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泥处理厂用管桩基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126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桩基础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底泥处理厂用管桩基础系统,经过将左钢筋、右钢筋延伸到管桩顶端外部,形成延伸段,并将延伸段与管桩顶端水平方向上呈α夹角,并且90°≥α≥75°,使得延伸段经过浇筑混凝土之后形成桩身外露部分,该部分与伸入水平地面之下的桩身之间的整体性增强,桩身内力和位移变化不明显,提高了承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泥处理厂用管桩基础系统
本技术涉及管桩基础
,尤其是一种底泥处理厂用管桩基础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河湖众多,在许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导致河湖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大量污染物在底泥中富集,造成底泥严重污染;在外界环境变化过程中,底泥中蓄积的污染物又会重新释放至水环境中,成为长久性污染源。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建立底泥处理厂的方式,将底泥经过处理厂处理之后,防止底泥所蓄积的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可是,底泥处理厂经常建立在底泥存在的附近,例如河湖旁边,而这些地段的地质条件恶劣,底泥处理厂的基础牢固与否,将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底泥处理厂的安全和处理效率。目前,大多都是采用管桩结构,并在管桩结构中设置钢筋、钢板等材料,并浇筑混凝土而成,可是,由于管桩结构中钢筋、钢板结构设置的方式不合理,导致基础受力均匀性较差,甚至管桩结构承重能力较弱,极大程度影响了底泥处理厂整体稳定性;而且,对于钢筋从管桩中延伸出来连接承台时,其钢筋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过小,桩身外露部位没有泥土弹性抗力作用,导致桩身内力和位移较大,承台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底泥处理厂用管桩基础系统。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底泥处理厂用管桩基础系统,包括管桩,管桩内有左钢筋和右钢筋,左钢筋和右钢筋从管桩顶端延伸出延伸段;左钢筋和右钢筋位于管桩内底端设置有底台,紧贴底台设置有底板筋,底板筋是由若干钢材相互垂直交叉焊接而成网;在管桩正中心竖直设置有芯筋,芯筋底端穿过底板筋,芯筋顶端穿出管桩形成延长段;延长段与延伸段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相等;芯筋、左钢筋和右钢筋两两之间经过横筋连接起来;横筋、芯筋、左钢筋和右钢筋均采用钢材制作而成;延伸段与管桩顶端水平方向呈α夹角,并且90°≥α≥75°。经过将左钢筋、右钢筋延伸到管桩顶端外部,形成延伸段,并将延伸段与管桩顶端水平方向上呈α夹角,并且90°≥α≥75°,使得延伸段经过浇筑混凝土之后形成桩身外露部分,该部分与伸入水平地面之下的桩身之间的整体性增强,桩身内力和位移变化不明显,提高了承台的稳定性。为了能够增强桩身的稳定性,增强管桩基础的强度,优选,所述的左钢筋与管桩内壁之间设置有钢板;所述的右钢筋与管桩内壁之间设置有钢板。优选,所述的钢板底端设置有底台。优选,所述的底台为正方体结构的预制混凝土块,边长为10-20cm。为了增强桩身能够抓紧泥土,防止管桩被抽离出来,优选,所述的芯筋底端焊接有爪钩,爪钩是采用钢材制成。为了避免芯筋偏移,导致外露桩身内力和位移较大,优选,所述的芯筋在延伸出管桩的顶端处,紧贴芯筋设置有稳定块。为了使得外露桩身形成整体,提高稳定性,优选,所述的延伸段中设置有将左钢筋和右钢筋连接成整体的加强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经过对管桩内布置钢筋方式进行调整,结合对露出管桩顶端的延伸段与管桩顶端水平方向上的夹角角度控制,使得桩身外露部位能够与插入水平地面以下的桩身形成整体,提高稳定性,减弱了桩身内部的内力和位移,提高了承台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外实施例结构示意图。1-水平地面2-右钢筋3-左钢筋4-管桩5-钢板6-底台7-底板筋8-爪钩9-芯筋10-横筋11-稳定块12-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底泥处理厂用管桩基础系统,包括管桩4,管桩4内有左钢筋3和右钢筋2,左钢筋3和右钢筋2从管桩4顶端延伸出延伸段;左钢筋3和右钢筋2位于管桩4内底端设置有底台6,紧贴底台6设置有底板筋7,底板筋7是由若干钢材相互垂直交叉焊接而成网;在管桩4正中心竖直设置有芯筋9,芯筋9底端穿过底板筋7,芯筋9顶端穿出管桩4形成延长段;延长段与延伸段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相等;芯筋9、左钢筋3和右钢筋2两两之间经过横筋10连接起来;横筋10、芯筋9、左钢筋3和右钢筋2均采用钢材制作而成;延伸段与管桩4顶端水平方向呈α夹角,并且90°≥α≥75°;管桩4内浇筑混凝土,成型。在施工过程中,将管桩4从水平地面1上插入,管桩4内部呈镂空态,并经过焊接连接好横筋10、左钢筋3、右钢筋2、底板筋7、底台6、芯筋9,并将焊接连接好的结构从管桩4顶端插入到管桩4内部,并使得插入结构中的芯筋9、左钢筋3、右钢筋2伸出管桩4顶部,芯筋9延伸出来的部分呈竖直方向设置,顶端弯曲成倒钩,便于连接承台结构时应用;而左钢筋3、右钢筋2延伸出来的部分与水平地面呈75-90°的夹角,浇筑混凝土至芯筋9被覆盖至剩下倒钩部分,即可完成管桩基础系统的设置和施工,提高了管桩基础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而且经过左钢筋3、右钢筋2延伸出来的部分与水平地面呈75-90°的夹角,使得延伸到管桩外部部分的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成型之后的内力和位移大幅度的减弱,稳定性得到了增强。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左钢筋3与管桩4内壁之间设置有钢板5;所述的右钢筋2与管桩4内壁之间设置有钢板5。使得管桩4内部设置钢板在左钢筋3和/或右钢筋2与管桩4内壁之间,增强了管桩桩身的稳定性,提高了强度。所述的钢板5底端设置有底台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台6为正方体结构的预制混凝土块,边长为10-20cm。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芯筋9底端焊接有爪钩8,爪钩8是采用钢材制成。提高了对管桩4底部泥土的抓持能力,提高了管桩基础系统的稳定性。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芯筋9在延伸出管桩4的顶端处,紧贴芯筋9设置有稳定块11。避免了芯筋发生偏移,导致桩身裸露部分的内力和位移较大,影响整体的稳定性的缺陷发生。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延伸段中设置有将左钢筋3和右钢筋2连接成整体的加强筋12。提高了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创造未尽事宜参照现有技术以及有关公知常识以及常规技术来实现即可,对于本专利技术创造中描述的“上”、“下”、“左”、“右”、“内”、“外”等,均是参照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过程中,应当参照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附图加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泥处理厂用管桩基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桩(4),管桩(4)内有左钢筋(3)和右钢筋(2),左钢筋(3)和右钢筋(2)从管桩(4)顶端延伸出延伸段;左钢筋(3)和右钢筋(2)位于管桩(4)内底端设置有底台(6),紧贴底台(6)设置有底板筋(7),底板筋(7)是由若干钢材相互垂直交叉焊接而成网;在管桩(4)正中心竖直设置有芯筋(9),芯筋(9)底端穿过底板筋(7),芯筋(9)顶端穿出管桩(4)形成延长段;延长段与延伸段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相等;芯筋(9)、左钢筋(3)和右钢筋(2)两两之间经过横筋(10)连接起来;横筋(10)、芯筋(9)、左钢筋(3)和右钢筋(2)均采用钢材制作而成;延伸段与管桩(4)顶端水平方向呈α夹角,并且90°≥α≥7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泥处理厂用管桩基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桩(4),管桩(4)内有左钢筋(3)和右钢筋(2),左钢筋(3)和右钢筋(2)从管桩(4)顶端延伸出延伸段;左钢筋(3)和右钢筋(2)位于管桩(4)内底端设置有底台(6),紧贴底台(6)设置有底板筋(7),底板筋(7)是由若干钢材相互垂直交叉焊接而成网;在管桩(4)正中心竖直设置有芯筋(9),芯筋(9)底端穿过底板筋(7),芯筋(9)顶端穿出管桩(4)形成延长段;延长段与延伸段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相等;芯筋(9)、左钢筋(3)和右钢筋(2)两两之间经过横筋(10)连接起来;横筋(10)、芯筋(9)、左钢筋(3)和右钢筋(2)均采用钢材制作而成;延伸段与管桩(4)顶端水平方向呈α夹角,并且90°≥α≥7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处理厂用管桩基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钢筋(3)与管桩(4)内壁之间设置有钢板(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驰江孟祥领袁林崔凯余佳奇宋开元王振华孙铭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