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1082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主要包括浮床、紫外发射器、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装置、逆变器、蓄电池;其中,所述紫外发射器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浮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架固定在一个浮床的上方,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固定在另一个浮床的上方,所述蓄电池通过安置在所述紫外发射器上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紫外发射器相连,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相连,并通过电缆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风能发电装置相连,所述浮床的下方安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通过上述装置,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给紫外发射器供能,清除水中藻类,另一方面,活性碳纤维生态膜与水体中的水华接触,利用微生物溶解藻类,从而达到共同除藻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
技术介绍
湖泊与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它不仅是主要的水源,还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蓄纳洪水等功能。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体,藻华现象日益加重,目前,藻华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由于藻华引起的水质下降,藻毒素释放、水体恶臭,栖息地减少等等,最终会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解决藻华问题同样应当秉承节能减排的宗旨,所研发的技术不仅要能解决藻华问题,还要尽量减小对环境危害程度、降低能源消耗量。因此,寻求有效的、安全的控制藻华的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给紫外发射器供能,清除水中藻类,且活性碳纤维生态膜与水体中的水华接触,利用微生物溶解藻类,从而达到共同除藻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主要包括两个浮床、紫外发射器、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装置、逆变器、蓄电池;其中,所述紫外发射器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浮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架固定在一个浮床的上方,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固定在另一个浮床的上方,所述蓄电池通过安置在所述紫外发射器上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紫外发射器相连,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相连,并通过电缆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风能发电装置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浮床的下方安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上方安装有遮板。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进一步地,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叶片为3片或者4片。进一步地,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为150W-400W,每日产电量能够使装置运行150min-300min。进一步地,所述的风能发电装置的输出功率为100W-300W,每日产电量能够使装置运行120min-180min。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的容量为48V。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线发射器的照射剂量为100mJ/cm2-400mJ/cm2。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碳纤维生态膜下端挂有重物。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给紫外发射器供能,清除水中藻类,达到节能、减排、降污的目的且无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在浮床下安置活性碳纤维生态膜,它与水体中的水华接触,可利用微生物溶解藻类,从而达到与紫外发射器共同除藻的目的。本除藻装置还可在赤潮、水华爆发前期放入水中,有效的预防大面积水华的发生;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维护便捷,可在城市内部的一些人工湖泊中可以广泛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可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为浮床,2为支架,3为太阳能电池板,4为电缆,5为逆变器,6为蓄电池,7为风能发电装置,8为导线,9为紫外发射器,10为遮板,11为活性碳纤维生态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为本技术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主要包括浮床1、紫外发射器9、太阳能电池板3、风能发电装置7、逆变器5、蓄电池6;其中,紫外发射器9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浮床1,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支架2固定在一个浮床1的上方,风能发电装置7固定在另一个浮床的上方,蓄电池6安置在紫外发射器上方并通过导线8与紫外发射器9相连,逆变器5与蓄电池相6连,并通过电缆4与太阳能电池板3、风能发电装置7相连,浮床1的下方安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逆变器5的上方还安置遮板10,用于保护逆变器5、蓄电池6、电缆4、导线8与紫外发射器9,避免大雨的损害或尘土杂质的掉落。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板3所在的浮床1的下方安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浮床1的下方设置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太阳能电池板3的输出功率为200W,风能发电装置叶片为3片,且在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下端挂有1kg左右密度较大的重物,比如小石子、钢球,这些重物使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在随水流摆动时,不让其飘起,使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能与水一直接触,从而达到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充分处理污水的效果。具体地,本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在运行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3和风能发电装置7产生的电能经逆变器5存储在蓄电池6中,蓄电池6供电给紫外发射器9使其工作,直接对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去除,从而达到有效利用清洁能源进行紫外除藻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根据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与水体中的水华接触,利用微生物溶解藻类,从而达到共同除藻的目的。本技术中的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在晴天或是风大的环境利用太阳能电池板3和风能发电装置7产生电能,并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6,是该装置在阴天、无风天,即使太阳能电池板3和风能发电装置7不能产生电能,蓄电池6也可给紫外发射器9供电,该装置能持续长时间的工作,人工成本低,节能减排。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浮床、紫外发射器、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装置、逆变器、蓄电池;其中,/n所述紫外发射器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浮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架固定在一个浮床的上方,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固定在另一个浮床的上方,所述蓄电池通过安置在所述紫外发射器上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紫外发射器相连,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相连,并通过电缆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风能发电装置相连,所述浮床的下方安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紫外碳纤维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浮床、紫外发射器、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装置、逆变器、蓄电池;其中,
所述紫外发射器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浮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架固定在一个浮床的上方,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固定在另一个浮床的上方,所述蓄电池通过安置在所述紫外发射器上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紫外发射器相连,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相连,并通过电缆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风能发电装置相连,所述浮床的下方安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上方安装有遮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明魏奇科陈添翼张金玺谭淼解子强元晨晨谷泓志汤新月马庶魏子琪秦小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