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140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复位装置,包括底座、芯轴和扭转弹簧;所述底座用于承载所述芯轴和所述扭转弹簧;所述芯轴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扭转弹簧套设在所述芯轴的外侧,一端为内接端,与所述底座相连,另一端为外接端,外接隔绝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复位装置在使用时,底座安装在安装承载体上,扭转弹簧的内接端连接底座,外接端连接隔绝介质。当隔绝介质受外力被翻转时,扭转弹簧受扭矩产生弹性形变,在外力消失时能够将隔绝介质向被外力翻转的相反方向翻转,从而达到隔绝介质自动复位的效果,在应用到隔绝介质上时能够方便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复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计
,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生活中,隔绝介质得到普遍应用。例如:门用来隔绝路、窗用来隔绝室内和室外、衣柜柜门用来隔绝柜内空间和柜外空间、垃圾桶盖用来隔绝桶内垃圾等。很多时候,隔绝介质的使用可以是单向的,例如:需要路过时把门打开即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时开窗即可、放衣服时打开柜门即可、倒垃圾时打开垃圾桶盖即可。在单向的使用方式完成其使用效果后,为了安全、环保等因素,人们不得不再次将隔绝介质恢复成初始状态,而此步骤往往是人们不愿意做的。伴随着生产和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希望隔绝介质的使用是简便的,例如:开门后门可以自己关上、开窗后自动关窗、掀开垃圾桶盖倒完垃圾后垃圾桶盖能够自己盖上等,而现有技术中并未给出较佳实施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复位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绝介质无法自动复位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复位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复位装置,包括底座、芯轴和扭转弹簧;所述底座用于承载所述芯轴和所述扭转弹簧;所述芯轴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扭转弹簧套设在所述芯轴的外侧,一端为内接端,与所述底座相连,另一端为外接端,外接隔绝介质。如上述的自动复位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座板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内接端,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芯轴。如上述的自动复位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底座板上设有第一外接孔和第二外接孔;所述第一外接孔内设有钩头螺栓和螺栓垫圈,所述螺栓垫圈为弹簧垫圈,所述钩头螺栓用于外接安装承载体;所述第二外接孔用于外接隔绝介质安装件。如上述的自动复位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芯轴包括芯轴主体、自由端和装配端;所述芯轴主体用于承载所述扭转弹簧,所述自由端和所述装配端分别位于所述芯轴主体的两侧,所述装配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如上述的自动复位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装配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装配螺栓相连;所述装配螺栓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二垫圈分别与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装配螺栓相连,所述第二垫圈为弹簧垫圈。如上述的自动复位装置,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与所述内接端相连,用于调节所述扭转弹簧的初始扭矩。如上述的自动复位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整轴、棘轮、调节罩、棘爪和压缩弹簧;所述调整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可转动的连接,并与所述内接端相连;所述棘轮安装在所述调整轴上;所述调节罩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位于所述棘轮的外侧;所述棘爪安装在所述调节罩与所述棘轮之间;所述压缩弹簧安装在所述棘轮和所述棘爪之间。如上述的自动复位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整轴包括承载端、配合部和伸出端;所述承载端包括多边形柱段和承载盘,所述棘轮套设在所述多边形柱段上,并与所述承载盘相抵;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承载端相连,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可转动的连接;所述伸出端与所述配合部相连,并位于所述芯轴内。如上述的自动复位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罩包括盖板和罩体;所述罩体呈圆筒型,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方;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罩体上,所述盖板上设有光孔,所述盖板用于压紧所述棘轮,所述光孔用于为所述多边形柱段提供伸出位置。如上述的自动复位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棘爪呈圆柱体,所述棘爪的高度小于所述棘轮的厚度。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复位装置在使用时,底座安装在安装承载体上,扭转弹簧的内接端连接底座,外接端连接隔绝介质。当隔绝介质受外力被翻转时,扭转弹簧受扭矩产生弹性形变,在外力消失时能够将隔绝介质向被外力翻转的相反方向翻转,从而达到隔绝介质自动复位的效果,在应用到隔绝介质上时能够方便人们的使用。进一步的,自动复位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能够对扭转弹簧的初始扭矩进行调节,使得隔绝介质在应用自动复位装置后既能够被不费力的翻转,又能够自动复位,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扭转弹簧进行剖切后的自动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3去掉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板;2-第一支架;3-扭转弹簧;4-第二支架;5-第一垫圈;6-第二垫圈;7-装配螺栓;8-芯轴;9-外接端;10-隔绝介质;11-第二外接孔;12-钩头螺栓;13-螺钉;14-棘轮;15-调整轴;16-盖板;17-棘爪;18-多边形柱段;19-罩体;20-承载盘;21-配合部;22-内接端;23-伸出端;24-隔绝介质安装件;25-压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至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扭转弹簧进行剖切后的自动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3去掉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复位装置,主要包括底座、芯轴8和扭转弹簧3;底座能够承载芯轴8和扭转弹簧3;芯轴8安装在底座上,能够承载扭转弹簧3的安装并在使用时能够限定扭转弹簧3的形变,使扭转弹簧3不发生径向形变;扭转弹簧3套设在芯轴8的外侧,一端为内接端22,与底座相连,另一端为外接端9,外接隔绝介质10(在本技术中,隔绝介质10在受外力后能够沿一条轴线旋转)。具体而言,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复位装置在使用时,底座安装在安装承载体上,扭转弹簧3的内接端22连接底座,外接端9连接隔绝介质10(例如应用在人防门上时,安装承载体为门框或墙,需要自动闭合的隔绝介质10为人防门)。当隔绝介质10受外力被翻转时,扭转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芯轴和扭转弹簧;/n所述底座用于承载所述芯轴和所述扭转弹簧;所述芯轴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扭转弹簧套设在所述芯轴的外侧,一端为内接端,与所述底座相连,另一端为外接端,外接隔绝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芯轴和扭转弹簧;
所述底座用于承载所述芯轴和所述扭转弹簧;所述芯轴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扭转弹簧套设在所述芯轴的外侧,一端为内接端,与所述底座相连,另一端为外接端,外接隔绝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座板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内接端,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芯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板上设有第一外接孔和第二外接孔;
所述第一外接孔内设有钩头螺栓和螺栓垫圈,所述螺栓垫圈为弹簧垫圈,所述钩头螺栓用于外接安装承载体;所述第二外接孔用于外接隔绝介质安装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轴包括芯轴主体、自由端和装配端;
所述芯轴主体用于承载所述扭转弹簧,所述自由端和所述装配端分别位于所述芯轴主体的两侧,所述装配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装配螺栓相连;所述装配螺栓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二垫圈分别与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装配螺栓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晶晶熊科王阳明贾彦明解峰张德军张伟赵俊龙刘军舰胡圣伟马小娇张正一苗朋厚崔艳斌张新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