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绿化建筑装饰外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39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绿化建筑装饰外墙,包括墙体以及垂直设置于墙体上端的屋檐,还包括架设于墙体上的框架以及安装于框架上的绿化盆,所述框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竖板,所述竖板沿墙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框架内还包括上半部分设置的用于安装绿化盆的托架以及下半部分均布间隔设置的用于安装绿化盆的横杆,所述托架内包括均布间隔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平行于所述横杆,所述绿化盆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屋檐与托架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托架向远离墙体一侧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屋檐与托架之间还设有用于驱动墙体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工作人员对高处的植株进行更换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绿化建筑装饰外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墙面绿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绿化建筑装饰外墙。
技术介绍
近年来,出现了各种以安装架和绿化盆组合而成的垂直绿化墙技术,这些垂直绿化墙一般是通过将安装架固定在墙体上,安装架上设置绿化盆,在绿化盆内种植各类植物,达到墙体垂直绿化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1742788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垂直绿化自动化养护系统,所述的系统由若干上下左右依次排列的生态种植模块,设置在若干生态种植模块上方的供液装置、生态种植模块下方的集液装置。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绿化盆沿着墙体纵向依次挂接、横向依次靠接,为适应季节的变化,工作人员需要对种植植物的绿化盆进行更换。但在对高处的绿化盆内的植物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需借助爬梯等工具进行操作,操作过程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绿化建筑装饰外墙,其具有方便工作人员对高处的植株进行更换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态绿化建筑装饰外墙,包括墙体以及垂直设置于墙体上端的屋檐,还包括架设于墙体上的框架以及安装于框架上的绿化盆,所述框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竖板,所述竖板沿墙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框架内还包括上半部分设置的用于安装绿化盆的托架以及下半部分均布间隔设置的用于安装绿化盆的横杆,所述托架内包括均布间隔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平行于所述横杆,所述绿化盆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屋檐与托架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托架向远离墙体一侧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屋檐与托架之间还设有用于驱动墙体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更换高处的花盆时,通过驱动机构将框架上的托架向远离墙体的一侧移动,使得托架脱离框架,然后,通过升降机构将托架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使得托架降低一定位置,使得操作人员可站立于地面进行植物的更换,达到了方便工作人员对高处的植株进行更换的目的。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屋檐上的两个平行设置的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向垂直墙体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往复丝杠上均设有驱动托架移动的滑块,两个滑块之间固定设置连接两滑块的连接杆,两个所述往复丝杠靠近墙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屋檐上靠近墙体的一侧还设有平行于连接杆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外周侧的两端均设有与两个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蜗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墙体上竖直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靠近屋檐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蜗杆,所述驱动杆远离第二蜗杆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把手,使得驱动杆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转动的同时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进而使得滑块在往复丝杠上移动,从而带动托架沿着垂直于墙体的方向移动,操作较为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托架的上端中部设有绳索,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连接杆中部的供绳索安装的第一滑轮,所述滑块远离连接杆的一端设有供绳索安装的第二滑轮,所述绳索远离托架的一端向竖板的长度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竖板上设有当托架贴近屋檐时用于固定绳索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托架随着滑块移动至脱离框架时,通过绳索可控制托架的升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绳索远离托架一端设置的卡勾,所述竖板上设有当托架贴近屋檐时用于供卡勾扣接的卡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换植株结束后,拉动绳索,使得托架向上移动至托架一端抵接于滑块,托架收入框架内后,然后将卡勾再将扣接与卡环上,进而实现托架的固定,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托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杆设于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连接板靠近屋檐的一端设置有供滑块插入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与插槽的配合,使得滑块带动托架移动时,可增加托架移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绿化盆靠近墙体的一侧设有与支撑杆以及横杆配合的挂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绿化盆通过挂钩安装于支撑杆以及横杆上,可方便绿化盆的更换与安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滑轮与连接杆之间以及第二滑轮与滑块之间均设有分别用于固定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的紧固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可方便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的安装。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的驱动机构与升价机构的配合,可方便将框架上半部分的植株下放至地面,进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高处的植株进行更换。2.通过绿化盆上设置的挂钩,可方便对绿化盆整体进行安装与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凸显滑块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凸显托架下放状态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凸显连接连接杆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墙体;2、屋檐;3、框架;4、绿化盆;5、竖板;6、横杆;7、连接板;8、支撑杆;9、挂钩;10、往复丝杠;11、第一支撑座;12、第二支撑座;13、第三支撑座;14、滑块;15、连接杆;16、第一齿轮;17、第一蜗杆;18、传动杆;19、第二齿轮;20、驱动杆;21、第二蜗杆;22、转动把手;23、绳索;24、第一滑轮;25、第二滑轮;26、横板;27、紧固螺栓;28、插槽;29、卡勾;30、卡环;31、托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生态绿化建筑装饰外墙,包括墙体1、垂直设置上端的屋檐2以及设置于墙体1上的框架3,框架3内安装有用于种植植物的绿化盆4。框架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竖板5,竖板5沿墙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框架3内还包括上半部分设置的托架31以及下半部分的两个竖板5之间均匀间隔设置的横杆6,绿化盆4设于横杆6上。参照图1、2,托架3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连接板7,连接板7平行于竖板5,两个连接板7之间均布设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杆8,多根支撑杆8沿连接板7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绿化盆4设于支撑杆8上,进一步的,支撑杆8与横杆6均呈长方体结构,支撑杆8与横杆6的截面形状大小一致,绿化盆4上设有与支撑杆8以及横杆6相适配的挂钩9,优选的,挂钩9的数量为两个,绿化盆4通过挂钩9安装于支撑杆8上。参照图4、5,屋檐2与托架31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托架31向远离墙体1一侧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屋檐2上两个相互平行的往复丝杠10,往复丝杠10的两端均设有用于支撑往复丝杠10的第一支撑座11,第一支撑座11的一端固定于屋檐2上,第一支撑座11与往复丝杠10之间设有轴承(图中未示出),往复丝杠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绿化建筑装饰外墙,包括墙体(1)以及垂直设置于墙体(1)上端的屋檐(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设于墙体(1)上的框架(3)以及安装于框架(3)上的绿化盆(4),所述框架(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竖板(5),所述竖板(5)沿墙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框架(3)内还包括上半部分设置的用于安装绿化盆(4)的托架(31)以及下半部分均布间隔设置的用于安装绿化盆(4)的横杆(6),所述托架(31)内包括均布间隔设置的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平行于所述横杆(6),所述绿化盆(4)设于所述支撑杆(8)上,所述屋檐(2)与托架(31)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托架(31)向远离墙体(1)一侧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屋檐(2)与托架(31)之间还设有用于驱动墙体(1)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绿化建筑装饰外墙,包括墙体(1)以及垂直设置于墙体(1)上端的屋檐(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设于墙体(1)上的框架(3)以及安装于框架(3)上的绿化盆(4),所述框架(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竖板(5),所述竖板(5)沿墙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框架(3)内还包括上半部分设置的用于安装绿化盆(4)的托架(31)以及下半部分均布间隔设置的用于安装绿化盆(4)的横杆(6),所述托架(31)内包括均布间隔设置的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平行于所述横杆(6),所述绿化盆(4)设于所述支撑杆(8)上,所述屋檐(2)与托架(31)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托架(31)向远离墙体(1)一侧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屋檐(2)与托架(31)之间还设有用于驱动墙体(1)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绿化建筑装饰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屋檐(2)上的两个平行设置的往复丝杠(10),所述往复丝杠(10)向垂直墙体(1)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往复丝杠(10)上均设有驱动托架(31)移动的滑块(14),两个滑块(14)之间固定设置连接两滑块(14)的连接杆(15),两个所述往复丝杠(10)靠近墙体(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6),所述屋檐(2)上靠近墙体(1)的一侧还设有平行于连接杆(15)的传动杆(18),所述传动杆(18)外周侧的两端均设有与两个第一齿轮(16)啮合的第一蜗杆(17),所述传动杆(18)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齿轮(19),所述墙体(1)上竖直设有驱动杆(20),所述驱动杆(20)靠近屋檐(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蜗杆(21),所述驱动杆(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朝光林通法陈官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环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