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956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多个接地端子、多个信号端子和绝缘本体,每个接地端子具有接地端子本体、接地接脚和多个接地装配脚;多个信号端子与多个接地端子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信号端子,每个信号端子具有信号端子本体、信号接脚和信号装配脚,绝缘本体设置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和多个信号端子本体;其中多个接地接脚与多个信号接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一间距,多个接地装配脚与多个信号装配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如此使用本申请的端子结构的电连接器能具有良好的SI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连接器具有多个接地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之间设置有信号端子,信号端子两端的两个接地端子能对信号端子作屏蔽保护,使外界干扰不易影响信号端子,也让信号端子的能量不易往外扩散,但目前接地端子的宽度与信号端子的宽度相同,使连接器无法具有良好的SI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解决目前的端子结构无法让连接器具有良好的SI性能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子结构,其包括:多个接地端子,每个接地端子具有接地端子本体、接地接脚和多个接地装配脚,接地接脚设置于接地端子本体的一端,多个接地装配脚间隔设置于接地端子本体的另一端;多个信号端子,与多个接地端子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信号端子,每个信号端子具有信号端子本体、信号接脚和信号装配脚,信号接脚和信号装配脚分别设置于信号端子本体的两端;绝缘本体,设置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和多个信号端子本体;其中多个接地接脚与多个信号接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一间距,多个接地装配脚与多个信号装配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本体,具有容置槽;两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子结构,堆叠设置于容置槽中;电路板设置于连接器本体,电路板靠近连接器本体的表面上具有多个导电垫,多个导电垫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多个接地装配脚和多个信号装配脚分别与对应的导电垫焊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于同一接地端子上设置多个接地装配脚,以增加接地端子的宽度,能有效保护位于两个接地端子之间的信号端子,同时多个接地装配脚与多个信号装配脚之间的间距小于多个接地接脚与多个信号接脚之间的间距,让使用本申请的端子结构的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速率和SI性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另一立体图;图3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5是图1中沿着A-A’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沿着B-B’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9是图8中沿着C-C’线的剖视图;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1是图8中C区域的放大图;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图1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端子与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图15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图16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以及图17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包括多个接地端子10、多个信号端子11和绝缘本体12,多个接地端子10和多个信号端子11沿著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信号端子11,于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0之间具有两个信号端子11,两个信号端子11形成差分信号对。绝缘本体12设置于多个接地端子10和多个信号端子11,本实施例的绝缘本体12通过注塑成型于多个接地端子10和多个信号端子11。于本实施例中,每个接地端子10具有接地端子本体101、接地接脚102和多个接地装配脚103,接地接脚102设置于接地端子本体101的一端,多个接地装配脚103间隔设置于接地端子本体101的另一端。因此接地端子10具有接地接脚102的一端为接地端子10的接地插接端10a,接地端子10具有多个接地装配脚103的一端为接地端子10的接地连接端10b。本实施例的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装配脚10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信号端子11具有信号端子本体111、信号接脚112和信号装配脚113,信号接脚112设置于信号端子本体111的一端,信号装配脚113设置于信号端子本体111的另一端。因此信号端子11具有信号接脚112的一端为信号端子11的信号插接端11a,信号端子11具有信号装配脚113的一端为信号端子11的信号连接端11b。绝缘本体12设置于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和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端子本体111,并且包覆部分的接地端子本体101和信号端子本体111。本实施例的装配脚(如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可为焊接结构或鱼眼结构,于本实施例中,装配脚以焊接结构说明。本实施例的多个接地端子10和多个信号端子11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所以多个接地接脚102和多个信号接脚112也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装配脚113也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其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和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多个接地接脚102和多个信号接脚112之间具有多个第一间距D1,第一间距D1位于相邻的两个信号接脚112之间或相邻的接地接脚102与信号接脚112之间,也表示相邻的两个信号接脚112之间的间距和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每个接地接脚102和每个信号接脚112分别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中心线,第一间距D1是指相邻的两个信号接脚112的两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接地接脚102的中心线和信号接脚112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具有多个第二间距D2,第二间距D2位于相邻的两个接地装配脚103之间、相邻的两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或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之间,也表示相邻的两个接地装配脚103之间的间距、相邻的两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的间距和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每个接地装配脚103和每个信号装配脚113分别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中心线,第二间距D2是指相邻的两个信号装配脚113的两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两个接地装配脚103的两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的中心线和信号装配脚113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间距D1大于第二间距D2,本实施例的第一间距D1为0.8mm,第二间距D2为0.6mm。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连接端10b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接地端子,每个接地端子具有接地端子本体、接地接脚和多个接地装配脚,所述接地接脚设置于所述接地端子本体的一端,多个所述接地装配脚间隔设置于所述接地端子本体的另一端;/n多个信号端子,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每个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信号端子本体、信号接脚和信号装配脚,所述信号接脚和所述信号装配脚分别设置于所述信号端子本体的两端;/n绝缘本体,设置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和多个所述信号端子本体;其中多个所述接地接脚与多个所述信号接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一间距,多个所述接地装配脚与多个所述信号装配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接地端子,每个接地端子具有接地端子本体、接地接脚和多个接地装配脚,所述接地接脚设置于所述接地端子本体的一端,多个所述接地装配脚间隔设置于所述接地端子本体的另一端;
多个信号端子,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每个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信号端子本体、信号接脚和信号装配脚,所述信号接脚和所述信号装配脚分别设置于所述信号端子本体的两端;
绝缘本体,设置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和多个所述信号端子本体;其中多个所述接地接脚与多个所述信号接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一间距,多个所述接地装配脚与多个所述信号装配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位于相邻的所述接地接脚与所述信号接脚之间或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接脚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接脚和每个所述信号接脚分别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线,所述第一间距为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接脚的两个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所述接地接脚的所述中心线和所述信号接脚的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装配脚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装配脚之间或相邻的所述接地装配脚与所述信号装配脚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装配脚和每个所述信号装配脚分别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线,所述第二间距为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装配脚的两个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装配脚的两个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所述接地装配脚的所述中心线和所述信号装配脚的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为0.8mm,所述第二间距为0.6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每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信号端子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具有第一接地端部和第二接地端部,所述第一接地端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接地端部的延伸方向正交,所述接地接脚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地端部远离所述第二接地端部的一端,多个所述接地装配脚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地端部远离所述第一接地端部的一端;每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信号端子本体具有第一信号端部和第二信号端部,所述第一信号端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信号端部的延伸方向正交,所述信号接脚设置于所述第一信号端部远离所述第二信号端部的一端,所述信号装配脚设置于所述第二信号端部远离所述第一信号端部的一端,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部与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部相互平行并且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部与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部相互平行并且沿着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正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分离设置的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部,所述第二绝缘体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置于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彦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