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174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包括外壳、配重块、障碍物感应部件和报警器;该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的外壳随建筑物发生倾斜时,配重块仍处于竖直状态,障碍物感应部件的垂直方向没有障碍物阻挡,障碍物感应部件的电路使报警器导通,报警器进行报警,施工人员得以及时发觉建筑物发生倾斜,另外,振动传感器在装置发生振动时使障碍物感应部件及报警器的电路无法导通,可以避免装置因振动发生误报警,从而实现了对建筑物倾斜的实时监测,并且反应灵敏、准确,节省了监测和纠偏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地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地下土体结构被改变,施工位置周边的建筑物可能发生地基沉降的现象,使原本为竖直的建筑物发生倾斜,威胁建筑物自身的安全,此时需要施工人员及时发现并对倾斜的建筑物进行纠偏,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现有技术中进行建筑物倾斜监测多采用全站仪,在施工时定期对周围建筑物进行倾斜监测,这种方式操作较为复杂,监测成本较高,不能对建筑物倾斜进行实时监控,不能保证及时发现建筑物倾斜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该建筑物倾斜监测装置能够不间断地对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测,并且监测结果较准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配重块、障碍物感应部件和报警器,所述外壳为可拆卸的封闭结构,所述配重块悬挂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底部,位于所述配重块的正下方;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电连接。在本技术中,优选的,还包括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与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电连接。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包括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的灵敏度可调节。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调节。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底座,二者可拆卸连接,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外部,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和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配重块通过连接杆悬挂于所述上壳体内。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通过球铰链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连接。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配重块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正多边形。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装置的外壳随建筑物发生倾斜时,配重块仍处于竖直状态,障碍物感应部件的垂直方向没有障碍物阻挡,障碍物感应部件的电路使报警器导通,报警器进行报警,施工人员得以及时发觉建筑物发生倾斜,另外,振动传感器在装置发生振动时使障碍物感应部件及报警器的电路无法导通,可以避免装置因振动发生误报警,从而实现了对建筑物倾斜的实时监测,并且反应灵敏、准确,节省了监测和纠偏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红外线发射管、红外线接收管、振动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图。附图中:1-上壳体、2-底座、3-配重块、4-连接杆、5-球铰链、6-红外线发射管、7-红外线接收管、8-振动传感器、9-声光报警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包括上壳体1、底座2、配重块3、连接杆4、球铰链5、红外线发射管6、红外线接收管7、振动传感器8、声光报警器9。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和底座2组成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的圆柱体形状的外壳,上壳体1构成圆柱体的上底面和侧面,底座2构成圆柱体的下底面,上壳体1与底座2固定连接。配重块3、连接杆4和球铰链5安装在上壳体1内,配重块3与连接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4的另一端与球铰链5的球铰杆固定连接,球铰链5的球壳在上壳体1的顶部中心位置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从而使配重块3通过球铰5和连接杆4悬挂在上壳体1内,位于上壳体1的中轴线位置,自然下垂。使用连接杆4和球铰链5悬挂配重块3,可以避免采用柔性悬挂部件时发生缠绕、影响监测的情况。配重块3可为任意形状,为达到更好的监测效果,优选为横截面为圆形或正多边形的立体形状,本实施例的配重块3选为圆柱体。红外线发射管6和红外线接收管7固定于底座2上,位于底座2的中心位置,二者的连线经过底座2的圆心且二者与圆心的距离相等,二者的距离不大于配重块3的直径,从而底座2处于水平状态时,配重块3位于红外线发射管6和红外线接收管7的正上方。红外线发射管6与红外线接收管7电路连接,构成障碍物感应部件,声光报警器9与红外线接收管7电路连接,使声光报警器9的导通和断开状态受到红外线接收管7的控制。与红外线接收管7连接的电路中设置有电位器,通过改变电位器输入电阻可以改变红外线接收管7的状态变化对电路的影响,进而可以利用电位器调整障碍物感应部件的灵敏度。振动传感器8固定于底座2上,可以位于底座2的中心或边缘、上方或下方,为了达到更好的监测振动的效果,优选位于底座2上方的边缘位置。振动传感器8与红外线接收管7电路连接,如图3所示,振动传感器8为常开状态的传感器,无振动时其为开路状态,发生振动时振动传感器8闭合。通过电路连接,振动传感器8未监测到振动时,红外线接收管7的相关电路导通,红外线接收管7可以正常工作;振动传感器8监测到振动时,红外线接收管7的相关电路不导通,红外线接收管7和声光报警器9均不工作,从而实现振动传感器8对红外线接收管7的控制,达到防止声光报警器9在装置发生振动时误报警的目的。与振动传感器8连接的电路中设置有电位器,通过改变电位器输入电阻可以改变振动传感器8的状态变化对电路的影响,进而可以利用电位器调整振动传感器8的灵敏度。工作原理:利用本实施例的装置进行建筑物倾斜监测时,将装置布设于建筑物上,使装置的侧面与建筑物的立面平行,将装置接通电源,装置即可长期进行建筑物倾斜监测,而无需工作人员驻守。初始状态下,建筑物处于竖直状态,装置也处于竖直状态,配重块3位于与红外线发射管6和红外线接收管7的连线垂直的方向,且在感应距离内,红外线发射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配重块、障碍物感应部件和报警器,/n所述外壳为可拆卸的封闭结构,所述配重块悬挂在所述外壳内;/n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底部,位于所述配重块的正下方;/n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配重块、障碍物感应部件和报警器,
所述外壳为可拆卸的封闭结构,所述配重块悬挂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底部,位于所述配重块的正下方;
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与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包括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碍物感应部件的灵敏度可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倾斜实时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来韩炜黄宇夏磊顾广振冯君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天津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