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116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属于倍捻机技术领域,包括导纱板,所述导纱板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辊,且固定辊的两端开设有内陷槽,所述内陷槽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顶端过盈连接有T形卡块,其通过设有导纱轮A、导纱轮B、导纱轮C和导纱轮D,在导纱板的一侧依次安装有导纱轮A、导纱轮B、导纱轮C和导纱轮D,当纱线从导纱板后端导纱轮A的缠绕上来时,纱线经过导纱轮A的上表面、导纱轮B的下表面、导纱轮C的上表面和导纱轮D的下表面后送入到倍捻装置中进行倍捻,导纱板上的多个轮体增加了纱线传导时的绷紧度,解决了现有倍捻机导纱装置中的线体引导时线体蓬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
本技术涉及倍捻机
,尤其涉及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
技术介绍
倍捻机是一种加捻设备实质上是一种并线设备(多股合成一股),叫做并线机,没有具体的中英文称呼,可以实现一转两捻,加捻效率比传统捻线设备成倍提高。卷装容量增大,万米无接头,加捻质量大幅提高,较低的层高,特别适合操作。1、现有倍捻机导纱装置的导纱轮与导纱板的安装方式为螺钉固定,进而该种导纱轮在维护拆卸时较为繁琐,需要拆解螺钉,当螺钉锈蚀卡涩后导纱轮不便于拆卸,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2、现有倍捻机导纱装置导纱板的导纱轮设置为两组导纱轮,而导纱轮之间的间隙过大,使得导纱轮导入纱线时纱线较为蓬松,进而使得倍捻机倍捻时的线体缠绕后,会有部分线体缠绕较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将套筒穿过导纱轮A的内孔,接着将螺母旋接套筒尾端的螺牙进而将导纱轮A固定于套筒中端,接着套筒尾端向导纱板外侧的固定辊卡去,套筒压着固定辊表面的T形卡块退回到固定辊的内陷槽内,此时T形卡块压着弹簧在内陷槽内收缩,继续将套筒向固定辊卡去,当螺牙后侧套筒的卡槽位于内陷槽的槽口处时,弹簧失去压迫力推着T形卡块伸出内陷槽后继续伸出卡槽,进而套筒带着导纱轮A与导纱板的固定辊进行固定,拆解时压着T形卡块使其压迫弹簧退回内陷槽,接着向外拉出套筒便可拆下导纱轮A进行更换维护,解决了现有倍捻机导纱装置的导纱轮拆卸不便的问题。在导纱板的一侧依次安装有导纱轮A、导纱轮B、导纱轮C和导纱轮D,当纱线从导纱板后端导纱轮A的缠绕上来时,纱线经过导纱轮A的上表面、导纱轮B的下表面、导纱轮C的上表面和导纱轮D的下表面后送入到倍捻装置中进行倍捻,导纱板上的多个轮体增加了纱线传导时的绷紧度,使其向上送入倍捻装置时不会蓬松,解决了现有倍捻机导纱装置中的线体引导时线体蓬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包括导纱板,所述导纱板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辊,且固定辊的两端开设有内陷槽,所述内陷槽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顶端过盈连接有T形卡块,所述T形卡块的顶端伸出内陷槽后贯穿伸出卡槽,且卡槽开设于套筒的尾端表面,所述套筒贯穿伸出导纱轮A的内孔,且套筒伸出导纱轮A的尾端筒体表面车削有螺牙,所述螺牙处的筒体外侧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导纱轮A、导纱轮B、导纱轮C和导纱轮D依次安装于导纱板的外侧,且导纱轮B、导纱轮C和导纱轮D与导纱轮A的安装方式相同。可选的,所述导纱轮A、导纱轮B、导纱轮C和导纱轮D内部的轴承被套筒贯穿。可选的,所述导纱轮A、导纱轮B、导纱轮C和导纱轮D的轮体中端开设有V形槽,且V形槽的槽底开设为弧形槽底。可选的,所述导纱轮A、导纱轮B、导纱轮C和导纱轮D平行安装于导纱板的一侧。可选的,所述导纱轮A后端导纱板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有固定辊、内陷槽、弹簧、T形卡块、卡槽、套筒、螺牙和螺母,将套筒穿过导纱轮A的内孔,接着将螺母旋接套筒尾端的螺牙进而将导纱轮A固定于套筒中端,接着套筒尾端向导纱板外侧的固定辊卡去,套筒压着固定辊表面的T形卡块退回到固定辊的内陷槽内,此时T形卡块压着弹簧在内陷槽内收缩,继续将套筒向固定辊卡去,当螺牙后侧套筒的卡槽位于内陷槽的槽口处时,弹簧失去压迫力推着T形卡块伸出内陷槽后继续伸出卡槽,进而套筒带着导纱轮A与导纱板的固定辊进行固定,拆解时压着T形卡块使其压迫弹簧退回内陷槽,接着向外拉出套筒便可拆下导纱轮A进行更换维护,解决了现有倍捻机导纱装置的导纱轮拆卸不便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有导纱轮A、导纱轮B、导纱轮C和导纱轮D,在导纱板的一侧依次安装有导纱轮A、导纱轮B、导纱轮C和导纱轮D,当纱线从导纱板后端导纱轮A的缠绕上来时,纱线经过导纱轮A的上表面、导纱轮B的下表面、导纱轮C的上表面和导纱轮D的下表面后送入到倍捻装置中进行倍捻,导纱板上的多个轮体增加了纱线传导时的绷紧度,使其向上送入倍捻装置时不会蓬松,解决了现有倍捻机导纱装置中的线体引导时线体蓬松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的导纱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的导纱板与导纱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的导纱轮剖视图。图中:1、导纱板;2、安装孔;3、固定辊;4、内陷槽;5、弹簧;6、T形卡块;7、卡槽;8、套筒;9、导纱轮A;901、导纱轮B;902、导纱轮C;903、导纱轮D;10、V形槽;11、轴承;12、螺母;13、螺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图1~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包括导纱板1,所述导纱板1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辊3,且固定辊3的两端开设有内陷槽4,所述内陷槽4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5,且弹簧5的顶端过盈连接有T形卡块6,所述T形卡块6的顶端伸出内陷槽4后贯穿伸出卡槽7,且卡槽7开设于套筒8的尾端表面,所述套筒8贯穿伸出导纱轮A9的内孔,且套筒8伸出导纱轮A9的尾端筒体表面车削有螺牙13,所述螺牙13处的筒体外侧螺纹连接有螺母12,所述导纱轮A9、导纱轮B901、导纱轮C902和导纱轮D903依次安装于导纱板1的外侧,且导纱轮B901、导纱轮C902和导纱轮D903与导纱轮A9的安装方式相同。示例的,将套筒8穿过导纱轮A9的内孔,接着将螺母12旋接套筒8尾端的螺牙13进而将导纱轮A9固定于套筒8中端,接着套筒8尾端向导纱板1外侧的固定辊3卡去,套筒8压着固定辊3表面的T形卡块6退回到固定辊3的内陷槽4内,此时T形卡块6压着弹簧5在内陷槽4内收缩,继续将套筒8向固定辊3卡去,当螺牙13后侧套筒8的卡槽7位于内陷槽4的槽口处时,弹簧5失去压迫力推着T形卡块6伸出内陷槽4后继续伸出卡槽7,进而套筒8带着导纱轮A9与导纱板1的固定辊3进行固定,拆解时压着T形卡块6使其压迫弹簧5退回内陷槽4,接着向外拉出套筒8便可拆下导纱轮A9进行更换维护,在导纱板1的一侧依次安装有导纱轮A9、导纱轮B901、导纱轮C902和导纱轮D903,当纱线从导纱板1后端导纱轮A9的缠绕上来时,纱线经过导纱轮A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包括导纱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板(1)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辊(3),且固定辊(3)的两端开设有内陷槽(4),所述内陷槽(4)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5),且弹簧(5)的顶端过盈连接有T形卡块(6),所述T形卡块(6)的顶端伸出内陷槽(4)后贯穿伸出卡槽(7),且卡槽(7)开设于套筒(8)的尾端表面,所述套筒(8)贯穿伸出导纱轮A(9)的内孔,且套筒(8)伸出导纱轮A(9)的尾端筒体表面车削有螺牙(13),所述螺牙(13)处的筒体外侧螺纹连接有螺母(12),所述导纱轮A(9)、导纱轮B(901)、导纱轮C(902)和导纱轮D(903)依次安装于导纱板(1)的外侧,且导纱轮B(901)、导纱轮C(902)和导纱轮D(903)与导纱轮A(9)的安装方式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倍捻机导纱装置,包括导纱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板(1)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辊(3),且固定辊(3)的两端开设有内陷槽(4),所述内陷槽(4)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5),且弹簧(5)的顶端过盈连接有T形卡块(6),所述T形卡块(6)的顶端伸出内陷槽(4)后贯穿伸出卡槽(7),且卡槽(7)开设于套筒(8)的尾端表面,所述套筒(8)贯穿伸出导纱轮A(9)的内孔,且套筒(8)伸出导纱轮A(9)的尾端筒体表面车削有螺牙(13),所述螺牙(13)处的筒体外侧螺纹连接有螺母(12),所述导纱轮A(9)、导纱轮B(901)、导纱轮C(902)和导纱轮D(903)依次安装于导纱板(1)的外侧,且导纱轮B(901)、导纱轮C(902)和导纱轮D(903)与导纱轮A(9)的安装方式相同。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金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