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荣斌专利>正文

一种秸秆生物颗粒燃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64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生物颗粒燃烧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排烟室、燃烧室、集渣室,所述集渣室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且所述集渣室和所述燃烧室连通位置处安装有复炉排,所述排烟室内部铺设有若干蛇形布置的排烟道,所述炉体顶部安装有排烟管,所述排烟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烟管和所述燃烧室相连通,所述燃烧室内壁上环形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三进风口。有益效果在于:装置在对秸秆颗粒进行燃烧时,通过从复炉排、进料管以及第三进风口向燃烧室内通风,从而实现三次给风,保证燃烧室内的通风量,减少不完全燃烧的现象,同时配合多组蛇形排烟道排烟,能够在从排烟管排出时进行降温降尘,减少烟雾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生物颗粒燃烧炉
本技术涉及燃烧炉
,尤其是涉及一种秸秆生物颗粒燃烧炉。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日益加强,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广大的农业地区,冬季取暖做饭都需要用到燃炉,采用煤和木柴作为燃料是最常见的方式,但是煤燃烧炉的能源利用率低,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烧木柴则要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而我国广大农业地区在秋季植物收获后,往往遗留很多植物秸秆,这些秸秆无法作为饲料直接应用,如作为燃料直接利用却因热效率低、不卫生环境污染等无法很好利用,往往弃置于田野,造成物质和能源的浪费。植物秸秆中硫和氮的含量少,燃烧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此在现有领域中有技术将植物秸秆压制成可燃颗粒,使得秸秆可以应用于燃烧炉。但是现有技术中燃烧植物秸秆颗粒的燃烧炉多为单向流风,供氧不足,燃料燃烧不充分,能源利用率低,又无法烧暖气和烧火炕,而且容易形成焦油和烟气,我国北方冬季寒冷,为了保暖,房屋大多封闭性好,如果因燃料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烟气、和焦油,则易引起煤气中毒对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和安全上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秸秆生物颗粒燃烧炉。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秸秆生物颗粒燃烧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排烟室、燃烧室、集渣室,所述集渣室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且所述集渣室和所述燃烧室连通位置处安装有复炉排,所述排烟室内部铺设有若干蛇形布置的排烟道,所述炉体顶部安装有排烟管,所述排烟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烟管和所述燃烧室相连通,所述燃烧室内壁上环形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三进风口,所述燃烧室内壁上安装有点火器,所述排烟室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维修门,所述燃烧室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密封门,所述集渣室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出灰门;所述炉体后端安装有防护箱体,所述防护箱体顶部位置安装有料仓,所述料仓底部安装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所述进料管内部安装有用于将所述料仓内的物料运送至所述燃烧室的绞龙,所述进料管远离所述炉体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绞龙转动的旋转电机,所述防护箱体内部安装有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料管、所述复炉排以及所述第三进风口连接的风机,所述防护箱体侧壁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装置进行自动化操作的控制箱。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后端位于所述燃烧室位置处安装有风圈,所述风机与所述风圈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风圈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料管和所述第三进风口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呈阶梯结构,且两个横管位置处均安装有所述旋转电机和所述绞龙。进一步的,所述炉体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对所述复炉排内的灰渣进行清理的清灰门。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外壁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用于保温的水,所述炉体侧壁上开设有回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回水口位于所述炉体底部,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炉体顶部。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侧壁由水泥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集渣室内放置有集渣斗。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装置在对秸秆颗粒进行燃烧时,通过从复炉排、进料管以及第三进风口向燃烧室内通风,从而实现三次给风,保证燃烧室内的通风量,减少不完全燃烧的现象,同时配合多组蛇形排烟道排烟,能够在从排烟管排出时进行降温降尘,减少烟雾排放,实现节能减排。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内部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炉体;101、排烟室;102、燃烧室;103、集渣室;2、排烟管;3、排烟道;4、第三进风口;5、复炉排;6、点火器;7、进料管;8、出灰门;9、维修门;10、密封门;11、回水口;12、清灰门;13、风圈;14、防护箱体;15、控制箱;16、旋转电机;17、绞龙;18、料仓;19、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秸秆生物颗粒燃烧炉,包括炉体1,炉体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排烟室101、燃烧室102、集渣室103,集渣室103与燃烧室102相连通,且集渣室103和燃烧室102连通位置处安装有复炉排5,排烟室101内部铺设有若干蛇形布置的排烟道3,炉体1顶部安装有排烟管2,排烟道3的两端分别与排烟管2和燃烧室102相连通,燃烧室102内壁上环形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三进风口4,燃烧室102内壁上安装有点火器6,排烟室101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维修门9,燃烧室102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密封门10,集渣室103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出灰门8;炉体1后端安装有防护箱体14,防护箱体14顶部位置安装有料仓18,料仓18底部安装有进料管7,进料管7与燃烧室102相连通,进料管7内部安装有用于将料仓18内的物料运送至燃烧室102的绞龙17,进料管7远离炉体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绞龙17转动的旋转电机16,防护箱体14内部安装有分别通过管道与进料管7、复炉排5以及第三进风口4连接的风机,防护箱体14侧壁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装置进行自动化操作的控制箱15,控制箱的型号为S7-200。本实施例中,炉体1后端位于燃烧室102位置处安装有风圈13,风机与风圈13通过管道相连接,风圈13通过管道与进料管7和第三进风口4相连接,这样设置能够通过风圈13对风量进行分配,使空气均匀从进料管7和第三进风口4通入燃烧室102内。本实施例中,进料管7呈阶梯结构,且两个横管位置处均安装有旋转电机16和绞龙17,这样设置能够保证向燃烧室102内送料的通畅性,且能够防止回火。本实施例中,炉体1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对复炉排5内的灰渣进行清理的清灰门12,这样设置通过开启清灰门12,实现对复炉排5的清灰操作,方便简单。本实施例中,炉体1外壁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用于保温的水,炉体1侧壁上开设有回水口11和出水口19,回水口11位于炉体1底部,出水口19位于炉体1顶部,这样设置能够通过回水口11和出水口19对炉体1外壁空腔内的水进行循环处理,保证炉体1的保温效果。本实施例中,燃烧室102侧壁由水泥制成,这样设置保证燃烧室102侧壁的耐热性、强度以及防变形能力。本实施例中,集渣室103内放置有集渣斗,这样设置在出灰时,将集渣斗取出后倾倒灰渣即可,简单方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在料仓18内加入适量的秸秆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生物颗粒燃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排烟室(101)、燃烧室(102)、集渣室(103),所述集渣室(103)与所述燃烧室(102)相连通,且所述集渣室(103)和所述燃烧室(102)连通位置处安装有复炉排(5),所述排烟室(101)内部铺设有若干蛇形布置的排烟道(3),所述炉体(1)顶部安装有排烟管(2),所述排烟道(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烟管(2)和所述燃烧室(102)相连通,所述燃烧室(102)内壁上环形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三进风口(4),所述燃烧室(102)内壁上安装有点火器(6),所述排烟室(101)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维修门(9),所述燃烧室(102)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密封门(10),所述集渣室(103)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出灰门(8);/n所述炉体(1)后端安装有防护箱体(14),所述防护箱体(14)顶部位置安装有料仓(18),所述料仓(18)底部安装有进料管(7),所述进料管(7)与所述燃烧室(102)相连通,所述进料管(7)内部安装有用于将所述料仓(18)内的物料运送至所述燃烧室(102)的绞龙(17),所述进料管(7)远离所述炉体(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绞龙(17)转动的旋转电机(16),所述防护箱体(14)内部安装有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料管(7)、所述复炉排(5)以及所述第三进风口(4)连接的风机,所述防护箱体(14)侧壁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装置进行自动化操作的控制箱(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生物颗粒燃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排烟室(101)、燃烧室(102)、集渣室(103),所述集渣室(103)与所述燃烧室(102)相连通,且所述集渣室(103)和所述燃烧室(102)连通位置处安装有复炉排(5),所述排烟室(101)内部铺设有若干蛇形布置的排烟道(3),所述炉体(1)顶部安装有排烟管(2),所述排烟道(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烟管(2)和所述燃烧室(102)相连通,所述燃烧室(102)内壁上环形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三进风口(4),所述燃烧室(102)内壁上安装有点火器(6),所述排烟室(101)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维修门(9),所述燃烧室(102)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密封门(10),所述集渣室(103)前端通过合页安装有出灰门(8);
所述炉体(1)后端安装有防护箱体(14),所述防护箱体(14)顶部位置安装有料仓(18),所述料仓(18)底部安装有进料管(7),所述进料管(7)与所述燃烧室(102)相连通,所述进料管(7)内部安装有用于将所述料仓(18)内的物料运送至所述燃烧室(102)的绞龙(17),所述进料管(7)远离所述炉体(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绞龙(17)转动的旋转电机(16),所述防护箱体(14)内部安装有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料管(7)、所述复炉排(5)以及所述第三进风口(4)连接的风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斌
申请(专利权)人:刘荣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