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9599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涉及木耳栽培技术,该林下栽培方法在林下设置栽培架,栽培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架和防护网;支架包括中心管、多根支柱、加强筋和吊挂装置,中心管内设有中心水管,中心水管的侧面设有多个支管,支管的端部设有喷头;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一螺孔,吊挂装置的钢针贯穿第一螺孔设置;通过将玉木耳菌包设置于钢针上进行出耳栽培。该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不仅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林下空间,保证玉木耳的产量和优良品质,栽培过程中的玉木耳还可用于展示、教学,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种植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丰富农产品中高端市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耳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玉木耳是多孢自交选育成功的食用菌新品种,色泽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圆边、单片、小碗、无筋、肉厚、质脆、味道鲜美,可素可荤,具有补血、降血脂、降血浆胆固醇、清肺益气、促进消化、化解结石等功效。该品种抗杂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现阶段玉木耳的栽培主要在室内或大棚中进行。如申请号为201810635210.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玉木耳的培育方法,选择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周围无污染物的农田作种植园,构架玉木耳育苗大棚,在大棚内进行玉木耳吊袋培育,通过对大棚结构的改进,有效提高玉木耳的产量和品质。申请号为201610000399.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玉木耳吊袋出耳房,通过搭建出耳房,采用吊袋的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解决了地栽占用面积大,受自然环境影响的问题。这类栽培方法易于控制环境条件,能够保证良好品质和产量,但是通常需要占用大量的农业用地,不但与我国日益减少的土地资源不相适应,也不利于观赏农业的发展。随着植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在林下搭建栽培架,然后将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置于栽培架上培养;第1-7天保持相对湿度为85±0.5%,然后调整相对湿度至88-94%,待形成4-6mm的耳芽时调整相对湿度至83-90%,耳片长至1.5-2cm时,采用早晚各喷水一次,调整相对湿度至75-94%,当耳片长至3-4cm时,采收;/n所述栽培架包括底座、顶板和防护网,以及设置在底座和顶板之间的支架;/n所述支架包括中心管、多根支柱、加强筋和吊挂装置,所述中心管设置于底座的中轴线上,所述支柱均匀环绕中心管设置,所述中心管,以及所述支柱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一端与...

【技术特征摘要】
1.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林下搭建栽培架,然后将打孔后的玉木耳出耳菌包置于栽培架上培养;第1-7天保持相对湿度为85±0.5%,然后调整相对湿度至88-94%,待形成4-6mm的耳芽时调整相对湿度至83-90%,耳片长至1.5-2cm时,采用早晚各喷水一次,调整相对湿度至75-94%,当耳片长至3-4cm时,采收;
所述栽培架包括底座、顶板和防护网,以及设置在底座和顶板之间的支架;
所述支架包括中心管、多根支柱、加强筋和吊挂装置,所述中心管设置于底座的中轴线上,所述支柱均匀环绕中心管设置,所述中心管,以及所述支柱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一端与中心管连接,另一端与支架连接;所述中心管内设有中心水管,所述中心水管的侧面设有多个支管,所述支管贯穿中心管设置,所述支管的端部设有喷头;
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支架的外围,所述防护网用于阻隔昆虫;
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吊挂装置包括钢针和挡片,所述钢针由一体成型的针部和本体部组成,所述本体部为外部具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挡片的中心设有第二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数量为6根,所述支柱围成的空间为六棱柱,所述中心管呈中空的六棱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为雾化喷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上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内底面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内底面的最低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木耳的林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月仙李晓艳杨丽琴马立验骆伏海魏联盟苏丙兴杨碧珠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市益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