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静专利>正文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925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停车模块,同时还涉及一种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适用于地下或地上大型停车场的建设。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停车模块,包括升降区和停车区,停车区为布置在升降区的外周方向的多个,每个停车区与升降区之间的竖向空间相连通,每个停车区设置有多层,升降区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升降设备,升降区设置为矩形,升降区的至少两条侧边布置有停车区,单条侧边对应的单层停车区设定为一个停车单元,每个停车单元并排设置有两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其所在的升降区的侧边,每个停车位安装有停车设备。应用于建设停车场时,能够更有效率地利用车场建设用地,减少水平交通用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停车模块,同时还涉及一种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适用于地下或地上大型停车场的建设,属于停车场的建造

技术介绍
当前,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特别是对于已建商场、居民区、办公区、旅游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已面临无空地可用的境况。特别是“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日益严重的城市病。立体停车场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前景广阔,据分析,目前国内国际多数城市均已寸土寸金,交通压力正逐步从动态向静态转化,“停车难”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公共性难题。据测算,2010年中国轿车保有量达到2000万辆。停车位估计需增加480万个,平均每年需求96万个。而目前,全国已建成的立体停车位才3万多个。因此,立体停车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立体车库的修建,现有技术中具有以下几种方案:方案一:圆筒形立体车库,中间布置为电梯井,周边沿环形间隔布置多个停车位。该方案的缺点为:平面形状单一,布置不够灵活,场地适用性差;圆筒形车库多个停车位共用一个电梯存取效率低;圆筒形停车库占地面积大,不适用小地块;由于采用圆形截面,建设用地利用率低;没有可靠的垂直交通通道,汽车电梯损坏后,运营期检修困难。方案二:“一”字形排列车库,中间为汽车电梯,两边为停车区,每个停车区停放一辆汽车。该方案的缺点为:一部电梯每层仅仅存放两辆汽车,综合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无法有效组合,组合方式单一,组合后形成水平贯通的梯井,结构受力不合理,建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停车模块,应用于建设停车场时,能够更有效率地利用车场建设用地,减少水平交通用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停车模块,包括升降区和停车区,停车区为布置在升降区的外周方向的多个,每个停车区与升降区之间的竖向空间相连通,每个停车区设置有多层,升降区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升降设备,升降区设置为矩形,升降区的至少两条侧边布置有停车区,单条侧边对应的单层停车区设定为一个停车单元,每个停车单元并排设置有两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其所在的升降区的侧边,每个停车位安装有停车设备;停车设备包括水平布置的车位滑轨,车位滑轨固定安装于停车位的中部位置,且车位滑轨的长度方向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的一致,车位滑轨朝向升降区的一端具有悬伸部;车位滑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升降梳杆,升降梳杆的顶端为预停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每件升降梳杆包括水平设置的纵向杆以及用于驱动纵向杆升降的升降机构,纵向杆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顶梳齿;升降设备包括升降平台以及驱动升降平台工作的动力机构,升降平台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转动盘,转动盘与升降平台之间的转轴竖向设置于升降区的中心位置,转动盘配设有驱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转动盘上固定安装有平移滑轨,平移滑轨上安装有平移架,平移架设置有驱动其沿平移滑轨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平移架上安装有入库滑轨,入库滑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平移架的行走方向,入库滑轨上安装有入库架,通过升降设备将入库架移动至与指定的停车位相适配的位置时,入库滑轨与该停车位中的车位滑轨相对接,入库架设置有驱动其沿入库滑轨及车位滑轨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入库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入库架梳杆,入库架梳杆的顶端为转运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入库架梳杆与升降梳杆一一相对应,入库架梳杆的梳齿能够与升降梳杆中的顶梳齿形成卡合结构,升降梳杆的升降机构能够使得顶梳齿与入库架梳杆的梳齿在卡合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的是:升降区设置为方形,升降区的三条侧边分别布置有停车区;升降平台的动力机构配设有配重块,配重块设置于升降区未布置有停车区的一侧。进一步的是:升降区的四个拐角分布布置有立柱,升降区未设置有停车区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封闭该侧竖向空间的墙板;停车区除去与升降区相连通的侧边,其它侧边均设置有用于封闭其竖向空间的墙板;每个停车单元均设置有反主梁、反次梁和降板,反主梁垂直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呈水平布置,反主梁的两端与立柱相连接,反次梁沿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呈水平布置,反次梁的底表面与反主梁的底表面平齐,反次梁的一端与反主梁相连接,另一端与停车区的墙板相连接;降板水平布置,并填充满停车区的墙板、反主梁和反次梁这三者围合成的水平空间;降板的底表面与反主梁的底表面平齐,降板的顶表面低于反主梁的顶表面,且同时低于反次梁的顶表面。进一步的是:停车区的墙板设置有门洞;车位滑轨通过架立钢安装在反次梁的顶端;升降梳杆安装在降板的顶表面。进一步的是:升降梳杆还包括液压缸和防倾脚,防倾脚固定安装在每个停车单元的地板上,液压缸的一端与防倾脚连接,另一端与纵向杆连接;在顶梳齿和纵向杆这两者之中,纵向杆位于远离停车位中心线的一侧,顶梳齿垂直于纵向杆设置,并朝向靠近停车位中心线的方向悬伸设置;入库架梳杆的梳齿朝向远离入库架中心线的方向悬伸设置。进一步的是:升降平台包括支撑架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平台板,升降区的四个拐角位置设置有竖向导轨,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与竖向导轨一一相对应的吊柱,吊柱与竖向导轨形成滑动配合或者滚动配合,吊柱通过钢索与动力牵引机构相连;转动盘包括转动板,转动板安装在的平台板上,并且通过转轴形成转动连接,平台板上安装有相对于转轴呈对称分布的多个转动齿轮,转动齿轮分别配设有转动电机;转动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轴承,支撑轴承的内圈与转轴同轴线,并且支撑轴承的内圈设置有与转动齿轮形成啮合的内齿;平移架包括平移架底盘,平移架底盘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轴线竖向设置,入库滑轨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平移架底盘上通过竖向结构件固定安装有平移架梳杆,平移架梳杆在竖向结构件的顶端水平设置,平移架梳杆与入库架梳杆一一相对应,入库架梳杆的梳齿能够与平移架梳杆的梳齿形成卡合结构,通过平移架底盘上的液压缸控制入库滑轨升降,能够使得平移架梳杆的梳齿与入库架梳杆的梳齿在卡合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的是:在升降区的顶端位置设置有出入口,出入口为矩形,并设置在升降区的中部位置;当升降设备移动到设定位置时,出入口的大小能够允许升降设备在出入口沿竖向通行,出入口的长边两端与升降区的侧边相接;出入口的长边外侧与升降区的侧边之间的区域分别设置有预制顶板;在升降区的墙梁顶端内侧预留搁板凹,在升降区的墙梁顶端面位置和预制顶板顶端面位置分别设置有预埋螺栓套筒,预制顶板放置在搁板凹上,通过构件合页将预制顶板和升降区的墙梁顶端连接,构件合页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升降区的墙梁顶端的预埋螺栓套筒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与预制顶板顶端的预埋螺栓套筒固定连接;出入口的两条长边分别配设有长边防护装置,长边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杆、卷帘布、卷帘杆、卷帘盒、控制电机、第一液压缸、引导灯和感应器;第一液压缸固定设置在出入口长边的两个端头位置,第一液压缸预埋在升降区的墙梁顶端;防护杆沿着出入口的长边通长布置,两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停车模块,包括升降区(1)和停车区(2),停车区(2)为布置在升降区(1)的外周方向的多个,每个停车区(2)与升降区(1)之间的竖向空间相连通,每个停车区(2)设置有多层,升降区(1)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升降设备(10),其特征在于:升降区(1)设置为矩形,升降区(1)的至少两条侧边布置有停车区(2),单条侧边对应的单层停车区(2)设定为一个停车单元,每个停车单元并排设置有两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其所在的升降区(1)的侧边,每个停车位安装有停车设备;/n停车设备包括水平布置的车位滑轨(21),车位滑轨(21)固定安装于停车位的中部位置,且车位滑轨(21)的长度方向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的一致,车位滑轨(21)朝向升降区(1)的一端具有悬伸部;车位滑轨(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升降梳杆(22),升降梳杆(22)的顶端为预停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每件升降梳杆(22)包括水平设置的纵向杆(222)以及用于驱动纵向杆(222)升降的升降机构,纵向杆(222)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顶梳齿(221);/n升降设备(10)包括升降平台(11)以及驱动升降平台(11)工作的动力机构,升降平台(11)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转动盘(12),转动盘(12)与升降平台(11)之间的转轴(123)竖向设置于升降区(1)的中心位置,转动盘(12)配设有驱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转动盘(12)上固定安装有平移滑轨(121),平移滑轨(121)上安装有平移架(13),平移架(13)设置有驱动其沿平移滑轨(121)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平移架(13)上安装有入库滑轨(131),入库滑轨(13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平移架(13)的行走方向,入库滑轨(131)上安装有入库架(14),通过升降设备(10)将入库架(14)移动至与指定的停车位相适配的位置时,入库滑轨(131)与该停车位中的车位滑轨(21)相对接,入库架(14)设置有驱动其沿入库滑轨(131)及车位滑轨(21)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入库架(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入库架梳杆(141),入库架梳杆(141)的顶端为转运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入库架梳杆(141)与升降梳杆(22)一一相对应,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能够与升降梳杆(22)中的顶梳齿(221)形成卡合结构,升降梳杆(22)的升降机构能够使得顶梳齿(221)与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在卡合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停车模块,包括升降区(1)和停车区(2),停车区(2)为布置在升降区(1)的外周方向的多个,每个停车区(2)与升降区(1)之间的竖向空间相连通,每个停车区(2)设置有多层,升降区(1)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升降设备(10),其特征在于:升降区(1)设置为矩形,升降区(1)的至少两条侧边布置有停车区(2),单条侧边对应的单层停车区(2)设定为一个停车单元,每个停车单元并排设置有两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其所在的升降区(1)的侧边,每个停车位安装有停车设备;
停车设备包括水平布置的车位滑轨(21),车位滑轨(21)固定安装于停车位的中部位置,且车位滑轨(21)的长度方向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的一致,车位滑轨(21)朝向升降区(1)的一端具有悬伸部;车位滑轨(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升降梳杆(22),升降梳杆(22)的顶端为预停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每件升降梳杆(22)包括水平设置的纵向杆(222)以及用于驱动纵向杆(222)升降的升降机构,纵向杆(222)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顶梳齿(221);
升降设备(10)包括升降平台(11)以及驱动升降平台(11)工作的动力机构,升降平台(11)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转动盘(12),转动盘(12)与升降平台(11)之间的转轴(123)竖向设置于升降区(1)的中心位置,转动盘(12)配设有驱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转动盘(12)上固定安装有平移滑轨(121),平移滑轨(121)上安装有平移架(13),平移架(13)设置有驱动其沿平移滑轨(121)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平移架(13)上安装有入库滑轨(131),入库滑轨(13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平移架(13)的行走方向,入库滑轨(131)上安装有入库架(14),通过升降设备(10)将入库架(14)移动至与指定的停车位相适配的位置时,入库滑轨(131)与该停车位中的车位滑轨(21)相对接,入库架(14)设置有驱动其沿入库滑轨(131)及车位滑轨(21)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入库架(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入库架梳杆(141),入库架梳杆(141)的顶端为转运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入库架梳杆(141)与升降梳杆(22)一一相对应,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能够与升降梳杆(22)中的顶梳齿(221)形成卡合结构,升降梳杆(22)的升降机构能够使得顶梳齿(221)与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在卡合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升降区(1)设置为方形,升降区(1)的三条侧边分别布置有停车区(2);升降平台(11)的动力机构配设有配重块(15),配重块(15)设置于升降区(1)未布置有停车区(2)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升降区(1)的四个拐角分布布置有立柱(31),升降区(1)未设置有停车区(2)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封闭该侧竖向空间的墙板(32);
停车区(2)除去与升降区(1)相连通的侧边,其它侧边均设置有用于封闭其竖向空间的墙板(32);
每个停车单元均设置有反主梁(33)、反次梁(34)和降板(35),反主梁(33)垂直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呈水平布置,反主梁(33)的两端与立柱(31)相连接,
反次梁(34)沿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呈水平布置,反次梁(34)的底表面与反主梁(33)的底表面平齐,反次梁(34)的一端与反主梁(33)相连接,另一端与停车区(2)的墙板(32)相连接;
降板(35)水平布置,并填充满停车区(2)的墙板(32)、反主梁(33)和反次梁(34)这三者围合成的水平空间;降板(35)的底表面与反主梁(33)的底表面平齐,降板(35)的顶表面低于反主梁(33)的顶表面,且同时低于反次梁(34)的顶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停车区(2)的墙板(32)设置有门洞(36);车位滑轨(21)通过架立钢(23)安装在反次梁(34)的顶端;升降梳杆(22)安装在降板(35)的顶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升降梳杆(22)还包括液压缸(223)和防倾脚(224),防倾脚(224)固定安装在每个停车单元的地板上,液压缸(223)的一端与防倾脚(224)连接,另一端与纵向杆(222)连接;
在顶梳齿(221)和纵向杆(222)这两者之中,纵向杆(222)位于远离停车位中心线的一侧,顶梳齿(221)垂直于纵向杆(222)设置,并朝向靠近停车位中心线的方向悬伸设置;
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朝向远离入库架(11)中心线的方向悬伸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11)包括支撑架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平台板(111),升降区(1)的四个拐角位置设置有竖向导轨(112),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与竖向导轨(112)一一相对应的吊柱(113),吊柱(113)与竖向导轨(112)形成滑动配合或者滚动配合,吊柱(113)通过钢索(114)与动力牵引机构相连;
转动盘(12)包括转动板(122),转动板(122)安装在的平台板(111)上,并且通过转轴(123)形成转动连接,平台板(111)上安装有相对于转轴(123)呈对称分布的多个转动齿轮(115),转动齿轮(115)分别配设有转动电机(116);转动板(12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轴承(124),支撑轴承(124)的内圈与转轴(123)同轴线,并且支撑轴承(124)的内圈设置有与转动齿轮(115)形成啮合的内齿;
平移架(13)包括平移架底盘(132),平移架底盘(132)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133),液压缸(133)的轴线竖向设置,入库滑轨(131)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液压缸(133)的活塞杆上;平移架底盘(132)上通过竖向结构件固定安装有平移架梳杆(134),平移架梳杆(134)在竖向结构件的顶端水平设置,平移架梳杆(134)与入库架梳杆(141)一一相对应,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能够与平移架梳杆(134)的梳齿形成卡合结构,通过平移架底盘(132)上的液压缸(133)控制入库滑轨(131)升降,能够使得平移架梳杆(1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竟强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陈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