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运输电动车用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044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运输电动车用排出装置,涉及垃圾运输电动车相关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伺服电机、车厢、梁架、刷毛和吸附件,车厢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吸附件,车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且丝杆位于车厢内侧的上部,丝杆通过螺母座连接有梁架,梁架的底部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毛,且刷毛的底部与车厢内侧的底部紧密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能够带动刷毛沿着车厢内侧的底部移动,对车厢内残留的垃圾进行自动清扫,同时吸附件能够对车厢内部的气味进行有效的吸附,降低难闻性气味对环卫人员带来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运输电动车用排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运输电动车相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运输电动车用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运输电动车是市面上常见的环保型车辆,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通常垃圾运输电动车需要将垃圾载至垃圾站处进行集中处理,现有的垃圾运输电动车在将车厢内部的垃圾排出的过程中,部分垃圾会吸附在车厢内侧的底部,需要人为的单独用清理装置将其取出,非常的不便,同时车厢内缺乏臭味处理的功能,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车厢内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且该气味无法有效去除,影响环卫人员使用,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运输电动车用排出装置,通过设置伺服电机、丝杆、梁架、刷毛和吸附件,解决了现有的垃圾运输电动车无法对车厢内部残留的垃圾自动清理,以及车厢内部难闻性气味无法去除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垃圾运输电动车用排出装置,包括伺服电机、车厢、梁架、刷毛和吸附件,所述车厢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吸附件,所述车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且丝杆位于车厢内侧的上部,所述丝杆通过螺母座连接有梁架,所述梁架的底部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毛,且刷毛的底部与车厢内侧的底部紧密贴合,刷毛能够对车厢内侧底部粘黏的垃圾进行清扫,有效避免人为对车厢内侧底部残留垃圾单独清理造成的不便,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力。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的正面开设有投放口,所述车厢另一侧的顶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厢门。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的外侧罩有防护框,且防护框固定连接在车厢上,防护框能够对伺服电机有效的防护,所述伺服电机下方的车厢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伺服电机通过通电导线与控制开关连接,且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丝杆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旋转支座上,且旋转支座的顶部与车厢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旋转支座用于对丝杆进行支撑,使丝杆能够平稳的实现转动,所述螺母座套接在丝杆上,且螺母座的底部与梁架的顶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内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梁架的两端分别对应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连接架的顶部与梁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架的底部与连接件的顶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厢顶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台阶槽,且台阶槽外的车厢上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吸附件放置在台阶槽内,且吸附件的内部设有吸附板,吸附件内部的吸附板能够对车厢内部的气味进行有效的吸附,减少车厢内部的难闻性气味,同时吸附板能够快速的从台阶槽的内部取出,方便对吸附板进行清理或更换。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伺服电机、丝杆、梁架和刷毛,通过开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转动能够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能够带动梁架沿着车厢内部的滑槽移动,进而带动刷毛沿着车厢内侧的底部移动,对车厢内侧底部残留的垃圾进行自动清扫,能够避免环卫工人手动单独对车厢内残留垃圾清理造成的不便,有效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力。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吸附件,使用时,吸附件内部的吸附板能够对车厢内部的气味进行吸附,减轻车厢内气味的浓度,使环卫工人能够更加舒适的工作,同时在使用一端时间后,通过开启车厢顶部的盖板,能够将吸附件从台阶槽的内部取出,进而能够对吸附件进行清理或更换,使车厢内部的吸附件能够持续对车厢内部的气味进行吸附处理,使得该垃圾运输电动车的使用效果更好。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吸附件与台阶槽的立体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伺服电机;11、丝杆;12、旋转支座;2、车厢;21、防护框;22、台阶槽;23、盖板;24、控制开关;25、滑槽;26、厢门;27、投放口;3、梁架;31、螺母座;32、连接架;33、连接件;4、刷毛;5、吸附件;51、吸附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垃圾运输电动车用排出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车厢2、梁架3、刷毛4和吸附件5,车厢2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吸附件5,吸附件5能够对车厢2内部的气味进行有效的吸附,减少车厢2内的气味,车厢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伺服电机1的型号为IHSS57-36-20,为市面上常见的型号,在此不作过多描述,伺服电机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11,伺服电机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1固定连接,且丝杆11位于车厢2内侧的上部,丝杆11通过螺母座31连接有梁架3,梁架3的底部通过连接架32固定连接有连接件33,连接件3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毛4,且刷毛4的底部与车厢2内侧的底部紧密贴合,伺服电机1转动能够带动刷毛4沿着车厢2内侧的底部移动,能够通过刷毛4对车厢2内侧底部粘黏的垃圾进行清扫,且当刷毛4不用时位于车厢2的最里端。其中如图1-3所示,车厢2的正面开设有投放口27,车厢2另一侧的顶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厢门26,使用时,从投放口27处将垃圾投放至车厢2的内部,并最终通过开启厢门26,在车厢2自身倾翻的作用下,将车厢2内部的垃圾排出;伺服电机1的外侧罩有防护框21,且防护框21固定连接在车厢2上,伺服电机1下方的车厢2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24,伺服电机1通过通电导线与控制开关24连接,且控制开关24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连接,使用时,通过外界电源为控制开关24和伺服电机1进行供电,并通过按压控制开关24上的控制按钮,能够将伺服电机1开启或关闭;丝杆11远离伺服电机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旋转支座12上,且旋转支座12的顶部与车厢2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螺母座31套接在丝杆11上,且螺母座31的底部与梁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车厢2内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25,梁架3的两端分别对应滑动连接在滑槽25内,梁架3与滑槽25之间间隙配合,连接架32的顶部与梁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架32的底部与连接件33的顶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转动带动丝杆11,丝杆11转动带动螺母座31连同梁架3一同沿着滑槽25滑动,梁架3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架32移动,连接架32移动带动连接件33连同其底部固定的刷毛4一同移动,通过刷毛4对车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运输电动车用排出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车厢(2)、梁架(3)、刷毛(4)和吸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吸附件(5),所述车厢(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所述伺服电机(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11),且丝杆(11)位于车厢(2)内侧的上部,所述丝杆(11)通过螺母座(31)连接有梁架(3),所述梁架(3)的底部通过连接架(32)固定连接有连接件(33),所述连接件(3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毛(4),且刷毛(4)的底部与车厢(2)内侧的底部紧密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运输电动车用排出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车厢(2)、梁架(3)、刷毛(4)和吸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吸附件(5),所述车厢(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所述伺服电机(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11),且丝杆(11)位于车厢(2)内侧的上部,所述丝杆(11)通过螺母座(31)连接有梁架(3),所述梁架(3)的底部通过连接架(32)固定连接有连接件(33),所述连接件(3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毛(4),且刷毛(4)的底部与车厢(2)内侧的底部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运输电动车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的正面开设有投放口(27),所述车厢(2)另一侧的顶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厢门(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运输电动车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1)的外侧罩有防护框(21),且防护框(21)固定连接在车厢(2)上,所述伺服电机(1)下方的车厢(2)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24),所述伺服电机(1)通过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斌章琴钱跃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佳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