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086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盖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该装置包括:本体、井盖和环形的井盖框;本体盖设于井筒,本体的尺寸大于井筒的尺寸,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钢筋骨架且采用预设强度的混凝土浇筑而成;本体开设有与井筒相对应的通孔,本体的顶部且对应于内周壁处设置有台阶状结构,井盖框设置于台阶状结构且凸出于本体的顶部;井盖与井盖框可开合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本体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避免本体被压坏,本体的尺寸大于井筒的尺寸,增大了井盖整体的面积,延长了井盖与路面之间的接触范围,减少了对井盖周围的维修,并能减少“跳车”现象,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将本体顶面的铺设层铺设至与井盖框的顶面相齐平,能够精准地控制路面铺设层的摊铺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盖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井盖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政道路检查井的沉降状况非常普遍,并且,道路破坏大多是从检查井的沉降开始并延伸的,主要表现为井圈凹陷、井圈边缘路面损坏,井盖颠簸、跳响,井盖周围路面凹陷、开裂等。这些井盖处的破坏容易导致路况变差,造成不同程度的“跳车”现象,降低了行车的安全性,并减小了流通速度进而造成机动车拥堵。并且,对井盖维修的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井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井盖处的破坏易降低行车安全性且维修费用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井盖装置的安装方法。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井盖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井盖和环形的井盖框;其中,本体用于盖设于井筒,本体的尺寸大于井筒的尺寸,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钢筋骨架且采用预设强度的混凝土浇筑而成;本体开设有与井筒相对应的通孔,本体的顶部且对应于内周壁处设置有台阶状结构,井盖框设置于台阶状结构且凸出于本体的顶部;井盖与井盖框可开合地连接。进一步地,上述井盖装置中,本体的内周壁开设有环形的凹槽,凹槽向本体的顶面处延伸至与本体顶面相齐平,从而在本体的顶部形成台阶状结构,井盖框置于凹槽内。进一步地,上述井盖装置中,井盖框的内周壁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向井盖框的顶面处延伸至与井盖框顶面相齐平,以在井盖框的顶部形成台阶状结构,井盖可开合地置于环形槽内。进一步地,上述井盖装置中,井盖具有连接部,井盖的连接部与井盖框铰接连接。进一步地,上述井盖装置中,井盖与井盖框之间设置有降噪装置。进一步地,上述井盖装置中,降噪装置为置于环形槽的底壁与井盖之间的环形的橡胶垫片。进一步地,上述井盖装置中,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开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穿设孔。本专利技术中,本体采用预设强度的混凝土浇筑而成,能够提高本体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避免本体被压坏,本体的尺寸大于井筒的尺寸,增大了井盖整体的面积,延长了井盖与路面之间的接触范围,本申请中本体与路面进行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井盖与路面连接的方案,能够更好地保护井盖和井盖周围的道路,减少了对井盖周围的维修,节约成本,并能减少“跳车”现象,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井盖处的破坏易降低行车安全性且维修费用高的问题,并且,当本体安装于井筒上部后,将本体顶面的铺设层铺设至与井盖框的顶面相齐平即可,能够精准地控制路面铺设层的摊铺厚度,减少了本体顶部的路面与井盖之间的高差,提高了行车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井盖装置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开挖步骤,在预设安装位置处开挖与井盖装置中本体的尺寸相匹配的坑槽;安装步骤,将本体放置于坑槽内,并且,本体的通孔与井筒相对应;铺设步骤,在本体的顶部铺设沥青层,沥青层的顶面与井盖框的顶面相齐平。进一步地,上述井盖装置的安装方法中,安装步骤中,在坑槽内铺设粘层油,本体的底部与粘层油相接触。进一步地,上述井盖装置的安装方法中,铺设步骤中,在本体的顶部铺设粘层油,在粘层油上铺设沥青层。本专利技术中,井盖装置为预先制作而成,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进度,并且,井盖装置中的本体为预设强度的混凝土浇筑而成,提高了本体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避免本体被压坏,本体的尺寸大于井筒的尺寸,增大了井盖整体的面积,延长了井盖与路面之间接触的范围,能够更好地保护井盖和井盖周围的道路,减少了对井盖周围的维修养护,节约了成本,并能减少“跳车”现象,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并且,本体顶部沥青层的顶面与井盖框的顶面相齐平,能够精准地控制路面铺设层的摊铺厚度,减少了路面与井盖之间的高差,提高了行车的舒适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盖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盖装置的又一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盖装置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该井盖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井盖装置为预制构件,井盖装置包括:本体1、井盖2和井盖框3。其中,本体1用于盖设于井筒,井筒设置于地下。本体1的尺寸大于井筒的尺寸,而本体1的形状可以与井筒的形状相匹配,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井筒为柱状,而本体1呈正方形。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长度为1.8m,宽为1.8m,厚度为0.22m。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钢筋骨架11,并且,本体1采用预设强度的混凝土12浇筑而成。具体地,钢筋骨架11包括:钢筋网111和多根钢筋112,多根钢筋112设置于钢筋网111的中心部位处,钢筋骨架11的外部浇筑预设强度的混凝土12以形成本体1。具体实施时,预设强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12为C50钢纤维混凝土,能够显著改善本体1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在浇筑后对混凝土12进行养护,并使其达到预设强度要求。本体1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与井筒相对应,即通孔的孔径与井筒的内径相匹配,并且,通孔与井筒相对接。在本体1的顶部(图1所述的上部),并且是在对应于本体1的内周壁13处设置有台阶状结构。具体地,参见图1,本体1的内周壁13开设有一圈环形的凹槽,凹槽向本体1的顶面(图1所述的上面)处延伸,直至延伸至与本体1的顶面相齐平,则凹槽由朝内周壁13开口的U型槽变成了本体1的顶部且对应于内周壁处的一圈凹口,则凹槽与本体1的顶面在本体1的顶部形成了台阶状结构。其中,本体1的内周壁13为本体1的通孔所处的壁面。井盖框3为环形,井盖框3设置于台阶状结构,并且,井盖框3凸出于本体1的顶部。具体地,井盖框3置于凹槽内,并且,井盖框3的顶面(图1所示的上面)高于本体1的顶面。井盖框3与本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可以在本体1浇筑混凝土12时将井盖框3与本体1浇筑在一起。井盖2与井盖框3可开合地连接,具体地,井盖2可盖设于井盖框3,以将本体1的通孔进行盖设,即将井筒进行遮盖。井盖2也可以相对应井盖框3打开,以使井筒裸露。优选的,井盖框3设置有台阶状结构,井盖2设置于台阶状结构。具体地,井盖框3的内周壁31开设有一个环形槽,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井盖(2)和环形的井盖框(3);其中,/n所述本体(1)用于盖设于井筒,所述本体(1)的尺寸大于所述井筒的尺寸,所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钢筋骨架(11)且采用预设强度的混凝土(12)浇筑而成;/n所述本体(1)开设有与所述井筒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本体(1)的顶部且对应于内周壁处设置有台阶状结构,所述井盖框(3)设置于所述台阶状结构且凸出于所述本体(1)的顶部;/n所述井盖(2)与所述井盖框(3)可开合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井盖(2)和环形的井盖框(3);其中,
所述本体(1)用于盖设于井筒,所述本体(1)的尺寸大于所述井筒的尺寸,所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钢筋骨架(11)且采用预设强度的混凝土(12)浇筑而成;
所述本体(1)开设有与所述井筒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本体(1)的顶部且对应于内周壁处设置有台阶状结构,所述井盖框(3)设置于所述台阶状结构且凸出于所述本体(1)的顶部;
所述井盖(2)与所述井盖框(3)可开合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内周壁(13)开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向所述本体(1)的顶面处延伸至与所述本体(1)顶面相齐平,从而在所述本体(1)的顶部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井盖框(3)置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框(3)的内周壁(31)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向所述井盖框(3)的顶面处延伸至与所述井盖框(3)顶面相齐平,以在所述井盖框(3)的顶部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井盖(2)可开合地置于所述环形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2)具有连接部,所述井盖(2)的连接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明明谢海高林杰辉蔡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