中,所述发热组件(230)用于产生热量,所述吹风组件(260)用于从所述进风口(220)向所述出风口(210)方向制造风速,所述发热组件(230)和所述吹风组件(260)电连接所述控制板,所述发热组件(230)为螺旋状膜发热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筒(200)、控制板、发热组件(230)和吹风组件(260),所述风筒(200)包括进风口(220)和出风口(210),所述发热组件(230)和所述吹风组件(260)均设置于所述风筒(200)中,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风筒(200)中,所述发热组件(230)用于产生热量,所述吹风组件(260)用于从所述进风口(220)向所述出风口(210)方向制造风速,所述发热组件(230)和所述吹风组件(260)电连接所述控制板,所述发热组件(230)为螺旋状膜发热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膜发热体为发热膜以一轴线为旋转轴绕设成螺旋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10)设置有第二阻拦件(27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230)横向设置于所述风筒(200)中,所述发热组件(230)横向靠近所述第二阻拦件(270)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拦件(27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煌电业制品龙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