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集装箱装卸桥的双集装箱液压翻转吊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港口装卸机械
,具体为一种用于集装箱装卸桥的双集装箱液压翻转吊具。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对进出如散碎的矿石、焦碳等货物大都采用化纤编织袋盛装运输和装船,由于存在编织袋不能重复使用,货运成本偏高,货物易洒漏,扬尘污染环境,装船作业效率较低等缺点,有必要采用比较方便快捷的“散改集”运输方式,但目前集装箱内的散货装船还缺乏一种安全高效,不需人力下舱开门的专用吊具,为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可减少人机接触,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适用于港口大型装卸机械在较小船舱的散货集装箱翻转吊具,因此对于现有港口装卸进行技术改进,设计一种新型用于集装箱装卸桥的双集装箱液压翻转吊具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港口装卸的高效性与节能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集装箱装卸桥的双集装箱液压翻转吊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集装箱装卸桥的双集装箱液压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集装箱装卸桥的双集装箱液压翻转吊具,包括上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1)底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滑移架(2),所述上梁(1)的底部且位于滑移架(2)的内侧设置有翻转架(3),所述滑移架(2)靠近上梁(1)中心处的一端通过平移油缸(4)与上梁(1)连接,所述滑移架(2)远离上梁(1)中心处的一端通过翻转油缸(5)与翻转架(3)连接,所述翻转架(3)包括有转锁机构(6)、挡门机构(7)和开门机构(8),所述转锁机构(6)包括有转锁(9)、螺母(10)、插销(11)、转锁护套(12)、第一钢丝绳(13)、改向滑轮(14)、扳杆(15)、摆动板(16)和弹簧(1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集装箱装卸桥的双集装箱液压翻转吊具,包括上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1)底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滑移架(2),所述上梁(1)的底部且位于滑移架(2)的内侧设置有翻转架(3),所述滑移架(2)靠近上梁(1)中心处的一端通过平移油缸(4)与上梁(1)连接,所述滑移架(2)远离上梁(1)中心处的一端通过翻转油缸(5)与翻转架(3)连接,所述翻转架(3)包括有转锁机构(6)、挡门机构(7)和开门机构(8),所述转锁机构(6)包括有转锁(9)、螺母(10)、插销(11)、转锁护套(12)、第一钢丝绳(13)、改向滑轮(14)、扳杆(15)、摆动板(16)和弹簧(17),所述转锁(9)插接在螺母(10)的内部,所述转锁(9)和螺母(10)通过插销(11)进行固定,所述转锁(9)的底部插接在转锁护套(12)的内部,所述转锁(9)位于翻转架(3)内部的拐角处,所述翻转架(3)的内部且位于转锁(9)的外侧绕接有第一钢丝绳(13),所述翻转架(3)正面的中心处且位于第一钢丝绳(13)的转角处设置有改向滑轮(14),所述第一钢丝绳(13)的两端且位于改向滑轮(14)的下方连接有扳杆(15),所述扳杆(15)的中心处设置有摆动板(16),所述摆动板(16)的端部通过弹簧(17)与翻转架(3)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挡门机构(7)包括有挡门杆(18)和第一油缸(19),所述挡门杆(18)设置在翻转架(3)的左侧,且所述挡门杆(18)的端部通过第一油缸(19)和翻转架(3)的内侧连接,开门机构(8)包括有三角转架(20)、第二油缸(21)、内钳(22)、外钳(23)、第三油缸(24)、上滑轮(25)、中滑轮(26)、下滑轮(27)、第二钢丝绳(28)和第四油缸(29),所述三角转架(20)的端部与翻转架(3)端部的左侧连接,所述翻转架(3)的底部通过第二油缸(21)与内钳(22)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翻转架(3)的下方连接有内钳(22)和外钳(23),所述内钳(22)和外钳(23)的连接处与翻转架(3)连接,所述内钳(22)和外钳(23)远离连接处的一端通过第三油缸(24)连接,所述翻转架(3)的端部设置有上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周勇平,杜松,王其生,申皓文,沈井玉,张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澳达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