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自动进退位的标志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013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自动进退位的标志器结构,包括机体、驱动机构,机体包括机体底座和支架,机体底座包括一开口向上的箱体,支架包括两个立柱和与两个立柱上端相连的横梁;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若干个从动组件以及连杆;从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曲柄、三爪构件和第二连接轴,三爪构件设于所述箱体内,套筒套设在第一连接轴上,第二连接轴位于曲柄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接轴平行,该第二连接轴通过一连板与曲柄转动连接,连杆同时与所有第二连接轴远离机体底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标志器本体的底座能够和三爪构件触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自动进退位功能,具有运动平稳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自动进退位的标志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核辐射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自动进退位的标志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核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为了防止核事故的发生及减小和事故对社会安全及稳定,核辐射环境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核辐射区域进行检测时,需要对不同的辐射区域根据其辐射的种类、程度等特征做不同的标识。现有的标志器进位机构利用皮带轮或推杆来实现驱动,受治于标志器的外形及所需数量限制,推杆的行程都比较长,在工程实践中推杆难于装配,且长度方向经常发生失稳破坏;并且,现有的标志器进位机构通常以电动推杆或皮带轮驱动的方式,可靠性能不高,无法适应恶劣的工况,环境适应性较差,在运行时间久了后易发生疲劳老化,造成皮带经常打滑的现象;此外,皮带轮传动的方式无法实现及时的退位功能。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可实现自动进退位的标志器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可实现自动进退位的标志器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自动进退位的标志器结构,包括机体和标志器本体,所述机体包括机体底座和支架,所述机体底座包括一上方敞口的箱体,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立柱和与两个立柱上端相连的横梁,所述两个立柱下侧分别和箱体的两端相连;所述标志器本体包括标志器底座、标志器杆和标识灯,所述标志器杆的上端与所述标识灯相连,在横梁的下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标识灯伸入该滑槽内,且所述标志器杆及标识灯能够沿滑槽滑动;所述标志器杆的下端与所述标志器底座相连,在机体底座的上侧设有一托板,所述托板与机体底座的一侧相连,其至少一侧与机体底座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标志器底座位于托板上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从动组件以及连杆,其中,从动组件的数量比标志器本体的数量多一个,且所述从动组件与标志器本体沿机体底座的长度方向交替分布;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箱体的一侧并靠近箱体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与一减速箱相连,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垂直于箱体的侧壁;所述从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曲柄、三爪构件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机体底座的相对两侧,并与机体底座转动连接,且该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曲柄相连;所述三爪构件设于所述箱体内,并位于托板与标志器底座侧壁之间的间隙内,该三爪构件包括套筒和绕套筒外侧一周均匀分布的三个驱动爪,所述驱动爪的长度方向与套筒的径向一致,所述套筒套设在第一连接轴上,并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位于曲柄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接轴平行,该第二连接轴通过一连板与曲柄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同时与所有第二连接轴远离机体底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与靠近所述箱体端部的从动组件的第一连接轴相连,并能带动该第一连接轴同步转动;所述三爪构件的驱动爪能够从托板与机体底座之间的间隙伸出,并与标志器底座接触,当三爪构件转动时,能够通过驱动爪推动标志器底座移动;初始状态时,所述三爪构件从间隙伸出的一个驱动爪处于竖直状态,并位于标志器底座的同一侧,且与标志器底座接触,所述驱动电机能够带动各个从动组件的三爪构件做竖直面上的圆周转动运动,所述三爪构件在转动时,驱动爪推动所述标志器底座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前进或者后退。这样,本申请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位于箱体端部的从动组件转动,该从动组件又通过连杆的配合来驱动其他从动组件,使各个从动组件的三爪构件做竖直面上的圆周转动运动,三爪构件在做圆周转动运动时,三爪构件的驱动爪推动标志器底座位移,使标志器本体向前或者向后位移,实现了本申请标志器结构的自动进退位功能;本申请的结构充分考虑运行姿态可能引起的变化,具有运动平稳的特点,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进一步地,所述托板的两侧与机体底座的两侧壁之间均具有间隙,相邻两个所述三爪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其中,三爪构件的驱动爪均能从对应的间隙伸出。这样,相邻的二个三爪构件的圆周运动就不会互相干扰。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为二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设于所述箱体的两端部,两驱动电机分别与一减速箱相连,两减速箱的输出轴分别与位于两端的从动组件的第一连接轴相连。这样,通过二个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两个从动组件运动,使整个驱动机构能够更加平稳可靠地进行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标志器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周侧和所述机体相连。这样,本申请通过设置限位板,使标志器本体不会向箱体的两侧方向晃动,确保标志器本体只会沿箱体的长度方向位移,保证了本申请整个运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这样,伺服电机方便调整,并且伺服电机的转动力矩更大,能够更好地推动标志器本体的位移,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所有驱动传递链上零件的装配误差及回程误差,均可通过两个伺服电机实现补偿。进一步地,所述标志器底座呈半球型,且所述标志器底座的平面朝上;所述三爪构件的驱动爪呈L型结构,其一支臂与套筒相连,另一支臂与第一连接轴平行,并与标志器底座接触,且所述驱动爪与标志器底座相接触支臂与标志器底座相接触的面为弧面。这样,由于三爪装置与标志器底座之间为弧面接触,可保证驱动力平稳持续。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爪的两支臂弧形过渡。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安装于所述机体上,所述控制盒用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停。这样,具有方便调整驱动电机的启停的技术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底座一端或两端设有接近开关;或,所述托板的一端或两端设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控制盒相连,接近开关用于判断标志器本体是否位移。这样,通过接近开关检测到标志器本体已经进行位移的信号后,反馈到驱动电机上,驱动电机在收到反馈信号停止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用双驱动电机驱动方式,且相邻二个三爪构件对称分布在标志器底座的两侧,可靠性较高;2、安装调试过程中,可通过调节一组伺服电机,实现圆周运动过程中的回程补偿,调试简便;3、本方案为纯机械结构,驱动电机驱动方式也成熟稳定,适应在恶劣的温度下运行,全机械结构均为刚性器件,可实现进退位的快速响应;4、驱动电机运行过程中,采用伺服电机能够设置负载及空载两级转速,实现高效可靠运行;5、本方案充分利用标志器球面底座特性,对三爪进行圆角处理,进一步降低摩擦阻力,整个装置全部采用刚性器件,易于加工装配,调试及维修性较高;6、本自动进退位标志器机构,可实现标志器自动进位功能,紧急情况下可进行退位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实现自动进退位的标志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驱动电机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处于原位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自动进退位的标志器结构,包括机体和标志器本体,所述机体包括机体底座和支架,所述机体底座包括一上方敞口的箱体,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立柱和与两个立柱上端相连的横梁,所述两个立柱下侧分别和箱体的两端相连;所述标志器本体包括标志器底座、标志器杆和标识灯,所述标志器杆的上端与所述标识灯相连,在横梁的下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标识灯伸入该滑槽内,且所述标志器杆及标识灯能够沿滑槽滑动;所述标志器杆的下端与所述标志器底座相连,在机体底座的上侧设有一托板,所述托板与机体底座的一侧相连,其至少一侧与机体底座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标志器底座位于托板上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从动组件以及连杆,其中,从动组件的数量比标志器本体的数量多一个,且所述从动组件与标志器本体沿机体底座的长度方向交替分布;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箱体的一侧并靠近箱体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与一减速箱相连,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垂直于箱体的侧壁;所述从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曲柄、三爪构件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机体底座的相对两侧,并与机体底座转动连接,且该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曲柄相连;所述三爪构件设于所述箱体内,并位于托板与标志器底座侧壁之间的间隙内,该三爪构件包括套筒和绕套筒外侧一周均匀分布的三个驱动爪,所述驱动爪的长度方向与套筒的径向一致,所述套筒套设在第一连接轴上,并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位于曲柄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接轴平行,该第二连接轴通过一连板与曲柄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同时与所有第二连接轴远离机体底座的一端转动连接;/n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与靠近所述箱体端部的从动组件的第一连接轴相连,并能带动该第一连接轴同步转动;/n所述三爪构件的驱动爪能够从托板与机体底座之间的间隙伸出,并与标志器底座接触,当三爪构件转动时,能够通过驱动爪推动标志器底座移动;/n初始状态时,所述三爪构件从间隙伸出的一个驱动爪处于竖直状态,并位于标志器底座的同一侧,且与标志器底座接触,所述驱动电机能够带动各个从动组件的三爪构件做竖直面上的圆周转动运动,所述三爪构件在转动时,驱动爪推动所述标志器底座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前进或者后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自动进退位的标志器结构,包括机体和标志器本体,所述机体包括机体底座和支架,所述机体底座包括一上方敞口的箱体,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立柱和与两个立柱上端相连的横梁,所述两个立柱下侧分别和箱体的两端相连;所述标志器本体包括标志器底座、标志器杆和标识灯,所述标志器杆的上端与所述标识灯相连,在横梁的下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标识灯伸入该滑槽内,且所述标志器杆及标识灯能够沿滑槽滑动;所述标志器杆的下端与所述标志器底座相连,在机体底座的上侧设有一托板,所述托板与机体底座的一侧相连,其至少一侧与机体底座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标志器底座位于托板上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从动组件以及连杆,其中,从动组件的数量比标志器本体的数量多一个,且所述从动组件与标志器本体沿机体底座的长度方向交替分布;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箱体的一侧并靠近箱体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与一减速箱相连,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垂直于箱体的侧壁;所述从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曲柄、三爪构件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机体底座的相对两侧,并与机体底座转动连接,且该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曲柄相连;所述三爪构件设于所述箱体内,并位于托板与标志器底座侧壁之间的间隙内,该三爪构件包括套筒和绕套筒外侧一周均匀分布的三个驱动爪,所述驱动爪的长度方向与套筒的径向一致,所述套筒套设在第一连接轴上,并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位于曲柄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接轴平行,该第二连接轴通过一连板与曲柄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同时与所有第二连接轴远离机体底座的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与靠近所述箱体端部的从动组件的第一连接轴相连,并能带动该第一连接轴同步转动;
所述三爪构件的驱动爪能够从托板与机体底座之间的间隙伸出,并与标志器底座接触,当三爪构件转动时,能够通过驱动爪推动标志器底座移动;
初始状态时,所述三爪构件从间隙伸出的一个驱动爪处于竖直状态,并位于标志器底座的同一侧,且与标志器底座接触,所述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彦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