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暖炉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85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供暖炉具,包括炉体和进料装置,炉体内设主燃区,主燃区内设燃烧板用于承接由进料装置提供的燃料;燃烧板包括沿燃料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的热解板、半焦板和燃尽板,热解板的长度为50‑260mm,半焦板的长度为150‑350mm,燃尽板的长度为50‑150mm。通过进料装置推动燃料由低温热解区逐步向低温燃尽区运动,对热解板、半焦板和燃尽板的长度进行控制,使燃料的热解气化阶段、半焦阶段及燃尽阶段分别在热解板对应的热解区、半焦板对应的半焦区以及燃尽板对应的燃尽区发生,避免燃料直接进入高温区域使热解气化阶段和半焦阶段在同一区域内发生,使热解气对半焦阶段的氧化还原气氛造成影响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暖炉具
本技术涉及供暖
,尤其涉及一种供暖炉具。
技术介绍
洁净煤技术是一种煤炭改良技术,具有优异的炉内固硫、固灰特性,洁净煤的燃烧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热解气化阶段、半焦阶段及燃尽阶段,为了发挥洁净煤的优点,既要保证在每个阶段的温度、配风能够合适,又要保证每个阶段有足够的燃烧时间。现有的供热锅炉采用洁净煤作为燃料,而供热锅炉又分为正烧炉和反烧炉,其中,正烧炉结构比较传统,燃料在炉排上方燃烧,空气通过炉排和燃料之间的间隙到达燃烧反应面。但是上述结构的正烧炉存在诸多弊端,首先,无法保证供风量充足,极易导致燃烧不充分;其次,在添加燃料时,将燃料直接添加到燃烧区域,导致温度上升过快,瞬间挥发分析出,造成烟气排放不稳定,容易出现冒黑烟现象等问题。反烧炉是在正烧炉基础上的改进,通过改变正烧炉的风道设计,让气流在燃烧面向下走,这对于解决上述排放不稳定等问题有帮助,但是对于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作用不大,且由于热解气对半焦阶段的氧化还原气氛造成影响,易使半焦阶段出现结焦现象,燃烧无法持续稳定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暖炉具,能够解决现有的反烧炉相比于正烧炉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作用不大,以及易使半焦阶段出现结焦现象而导致燃烧无法持续稳定进行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供暖炉具,包括炉体和进料装置,所述炉体内设有主燃区,所述主燃区内设有燃烧板,用于承接由所述进料装置提供的燃料;所述燃烧板包括沿燃料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的热解板、半焦板和燃尽板,所述进料装置能够推动所述燃料由所述热解板逐渐向所述燃尽板运动;沿燃料输送方向,所述热解板的长度为50-260mm,所述半焦板的长度为150-350mm,所述燃尽板的长度为50-150mm。作为上述供暖炉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半焦板上设有多个风孔,且沿燃料运动方向,所述风孔在所述燃烧板上所占的面积逐渐增大;沿燃料运动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风孔之间的中心距相等,每个所述风孔的直径逐渐增大;或,沿燃料运动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风孔之间的中心距逐渐减小,每个所述风孔的直径相等。作为上述供暖炉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半焦板背对所述主燃区的一侧设有加强筋。作为上述供暖炉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料仓,储存有燃料,且其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炉体上设有送料口;第一推料板,设于所述料仓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出料口和所述送料口之间;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推料板沿所述燃烧板的延伸方向运动往复运动以将所述燃烧板上的燃料推向所述炉体中心并使所述出料口和所述送料口连通或不连通。作为上述供暖炉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推料板是否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一推料板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出料口和所述送料口不连通。作为上述供暖炉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推料板正前方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炉体或所述进料装置,其下端与所述燃烧板之间预留有缝隙以形成所述送料口,所述第一推料板的前端能够脱离或抵接于所述隔板以使所述出料口和所述送料口的连通或不连通。作为上述供暖炉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设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隔板的高度不同,能够选择不同高度的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炉体以改变所述送料口的开口大小。作为上述供暖炉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炉体内设有位于所述主燃区下游的二次燃烧区,及用于为所述二次燃烧区提供二次风的二次风管。作为上述供暖炉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次燃烧区的上方设有空行程区,沿烟气流动方向所述空行程区位于所述二次燃烧区的下游。作为上述供暖炉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燃烧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进料装置推动燃烧板上的燃料由热解板逐渐向半焦板、燃尽板运动,燃料由低温热解区进入高温半焦区,再进入低温燃尽区。热解板的长度为50-260mm;半焦板的长度为150-350mm;燃尽板的长度为50-150mm,通过对热解板、半焦板和燃尽板的长度进行控制,使燃料的热解气化阶段、半焦阶段以及燃尽阶段分别在热解板对应的热解区、半焦板对应的半焦区以及燃尽板对应的燃尽区发生,从而避免了燃料直接进入高温区域而使热解气化阶段和半焦阶段在同一区域内发生,使热解气对半焦阶段的氧化还原气氛造成的影响大大的减小,半焦阶段不易出现结焦现象,保证燃烧持续稳定的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炉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强筋在半焦板上的分布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料装置(未设料仓)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推料板在进料前处于第一预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推料板处于第二预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推料板在一次进料结束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进料装置;101、料仓;1011、进料口;1012、第一侧壁;102、第一推料板;103、第二推料板;104、进料壳体;105、接料板;200、炉体;20、主燃区;21、二次燃烧区;22、空行程区;23、热交换区;201、燃烧板;2011、热解板;2012、半焦板;2013、燃尽板;2014、风孔;202、隔板;203、二次风管;204、换热单元;205、排气口;206、观察口;207、卸料口;208;下分割壁;209、第一分割壁;210、第二分割壁;211、第一支撑板;212、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炉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暖炉具,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高温烟气与冷煤进行换热,加热后的冷媒用于供暖。该供暖炉具包括炉体200和进料装置100,其中炉体200用于点燃燃料并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与冷媒进行换热,进料装置100用于为炉体200提供燃烧所用的燃料,本实施例中的燃料指的是洁净煤,但并不仅限于洁净煤,在此不再一一举例。炉体200用于点燃燃料,以提供能量。由于洁净煤等燃料的燃烧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暖炉具,包括炉体(200)和进料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00)内设有主燃区(20),所述主燃区(20)内设有燃烧板(201),用于承接由所述进料装置(100)提供的燃料;所述燃烧板(201)包括沿燃料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的热解板(2011)、半焦板(2012)和燃尽板(2013),所述进料装置(100)能够推动所述燃料由所述热解板(2011)逐渐向所述燃尽板(2013)运动;/n沿燃料输送方向,所述热解板(2011)的长度为50-260mm,所述半焦板(2012)的长度为150-350mm,所述燃尽板(2013)的长度为50-15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炉具,包括炉体(200)和进料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00)内设有主燃区(20),所述主燃区(20)内设有燃烧板(201),用于承接由所述进料装置(100)提供的燃料;所述燃烧板(201)包括沿燃料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的热解板(2011)、半焦板(2012)和燃尽板(2013),所述进料装置(100)能够推动所述燃料由所述热解板(2011)逐渐向所述燃尽板(2013)运动;
沿燃料输送方向,所述热解板(2011)的长度为50-260mm,所述半焦板(2012)的长度为150-350mm,所述燃尽板(2013)的长度为50-1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焦板(2012)上设有多个风孔(2014),且沿燃料运动方向所述风孔(2014)在所述燃烧板(201)上所占的面积逐渐增大;
沿燃料运动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风孔(2014)之间的中心距相等,每个所述风孔(2014)的直径逐渐增大;或,沿燃料运动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风孔(2014)之间的中心距逐渐减小,每个所述风孔(2014)的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焦板(2012)背对所述主燃区(20)的一侧设有加强筋(2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炉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装置(100),所述进料装置(100)包括:
料仓(101),储存有燃料,且其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炉体(200)上设有送料口;
第一推料板(102),设于所述料仓(101)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出料口和所述送料口之间;
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推料板(102)沿所述燃烧板(201)的延伸方向往复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文凯王海苗张海燕巩运迎唐元清司硕宋令坡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兖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