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2562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包括外鞘管、造影导管及摄影导管;外鞘管的头端敞口并设有不透X光标记,尾端处设有器材入口以及第一水气出入口;造影导管内部设有用于插入导丝的A腔道、用于注水注气或注造影剂的B腔道;摄影导管包括外套管、内芯管、摄像模组及电缆,外套管的尾端设有内芯管入口和第二水气出入口;所述摄像模组固定于内芯管头端,电缆的头端与摄像模组连接、尾端连接有图像处理器及显像装置。该系统可用于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在传统造影的基础上,还可进行可视化检查,对病变处进行摄像并通过显像装置实时传输画面,便于医生对病变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
技术介绍
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活检孔道将造影导管插入胆道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胆道形态的技术,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疗手段。传统的造影导管无摄像功能,对一些胆道腔内的病变无法进行可视检查,严重影响胆道疾病特别是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是长期困扰消化内镜医生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造影导管无摄像功能,影响疾病诊断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包括外鞘管、造影导管及摄影导管;所述外鞘管的头端敞口并设有不透X光标记,尾端处设有用于插入造影导管或摄影导管的器材入口,靠近尾端处还设有用于注入水/气或排出水/气的第一水气出入口;所述造影导管为双腔管,包括用于插入导丝的A腔道和用于注水、注气或注造影剂的B腔道;所述摄影导管包括外套管、内芯管、摄像模组和电缆,所述电缆穿设于内芯管中,内芯管穿设于外套管中,内芯管的头端由外套管穿出;外套管的尾端设有两个开口,其中一开口形成第二水气出入口并连通外套管与内芯管之间的间隙,另一开口形成用于穿入内芯管的内芯管入口;所述摄像模组固定于内芯管头端,所述电缆的头端连接摄像模组、尾端由内芯管穿出并连接有图像处理器及显像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微型摄像头、成像传感器和PCBA板,以及围绕微型摄像头布设的LED灯珠。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与内芯管之间的间隙为0.2~0.5mm,用于水气出入。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模组嵌入于管状护头内,护头的头端经圆弧处理。进一步地,所述外鞘管的器材入口处设有第一橡胶挡圈。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的内芯管入口设有第二橡胶挡圈。进一步地,所述外鞘管的尾端设有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主接口形成器材入口,侧接口形成第一水气出入口,所述第一橡胶挡圈设于第一三通接头的主接口处。进一步地,所述造影导管的尾端设有第二三通接头,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主接口与A腔道相连通,侧接口与B腔道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的尾端设有第三三通接头,所述第三三通接头的主接口形成内芯管入口,侧接口形成第二水气出入口,所述第二橡胶挡圈设于第三三通接头的主接口处。进一步地,所述显像装置为显示器、平板电脑、手机或投影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系统可用于胆道疾病检查,在传统造影的基础上,还可进行可视化检查,对病变处进行摄像并通过显像装置实时传输画面,便于医生对病变进行详尽的观察,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成功进行手术提供有力保障;2.检查过程中可配合进行注/排水,注/排气,冲洗镜头,降低胆道压力及液体对摄像的影响,保证摄像的清晰度,从而提高检查的准确度;3.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外鞘管插入十二指肠镜活检孔道,再配合造影导管和摄影导管进行检查,可灵活更换造影导管和摄影导管,协同提高诊断准确率;4.该装置直径较小,棱角处圆角过渡,且选用医用塑料材质,有效防止检查时对患者的胆道粘膜造成损伤,降低手术的风险;5.除应用于胆道造影和摄影检查外,还可应用于胰管、阑尾及其他管道和腔隙的造影和摄影检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外鞘管的剖视图;图2是造影导管的使用示意图;图3是摄影导管的使用示意图;图4是造影导管的断面图;图5是摄影导管的断面图;图6是摄像模组的示意图;图中:11-外鞘管,12-第一三通接头,13-第一橡胶挡圈,14-器材入口,15-第一水气出入口,16-不透X光标记;21-造影导管,22-A腔道,23-B腔道,24-第二三通接头;30-摄影导管,31-外套管,32-内芯管,33-电缆,34-护头,35-微型摄像头,36-LED灯珠,37-第三三通接头,38-内芯管入口,39-第二水气出入口,40-第二橡胶挡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包括外鞘管11、造影导管21及摄影导管30,外鞘管11、造影导管21及摄影导管30均使用医用塑料制成,进行检查时,外鞘管11需配合造影导管21或摄影导管30使用。如图1所示,外鞘管11长1800mm左右,外径≤3.3mm,内径≤2.7mm,其头端敞口并设有不透X光标记16。外鞘管11的尾端连接有第一三通接头12,第一三通接头12的主接口形成器材入口14,侧接口形成第一水气出入口15。器材入口14处还设有环形的第一橡胶挡圈13,第一橡胶挡圈13上设有开口,通过该开口穿入造影导管21或摄影导管30时,第一橡胶挡圈13可裹紧造影导管21和摄影导管30,对其形成密封防止水气倒流。器材入口14处还设有密封塞(图中未示出),检查间隙可装上密封塞,防止灰尘或杂物进入造成污染。如图2和图4所示,造影导管21长2100mm左右,外径≤2.5mm;造影导管21外径小于外鞘管11内径,便于穿入外鞘管11中。造影导管21的头端渐细、渐软,便于插入胆道。造影导管21内设有独立的A腔道22和B腔道23,A腔道22用于插入导丝,B腔道23用于注水、注气或注造影剂。造影导管21的尾端设有第二三通接头24,第二三通接头24的主接口2401与A腔道22相连通,侧接口2402与B腔道23相连通。如图3所示,摄影导管30包括外套管31、内芯管32、摄像模组和电缆33。其中,外套管31长2000mm左右;内芯管32及电缆33长4000mm左右。内芯管32穿设于外套管31中,电缆33穿设于内芯管32中,内芯管32的头端由外套管31头端穿出。内芯管32与外套管31之间形成0.2~0.5mm的间隙,以保证用于水气出入的足够空间。外套管31的尾端连接有第三三通接头37,第三三通接头37的主接口形成内芯管入口38,侧接口形成第二水气出入口39,第二水气出入口39连通内芯管32与外套管31之间的间隙,第二水气出入口39用于注入水/气或排出水/气,内芯管入口38用于导出内芯管32和电缆33。内芯管入口38处设有第二橡胶挡圈40,同时也设有密封塞,该密封塞与器材入口14上密封塞的作用相同。如图5和6所示,内芯管32的头端固定有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微型摄像头35、成像传感器和PCBA板,以及围绕微型摄像头35布设的4枚LED灯珠36。微型摄像头35的视角大于120°,像素不低于16万。摄像模组嵌于一外径小于2.4mm的塑料或金属管状护头34内,护头34的头端经圆弧处理。电缆33的头端与PCBA板相焊接,电缆33包括2条LED灯珠供电线缆和模组的4条供电及信号传输线缆,电缆33的尾端连接图像处理器及显像装置,图像处理器选择现有内窥镜用图像处理器,显像装置可选用显示器、平板电脑、手机或投影仪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管、造影导管及摄影导管;/n所述外鞘管的头端敞口并设有不透X光标记,尾端处设有用于插入造影导管或摄影导管的器材入口,靠近尾端处还设有用于注入水/气或排出水/气的第一水气出入口;/n所述造影导管为双腔管,包括用于插入导丝的A腔道和用于注水、注气或注造影剂的B腔道;/n所述摄影导管包括外套管、内芯管、摄像模组和电缆,所述电缆穿设于内芯管中,内芯管穿设于外套管中,内芯管的头端由外套管穿出;外套管的尾端设有两个开口,其中一开口形成第二水气出入口并连通外套管与内芯管之间的间隙,另一开口形成用于穿入内芯管的内芯管入口;所述摄像模组固定于内芯管头端,所述电缆的头端连接摄像模组、尾端由内芯管尾部穿出并连接有显像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管、造影导管及摄影导管;
所述外鞘管的头端敞口并设有不透X光标记,尾端处设有用于插入造影导管或摄影导管的器材入口,靠近尾端处还设有用于注入水/气或排出水/气的第一水气出入口;
所述造影导管为双腔管,包括用于插入导丝的A腔道和用于注水、注气或注造影剂的B腔道;
所述摄影导管包括外套管、内芯管、摄像模组和电缆,所述电缆穿设于内芯管中,内芯管穿设于外套管中,内芯管的头端由外套管穿出;外套管的尾端设有两个开口,其中一开口形成第二水气出入口并连通外套管与内芯管之间的间隙,另一开口形成用于穿入内芯管的内芯管入口;所述摄像模组固定于内芯管头端,所述电缆的头端连接摄像模组、尾端由内芯管尾部穿出并连接有显像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微型摄像头、成像传感器和PCBA板,以及围绕微型摄像头布设的LED灯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与内芯管之间的间隙为0.2~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摄影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俊郝晋雍柳全乐张耀平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华亘安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