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2356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双孢菇生产技术领域,配方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麦草65‑80;豆粕6‑9;酒糟7‑10;杏鲍菇培养基废料6‑9;硫酸铵0.5‑1;石膏5.0‑6.5。制备方法,按所述原料配比取麦草、豆粕、杏鲍菇培养基废料、酒糟、硫酸铵、石膏并混合均匀,投入发酵槽中建堆,经过通风发酵,使堆料温度上升到74℃‑80℃,保持15小时‑20小时,进行第一次转仓;待温度再次上升到74℃‑80℃,保持55小时‑65小时,进行第二次转仓;待温度再次上升到75℃‑80℃,保持105小时‑115小时,将堆料的含水量控制在73%‑75%,制得双胞菇生产用发酵料。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制得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来培养双孢菇,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且不含鸡粪,无异味,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孢菇生产
,尤其是一种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蘑菇堆料的常规制作方法:目前,全球规模以上的双孢菇工厂均使用是有鸡粪配方,采用三次发酵技术来栽培双孢菇。鸡粪配方是将鸡粪、麦草、石膏等充分混合后均匀的堆入一次发酵槽内,在发酵槽内经过3-4次转仓,9-12d的一次发酵,将堆料放入二次发酵隧道内,经过5-7d二次发酵,将二次发酵的堆料与菌种混合后放入三次发酵隧道内,经过15-20d三次发酵,三次发酵的堆料制作完成。常规配方的缺点:鸡粪的中的氮包括有机氮与氨态氮两种,有机氮在发酵过程中被微生物利用,一部分氮转化成了菌体蛋白,一部分氮被分解成氨气释放到了大气中;氨态氮本身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发酵过程中温度的不断升高,氨态氮越来越不稳定,铵根离子与水结合形成了氨气释放到了大气中,污染了环境。国外,尤其是欧洲各国的工厂均被要求投入大笔资金处理发酵废气,将发酵车间全封闭,并安装通风及回收洗涤塔设备,将气体净化后方能排入大气中。但是,氨气回净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鸡粪在堆料发酵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氨气、硫化氢、酚类等有害物质,另外鸡粪本身还具有难闻的气味及致病菌,因此鸡粪配方在生产堆料的时候都处于各国环保政策的高压之下。使用鸡粪制作蘑菇堆料时会产生极大的异味,这已成了国内外堆料制作厂家普遍的诟病,因此寻找既没有极大异味又能够具有一定含氮量的鸡粪替代品已成为蘑菇堆料制作专家的热门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异味、能提高双孢菇产量、大大降低环境污染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其特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麦草65-80;豆粕6-9;酒糟7-10;杏鲍菇培养基废料6-9;硫酸铵0.5-1;石膏5.0-6.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中:所述杏鲍菇培养基废料中的水分含量≤55%,灰份含量≤13%;所述硫酸铵中的水分含量≤0.15%,含氮量≥21%;所述石膏中的水分含量≤2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中: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麦草68-75;豆粕7-8;酒糟8-9;杏鲍菇培养基废料7-8;硫酸铵0.8-0.85;石膏5.5-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中: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麦草70;豆粕7.5;酒糟8.5;杏鲍菇培养基废料7.5;硫酸铵0.8;石膏5.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以上技术方案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的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如下,(1)取材:按所述原料配比取麦草并进行预湿处理形成基料;按所述原料配比取豆粕、杏鲍菇培养基废料、酒糟并混合均匀构成第一辅料;按所述原料配比取硫酸铵、石膏并混合均匀构成第二辅料;(2)制作辅料:将第二辅料均匀的洒在第一辅料上,连续翻堆至混合均匀构成混合辅料,将翻堆后的混合辅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70%;(3)建堆:将基料与混合辅料混合均匀,投入发酵槽中建堆,经过通风发酵,使堆料温度上升到74℃-80℃,保持15小时-20小时;(4)第一次转仓:转仓后,待温度再次上升到74℃-80℃,保持55小时-65小时;(5)第二次转仓:转仓后,待温度再次上升到75℃-80℃,保持105小时-115小时,将堆料的含水量控制在73%-75%,制得双胞菇生产用发酵料。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麦草的预湿处理方法如下,先将所述麦秸杆截断至10mm-15mm,再将截断好的麦秸杆放入水中浸泡,浸泡至水中没有成股的气泡产生为止,捞出即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采用合适重量配比的豆粕、酒糟和石膏,加上杏鲍菇培养基废料满足菌群多样性的发酵需求,并通过添加硫酸铵补充氮源,满足双孢菇生长所需的氮含量;该发酵料无鸡粪,避免了极大的异味,且能被微生物降解吸收,降低污染性,具有较大的环保价值;(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制得的双孢菇发酵料中含氮量可以达到和含鸡粪配方中等同的含氮量,满足双孢菇生长所需元素,且使用该无鸡粪发酵料,双孢菇产量大大提高,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该发酵料打破传统含鸡粪配方,无异味,易降解,满足环保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麦草65、豆粕6、酒糟7、杏鲍菇培养基废料6、硫酸铵0.5、石膏5.0,其中,所述杏鲍菇培养基废料中的水分含量≤55%,灰份含量≤13%;所述硫酸铵中的水分含量≤0.15%,含氮量≥21%;所述石膏中的水分含量≤26%。所述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的制备方法如下:(1)取材:按所述原料配比取麦草并进行预湿处理形成基料;按所述原料配比取豆粕、杏鲍菇培养基废料、酒糟并混合均匀构成第一辅料;按所述原料配比取硫酸铵、石膏并混合均匀构成第二辅料;(2)制作辅料:将第二辅料均匀的洒在第一辅料上,连续翻堆至混合均匀构成混合辅料,将翻堆后的混合辅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70%;(3)建堆:将基料与混合辅料混合均匀,投入发酵槽中建堆,经过通风发酵,使堆料温度上升到74℃,保持15小时;(4)第一次转仓:转仓后,待温度再次上升到74℃,保持55小时;(5)第二次转仓:转仓后,待温度再次上升到75℃,保持105小时,将堆料的含水量控制在73%,制得双胞菇生产用发酵料。实施例2,一种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麦草70、豆粕7.5、酒糟8.5、杏鲍菇培养基废料7.5、硫酸铵0.8、石膏5.7。所述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的制备方法如下:(1)取材:按所述原料配比取麦草并进行预湿处理形成基料;按所述原料配比取豆粕、杏鲍菇培养基废料、酒糟并混合均匀构成第一辅料;按所述原料配比取硫酸铵、石膏并混合均匀构成第二辅料;(2)制作辅料:将第二辅料均匀的洒在第一辅料上,连续翻堆至混合均匀构成混合辅料,将翻堆后的混合辅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70%;(3)建堆:将基料与混合辅料混合均匀,投入发酵槽中建堆,经过通风发酵,使堆料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n麦草65-80;豆粕6-9;酒糟7-10;杏鲍菇培养基废料6-9;硫酸铵0.5-1;石膏5.0-6.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
麦草65-80;豆粕6-9;酒糟7-10;杏鲍菇培养基废料6-9;硫酸铵0.5-1;石膏5.0-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杏鲍菇培养基废料中的水分含量≤55%,灰份含量≤13%;
所述硫酸铵中的水分含量≤0.15%,含氮量≥21%;
所述石膏中的水分含量≤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
麦草68-75;豆粕7-8;酒糟8-9;杏鲍菇培养基废料7-8;硫酸铵0.8-0.85;石膏5.5-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
麦草70;豆粕7.5;酒糟8.5;杏鲍菇培养基废料7.5;硫酸铵0.8;石膏5.7。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双孢菇生产用发酵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蒙陈锦河韦有水刘颜平曹腾飞孙凯邓操李东博郝贵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