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杆机压力水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1443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锚杆机压力水增压装置,包括高压风机、高压风管和三通混合装置;所述三通混合装置由内管、气腔和若干连通管组成;所述内管的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连接至锚杆机上的旋转水接头;所述气腔为环形,套设在所述内管外,所述气腔通过所述高压风管与所述高压风机气路连通,且所述气腔和所述高压风管之间还设置有风压控制阀;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为气连通端,连通所述气腔;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为水连通端,连通所述内管,且若干所述水连通端沿所述内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压力风与压力水混合的方法来增加水压,减少锚杆、锚索穿泥岩层位施工过程中堵钎、卡钎、粘钎等施工问题的发生,实现快速穿过泥岩层位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杆机压力水增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锚杆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杆机压力水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使用锚杆机施工锚杆、锚索过程中,一旦遇到泥岩层位,容易出现堵钎、粘钎、卡钎等现象,眼孔很难穿过泥岩层,最终导致眼孔达不到设计深度。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施工多个孔位才能符合设计要求,严重影响了锚杆、锚索的施工时间,耗费大量人力,整体降低了施工效率。经分析,能否快速穿过泥岩层位受压力水水压大小制约,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增加锚杆机压力水水压的装置来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锚杆机压力水增压装置,采取压力风与压力水混合的方法来增加水压,减少锚杆、锚索穿泥岩层位施工过程中堵钎、卡钎、粘钎等施工问题的发生,实现快速穿过泥岩层位施工。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锚杆机压力水增压装置,包括提供压力风的高压风机,输送压力风的高压风管,以及混合压力水和压力风的三通混合装置;所述三通混合装置由内管、气腔和若干连通管组成;所述内管的一端连接进水管,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连接至锚杆机上的旋转水接头;所述气腔为环形,套设在所述内管外,所述气腔通过所述高压风管与所述高压风机气路连通,且所述气腔和所述高压风管之间还设置有风压控制阀;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为气连通端,连通所述气腔;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为水连通端,连通所述内管,且若干所述水连通端沿所述内管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水连通端与所述旋转水接头之间为所述内管的出水段,所述出水段沿水流方向分为混合段和稳定段,所述混合段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稳定段的横截面面积,且所述混合段的横截面积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内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气流凹槽,所述气流凹槽沿水流方向延伸,且所述气流凹槽的槽深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从而实现所述混合段横截面积的变化。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气流凹槽与若干所述水连通端一一对应,所述气流凹槽的一端对应位于所述水连通端和所述内管的相接处。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凹槽在所述内管的管壁上呈空间螺旋状。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水连通端之间为所述内管的进水段,所述进水段的横截面面积和所述稳定段的横截面面积相等。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为直筒状,所述水连通端的气流流向和所述内管的水流流向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锚杆机压力水增压装置,采取高压风和压力水混合的方式来增加水压,能够显著提高锚杆机压力水的水压,进而提高施工效率;三通混合装置使压力风沿内管周向均匀汇入,并与压力水混合加压,较之一般的三通装置混合加压更为均匀稳定;内管中的混合段设置有螺旋状的气流凹槽,且气流凹槽的槽深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使初期灌入压力风和压力水时,压力风有一个旋转并和压力水混合的缓冲段,能更好地融合压力水和压力风,提高整体的增压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各装置连接关系图;附图2为三通混合装置外形示意图;附图3为三通混合装置内部透视图;附图4为三通混合装置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至4所述的一种锚杆机压力水增压装置,包括提供压力风的高压风机5,输送压力风的高压风管6,以及混合压力水和压力风的三通混合装置7;所述三通混合装置由内管1、气腔2和若干连通管3组成。所述内管1的一端连接进水管,高压水装置10通过所述进水管将压力水输送至所述内管1的该端;所述内管1的另一端连接至锚杆机8上的旋转水接头,将混和后的压力水和压力风通过旋转水接头输送至锚杆机8内部。所述气腔2为环形,套设在所述内管1外。所述气腔2通过所述高压风管6与所述高压风机5气路连通,且所述气腔2和所述高压风管6之间还设置有风压控制阀9,所述风压控制阀9用以控制风压大小。所述连通管3的一端为气连通端31,连通所述气腔2;所述连通管3的另一端为水连通端32,连通所述内管1。若干所述水连通端32沿所述内管1的周向均匀分布,使得压力风可以均匀分散地汇入内管1内。一般的三通管则是将压力风从内管1的某一侧输入,无法如本技术内的三通混合装置一样使压力风和压力水均匀混合加压。所述水连通端32与所述旋转水接头之间为所述内管1的出水段11,所述出水段11沿水流方向分为混合段12和稳定段13,压力水和压力风在混合段12进行混合,在稳定段13则趋近于混合稳定。所述混合段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稳定段13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混合段12的横截面积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使得使初期灌入压力风和压力水时,有一个逐渐混合加压的缓冲段。所述内管1的内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气流凹槽4,所述气流凹槽4沿水流方向延伸,且所述气流凹槽4的槽深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从而实现所述混合段12横截面积的变化。若干所述气流凹槽4与若干所述水连通端32一一对应,所述气流凹槽4的一端对应位于所述水连通端32和所述内管1的相接处,压力风从所述连通管3进入所述内管1的过程中,会沿着气流凹槽4运动,并逐渐与压力水混合;气流凹槽4的设置可以使压力水和压力风的混合加压效果更好。所述气流凹槽4在所述内管1的管壁上呈空间螺旋状,使压力风沿气流凹槽4螺旋状运动,易于和压力水混合加压。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水连通端32之间为所述内管1的进水段14,所述进水段14的横截面面积和所述稳定段13的横截面面积相等。即压力水与压力风混合前后所处的管径不变,进而更有效地增大压力水的压力。所述内管1为直筒状,所述水连通端32的气流流向和所述内管1的水流流向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确保压力风和压力风在混合过程中压力相互叠加而非相互抵消。本技术所采取压力风与压力水混合的方法来增加水压,其中三通混合装置7对压力水和压力风的混合效果好,能够有效对锚杆机压力水进行增压,从而减少锚杆、锚索穿泥岩层位施工过程中堵钎、卡钎、粘钎等施工问题的发生,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杆机压力水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压力风的高压风机(5),输送压力风的高压风管(6),以及混合压力水和压力风的三通混合装置(7);所述三通混合装置由内管(1)、气腔(2)和若干连通管(3)组成;所述内管(1)的一端连接进水管,所述内管(1)的另一端连接至锚杆机(8)上的旋转水接头;所述气腔(2)为环形,套设在所述内管(1)外,所述气腔(2)通过所述高压风管(6)与所述高压风机(5)气路连通,且所述气腔(2)和所述高压风管(6)之间还设置有风压控制阀(9);所述连通管(3)的一端为气连通端(31),连通所述气腔(2);所述连通管(3)的另一端为水连通端(32),连通所述内管(1),且若干所述水连通端(32)沿所述内管(1)的周向均匀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杆机压力水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压力风的高压风机(5),输送压力风的高压风管(6),以及混合压力水和压力风的三通混合装置(7);所述三通混合装置由内管(1)、气腔(2)和若干连通管(3)组成;所述内管(1)的一端连接进水管,所述内管(1)的另一端连接至锚杆机(8)上的旋转水接头;所述气腔(2)为环形,套设在所述内管(1)外,所述气腔(2)通过所述高压风管(6)与所述高压风机(5)气路连通,且所述气腔(2)和所述高压风管(6)之间还设置有风压控制阀(9);所述连通管(3)的一端为气连通端(31),连通所述气腔(2);所述连通管(3)的另一端为水连通端(32),连通所述内管(1),且若干所述水连通端(32)沿所述内管(1)的周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机压力水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连通端(32)与所述旋转水接头之间为所述内管(1)的出水段(11),所述出水段(11)沿水流方向分为混合段(12)和稳定段(13),所述混合段(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稳定段(13)的横截面面积,且所述混合段(12)的横截面积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亮龚翰林胡贝贝韩创业方有才杨亿山刘涛侯睿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龟兹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