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种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38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植物种植机。它包括斜边种植架、架设在沿斜边种植架上的若干个集水种植槽、悬吊在集水种植槽内的毛细种植杯、将若干个集水种植槽作逐级串通后形成水路通道的自流衔接管、设置在斜边种植架上的注水总管和出水总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栽培植物进行逐级错层布置,保证栽培植物之间不会发生相互遮挡,有利于对阳光的充分利用以及栽培植物个体的自由生长;同时,利用毛细种植杯所产生的毛细现象来实现将集水种植槽内的水分由土壤下方作自动汲取,以形成由植物的根部进行自动浇灌或浸润的供水方式,既可以避免因直接在土壤上进行浇灌而容易导致土壤发生板结、阻碍植物根部生长的问题,又无需人工灌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种植机
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尤其是一种植物种植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自然和农田环境现代人越来越远离。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人们常常会利用一些植物放置架或种植架等在自家阳台、客厅、办公区和公共场所内布置一些生长性植物或者尝试种植一些有机蔬菜和花草。现有的植物种植架大多以单层或者多层直立的架体结构为主,导致在种植栽培植物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缺陷:1、无法充分利用架体空间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植物的种植数量,并且植物(尤其是处于不同层上的植物)支架容易相互遮挡,从而影响对阳光的利用率(或采光率),造成植物生长程度不统一。2、需要采用从土壤上方灌浇的方式对植物一一浇灌,不但无法根据不同的植物特性进行差异化浇灌,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一旦浇灌不当,很容易导致土壤发生板结的问题,严重影响植物的根部生长。往往充分利用空间和太阳能,提高空间利用率。3、由于结构设计的缺陷,无法实现对植物浇灌的智能化或自动化控制,限制了类似装置的具体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种植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种植机,它包括:一斜边种植架,所述斜边种植架为一纵向截面形状呈类直角梯形的框体结构;若干个集水种植槽,每个所述集水种植槽均沿垂直于斜边种植架的腰边的方向架设于斜边种植架内,若干个所述集水种植槽相互间沿斜边种植架的腰边的延伸方向由上至下呈逐级错层分布;若干根自流衔接管,若干个所述自流衔接管将集水种植槽作逐级串通后与集水种植槽共同形成一类“S”形的水路通道;毛细种植杯,每个所述集水种植槽内均悬吊有至少一个毛细种植杯;注水总管,所述注水总管的出水端经位于斜边种植架最上方的集水种植槽的一端与水路通道的上端口相连通;以及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的进水端经位于斜边种植架最下方的集水种植槽的一端与水路通道的下端口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毛细种植杯包括一悬吊于集水种植槽内的杯体、填充于杯体内的植物栽培介质、开设于杯体的底面上的吸水孔以及贯穿于吸水孔分布且顶端部埋设于植物栽培介质内的吸水棉。优选地,所述杯体的底面上且环绕吸水孔均布有若干毛细孔。优选地,所述集水种植槽包括一整体呈条状槽体结构的种植槽以及设置于种植槽的两端侧壁上并邻近种植槽的槽面分布的集水管,所述种植槽的槽面与毛细种植杯的杯底之间形成有容水流道;位于所述斜边种植架最上方的集水种植槽的其中一端侧的集水管与注水总管相连通、另一端侧的集水管通过自流衔接管与邻近的的集水种植槽的其中一端侧的集水管相连通,位于所述斜边种植架最下方的集水种植槽的其中一端侧的集水管与出水总管相连通、另一端侧的集水管通过自流衔接管与邻近的集水种植槽的其中一端侧的集水管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斜边种植架包括一纵向水管、一纵向水管呈左右并排分布的纵向支撑杆、一置于纵向水管的顶部与纵向支撑杆的顶部之间并通过两个第一三通连接管将纵向水管和纵向支撑杆连为一体的第一左右向支撑杆、一置于纵向水管的底部与纵向支撑杆的底部之间并通过两个四通连接管将纵向水管和纵向支撑杆连为一体的第二左右向支撑杆、一端与纵向水管上的四通连接管相连的第一前后向支撑杆、一与第一前后向支撑杆呈左右并排分布且一端与纵向支撑杆上的四通连接管相连的第一前后向水管、一与第二左右向支撑杆呈前后并排分布并通过两个第二三通连接管与第一前后向支撑杆和第一前后向水管连为一体的第三左右向支撑杆、一与第一前后向支撑杆呈上下并排分布且一端与纵向水管上的第一三通连接管相连的第二前后向水管、一与第二前后向水管呈左右并排分布且一端与纵向支撑杆上的第一三通连接管相连的第二前后向支撑杆、一顶端通过一第三三通连接管与第二前后向水管相连且底端与第三左右向支撑杆上的第二三通连接管相连的第一斜边支撑杆以及一顶端通过一V形三通管与第二前后向支撑杆相连且底端与第三左右向支撑杆上的第二三通连接管相连的第二斜边支撑杆;所述第一斜边支撑杆与纵向水管之间以及第二斜边支撑杆与纵向支撑杆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根与第一前后向支撑杆或第一前后向水管呈上下并排分布的第三前后向支撑杆,处于同一左右向平面内的两根所述第三前后向支撑杆之间装设有若干根用于支撑集水种植槽的支撑架杆,每根所述第三前后向支撑杆的一端均通过一第四三通连接管与对应的纵向水管或纵向支撑杆相连、另一端均通过一第五三通连接管与对应的第一斜边支撑杆或第二斜边支撑杆相连;所述注水总管通过纵向水管和第二前后向水管与斜边种植架最上方的集水种植槽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总管通过第一前后向水管与斜边种植架最下方的集水种植槽的一端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斜边种植架的腰边与底边之间的夹角为60-65°。优选地,所述注水总管上装设有电磁开关阀,位于所述斜边种植架最上方和最下方的集水种植槽内均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电磁开关阀根据液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执行开启或关闭动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可以对栽培植物进行逐级错层布置,保证栽培植物之间不会发生相互遮挡,有利于对阳光的充分利用以及栽培植物个体的自由生长;同时,利用毛细种植杯所产生的毛细现象来实现将集水种植槽内的水分由土壤下方作自动汲取,以形成由植物的根部进行自动浇灌或浸润的供水方式,既可以避免因直接在土壤上进行浇灌而容易导致土壤发生板结、阻碍植物根部生长的问题,又无需人工灌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另外,通过遍布于整个种植机上的水路体系,既可以保证水流能够自上而下地进行自行流动,又可以在整个种植机上形成冷热交换的水路系统,从而为降低植物种植栽培的环境温度创造了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毛细种植杯在装配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路流动方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植物种植机,它包括:一纵向截面形状呈类直角梯形的框体结构的斜边种植架,其中,所述及的“类直角梯形”可以理解为是标准的直角梯形几何形状,亦可是指具有一斜面的其他相近或相类似的几何形状;若干个集水种植槽200,每个集水种植槽200均沿垂直于斜边种植架的腰边的方向架设于斜边种植架内,若干个集水种植槽200相互间沿斜边种植架的腰边的延伸方向由上至下呈逐级错层分布(即:相当于集水种植槽200沿斜边种植架的腰边方向形成类似于梯级的形态构造);若干根自流衔接管300,若干个自流衔接管300将集水种植槽200作逐级串通后与集水种植槽共同形成一类“S”形的水路通道(即:相当于利用多根自流衔接管300将多个集水种植槽200作连续串联后共同形成一S形供水水路);若干个毛细种植杯400,每个集水种植槽200内均悬吊有至少一个毛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种植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一斜边种植架,所述斜边种植架为一纵向截面形状呈类直角梯形的框体结构;/n若干个集水种植槽(200),每个所述集水种植槽(200)均沿垂直于斜边种植架的腰边的方向架设于斜边种植架内,若干个所述集水种植槽(200)相互间沿斜边种植架的腰边的延伸方向由上至下呈逐级错层分布;/n若干根自流衔接管(300),若干个所述自流衔接管(300)将集水种植槽(200)作逐级串通后与集水种植槽共同形成一类“S”形的水路通道;/n毛细种植杯(400),每个所述集水种植槽(200)内均悬吊有至少一个毛细种植杯(400);/n注水总管(500),所述注水总管(500)的出水端经位于斜边种植架最上方的集水种植槽(200)的一端与水路通道的上端口相连通;/n以及/n出水总管(600),所述出水总管(600)的进水端经位于斜边种植架最下方的集水种植槽(200)的一端与水路通道的下端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种植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斜边种植架,所述斜边种植架为一纵向截面形状呈类直角梯形的框体结构;
若干个集水种植槽(200),每个所述集水种植槽(200)均沿垂直于斜边种植架的腰边的方向架设于斜边种植架内,若干个所述集水种植槽(200)相互间沿斜边种植架的腰边的延伸方向由上至下呈逐级错层分布;
若干根自流衔接管(300),若干个所述自流衔接管(300)将集水种植槽(200)作逐级串通后与集水种植槽共同形成一类“S”形的水路通道;
毛细种植杯(400),每个所述集水种植槽(200)内均悬吊有至少一个毛细种植杯(400);
注水总管(500),所述注水总管(500)的出水端经位于斜边种植架最上方的集水种植槽(200)的一端与水路通道的上端口相连通;
以及
出水总管(600),所述出水总管(600)的进水端经位于斜边种植架最下方的集水种植槽(200)的一端与水路通道的下端口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种植杯(400)包括一悬吊于集水种植槽(200)内的杯体(401)、填充于杯体(401)内的植物栽培介质(402)、开设于杯体(401)的底面上的吸水孔以及贯穿于吸水孔分布且顶端部埋设于植物栽培介质(402)内的吸水棉(4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401)的底面上且环绕吸水孔均布有若干毛细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种植槽(200)包括一整体呈条状槽体结构的种植槽(201)以及设置于种植槽(201)的两端侧壁上并邻近种植槽(201)的槽面分布的集水管(202),所述种植槽(201)的槽面与毛细种植杯(400)的杯底之间形成有容水流道(b);位于所述斜边种植架最上方的集水种植槽(200)的其中一端侧的集水管(202)与注水总管(500)相连通、另一端侧的集水管(202)通过自流衔接管(300)与邻近的集水种植槽(200)的其中一端侧的集水管(202)相连通,位于所述斜边种植架最下方的集水种植槽(200)的其中一端侧的集水管(202)与出水总管(600)相连通、另一端侧的集水管(202)通过自流衔接管(300)与邻近的集水种植槽(200)的其中一端侧的集水管(202)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边种植架包括一纵向水管(101)、一纵向水管(101)呈左右并排分布的纵向支撑杆(102)、一置于纵向水管(101)的顶部与纵向支撑杆(102)的顶部之间并通过两个第一三通连接管(103)将纵向水管(101)和纵向支撑杆(102)连为一体的第一左右向支撑杆(1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少安袁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森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