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0809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为,选用的经纬线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为:铜氨纤维55‑60份、聚酯纤维40‑90份、细旦丙纶纤维20‑25份、锦纶8‑15份、莫代尔纤维30‑35份、大豆蛋白纤维3‑5份;所述铜氨纤维由质量比为1:8:2的咖啡碳纤维、剑麻纤维、芦荟纤维制作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面料具有消毒抑菌的功能,且纤维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强度高,有效协调了面料的皮肤亲和性和防污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纺织
,尤其是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铜氨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在氢氧化铜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配成纺丝液,在凝固浴中铜氨纤维素分子化合物分解再生出纤维素,生成的水合纤维素经后加工即得到铜氨纤维;铜氨纤维的截面呈圆形,无皮芯结构,纤维可承受高度提伸,制得的单丝较细,所以面料手感柔软,光泽柔和,有真丝感;由于铜氨纤维对含氯漂白剂、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的抵抗能力差,所以铜氨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的面料,在后续的前处理、染色及后整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棉、涤原料在用于春夏服装面料时,都有存在排汗效果不佳的缺点,抗菌效果差。如专利号为CN201510120380.7的一种铜氨纤维/粘胶纤维抗菌混纺面料的制作方法,其为了抗菌使用了不稳定的化合物,与纤维本体粘附性较差,长时间使用抗菌效果衰减明显;再如专利号为CN201810790808.2的一种仿铜氨纤维面料的处理工艺,其纺织原料单一,虽然面料结构较好,但是缺乏良好的抗菌效果和防垢性能,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选用的经纬线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为:铜氨纤维55-60份、聚酯纤维40-90份、细旦丙纶纤维20-25份、锦纶8-15份、莫代尔纤维30-35份、大豆蛋白纤维3-5份;所述铜氨纤维由质量比为1:8:2的咖啡碳纤维、剑麻纤维、芦荟纤维制作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选用的经纬线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为:铜氨纤维55-60份、聚酯纤维40-90份、细旦丙纶纤维20-25份、锦纶8-15份、莫代尔纤维30-35份、大豆蛋白纤维3-5份;所述铜氨纤维由质量比为1:8:2的咖啡碳纤维、剑麻纤维、芦荟纤维制作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氨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剑麻纤维:
将剑麻置于清水中冲洗20-30min,沥干水分后在60-70℃下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20%,再辗压30-60min;将剑麻与果胶酶溶液按照质量比1:15混合,浸泡20-30min,用微波加热至温度40-45℃,保温15-20min;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用微波加热至35-40℃,保温30-40min,再将温度加热至50-55℃,趁热过滤,得到固体A;将固体A与盐溶液按照质量比1:22混合,在1.5-2个标准大气压下煮沸,保持沸腾时间15-22min,保温30-50min,将混合物离心得到固体B;将固体B与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1:18混合,在35-40℃下以80-99r/min的速率搅拌30-50min,过滤烘干即可;
(2)制备铜氨纤维:
将咖啡碳纤维、剑麻纤维、芦荟纤维浸泡到氢氧化铜氨溶液中,总纤维量和铜氨溶液的质量比为1:8;加热到35-40℃,搅拌15-20min,再加入混合物总量13-1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20-30min,将温度升至41-43℃,在溶液中加入环氧氯丙烷,保温反应30-50min,再将气压降低至0.3-0.5个标准大气压,保温15-25min;将混合物过滤,经清水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丹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同编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