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组件及应用该定子组件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153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绝缘架和绕组,所述绝缘架包覆于所述定子铁芯的部分表面,能够为所述绕组提供支撑,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定子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其中所述第一绕线组连续缠绕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间隔一个定子齿部再连续缠绕下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所述第二绕线组缠绕一个定子齿部,间隔所述第一绕线组的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再缠绕下一个定子齿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绕线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稳定性好,可以实现无级调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子组件及应用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是涉及一种定子组件及应用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技术介绍
通常,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绕组,定子组件在绕组按一定规律通电后可以产生磁场,转子组件包括永磁材料,转子组件可以在定子组件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转动。目前产品的生产模式为:电动机定子接线方式为漆包圆线缠绕到电源线上,在通过焊锡方式进行连接,生产过程中工序繁琐,生产效率低下,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及工作技能要求高,同时由于过程报废率较大,导致该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绕线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稳定性好,可以实现无级调速的定子组件及应用该定子组件的电机。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绝缘架和绕组,所述绝缘架包覆于所述定子铁芯的部分表面,能够为所述绕组提供支撑,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定子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其中所述第一绕线组连续缠绕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间隔一个定子齿部再连续缠绕下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所述第二绕线组缠绕一个定子齿部,间隔所述第一绕线组的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再缠绕下一个定子齿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定子轭部具有一内侧圆周,所述定子齿部沿所述内侧圆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定子齿部之间间隔形成绕线槽。进一步地,所述定子轭部沿轴向设置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定子齿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齿部自由端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伞状部,所述伞状部的左右两侧边缘向内弯折。进一步地,所述伞状部的上部边缘向上凸起设置,高于所述定子齿部的上表面;所述伞状部的下部边缘向下凸起设置,高于所述定子齿部的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伞状部外侧设置有挡部,所述挡部左右两侧边缘向内弯折,所述挡部与所述伞状部表面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铁芯由硅钢片层叠而成并固定为一体,所述硅钢片的层叠方向沿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该定子组件的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外壳、定子组件以及转子组件,所述外壳能够形成内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转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内腔,通过控制通过所述定子组件的绕组中的电流按照规律变化,控制所述定子组件产生变化的激励磁场,所述电机转子组件在所述激励磁场的作用下转动。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定子组件上采用新的绕线结构,即第一绕线组连续缠绕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间隔一个定子齿部再连续缠绕下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所述第二绕线组缠绕一个定子齿部,间隔所述第一绕线组的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再缠绕下一个定子齿部,不仅能够简化绕线工序,省略一匝绕线,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使转子组件的转速均匀平滑变化,实现无级调速。2、定子齿部自由端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伞状部,伞状部的左右两侧边缘向内弯折,同时伞状部的上部边缘向上凸起设置,高于所述定子齿部的上表面,伞状部的下部边缘向下凸起设置,高于所述定子齿部的下表面,有利于扩大绕线槽的容积,使得绕线槽内能够伸入更多的电子绕组,提高槽满率,从而减小电机铜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绕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定子铁芯,1-1、定子轭部,1-2、定子齿部,1-3、绕线柱,1-4、伞状部,1-5、挡部,2、绕组,2-1、第一绕线组,2-2、第二绕线组,3、绕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1、绝缘架和绕组2,所述绝缘架包覆于所述定子铁芯的部分表面,能够为所述绕组提供支撑,所述定子铁芯1包括定子轭部1-1和定子齿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2包括第一绕线组2-1、第二绕线组2-2,其中所述第一绕线组2-1连续缠绕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间隔一个定子齿部再连续缠绕下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所述第二绕线组缠绕一个定子齿部,间隔所述第一绕线组的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再缠绕下一个定子齿部。进一步地,所述定子轭部1-1具有一内侧圆周,所述定子齿部沿所述内侧圆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定子齿部之间间隔形成绕线槽3;所述定子轭部1-1沿轴向设置有绕线柱1-3,所述绕线柱1-3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定子齿部1-2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齿部1-2自由端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伞状部1-4,所述伞状部的左右两侧边缘向内弯折;所述伞状部的上部边缘向上凸起设置,高于所述定子齿部的上表面;所述伞状部的下部边缘向下凸起设置,高于所述定子齿部的下表面;所述伞状部外侧设置有挡部1-5,所述挡部左右两侧边缘向内弯折,所述挡部与所述伞状部表面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铁芯由硅钢片层叠而成并固定为一体,所述硅钢片的层叠方向沿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该定子组件的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外壳、定子组件以及转子组件,所述外壳能够形成内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转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内腔,通过控制通过所述定子组件的绕组中的电流按照规律变化,控制所述定子组件产生变化的激励磁场,所述电机转子组件在所述激励磁场的作用下转动。本实施例中,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定子组件可以设置于电机转子组件的外周,或者定子组件也可以设置于电机转子组件的内周;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绝缘架以及绕组,定子铁芯和绝缘架固定连接,绝缘架包覆于定子铁芯的部分表面,本实施例中,是以定子铁芯为嵌件注塑形成的绝缘架,绝缘架至少设置于定子铁芯的部分外表面,绝缘架的材料为绝缘材料,用以隔离定子铁芯和绕组,避免绕组与定子铁芯直接接触;绕组包括漆包线,漆包线内的金属丝能够实现导电功能,漆包线的外层漆能够起到绝缘的作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取代传统的绕线组跨两个绕线槽均分绕线,通过在定子组件上采用新的绕线结构,即第一绕线组连续缠绕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间隔一个定子齿部再连续缠绕下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所述第二绕线组缠绕一个定子齿部,间隔所述第一绕线组的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再缠绕下一个定子齿部,不仅能够简化绕线工序,省略一匝绕线,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使转子组件的转速均匀平滑变化,实现无级调速。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绝缘架和绕组,所述绝缘架包覆于所述定子铁芯的部分表面,能够为所述绕组提供支撑,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定子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其中所述第一绕线组连续缠绕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间隔一个定子齿部再连续缠绕下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所述第二绕线组缠绕一个定子齿部,间隔所述第一绕线组的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再缠绕下一个定子齿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绝缘架和绕组,所述绝缘架包覆于所述定子铁芯的部分表面,能够为所述绕组提供支撑,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定子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其中所述第一绕线组连续缠绕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间隔一个定子齿部再连续缠绕下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所述第二绕线组缠绕一个定子齿部,间隔所述第一绕线组的两个相邻的定子齿部再缠绕下一个定子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轭部具有一内侧圆周,所述定子齿部沿所述内侧圆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定子齿部之间间隔形成绕线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轭部沿轴向设置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定子齿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齿部自由端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伞状部,所述伞状部的左右两侧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勤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勤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