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27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包括外壳、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外壳相背的两个侧壁上具有工件进出孔,两个工件进出孔同心对接,并在外壳内形成工件通道;第一清理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外壳内的两个毛刷轮和第一驱动部件,两个的毛刷轮分别位于工件通道的两侧;第二清理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外壳内的两个海绵轮和带动海绵轮转动的第二驱动部件,两个的海绵轮分别位于工件通道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在滚丝机后,其能将进入到滚丝轮之间的工件进行清理,以提升工件滚丝的质量,以及保证滚丝轮的正常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
技术介绍
滚丝机用于滚压螺杆表面的螺纹槽。目前市场上的滚丝机通常包括两个滚丝轮和用于控制滚丝轮转动的驱动装置,两个滚丝轮之间留有缝隙,供待加工产品进入,当工件进入到两个滚丝轮之间后,两个滚丝轮相对于工件转动从而实现对待加工产品的外表面进行攻丝。工件在攻丝的过程中,其表面往往会附着有杂质,该杂质会随着工件一起被送入到两个滚丝轮之间。然而当杂质的质地较硬时,会影响到滚丝轮对工件攻丝的质量,甚至将工件或是滚丝轮的滚丝槽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将其装配于滚丝机后,其能将进入到滚丝轮之间的工件进行清理,以提升工件滚丝的质量,以及保证滚丝轮的正常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包括滚丝机,其特征是:滚丝机的进口端上安装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外壳、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所述外壳相背的两个侧壁上具有工件进出孔,两个工件进出孔同心对接,并在外壳内形成工件通道;所述第一清理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外壳内的两个毛刷轮和带动毛刷轮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两个所述的毛刷轮分别位于工件通道的两侧,并且毛刷轮上的毛刷能与经过工件通道的工件接触;所述第二清理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外壳内的两个海绵轮和带动海绵轮转动的第二驱动部件,两个所述的海绵轮分别位于工件通道的两侧,并且海绵轮的海绵能与经过工件通道的工件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还包括有滑轨、滑块、调节杆和锁紧螺母;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与工件通道垂直,并且滑轨的第一端固定于外壳的内壁上,第二端朝向工件通道延伸;所述滑块滑动配合于滑轨上,以及第一驱动部件、毛刷轮或第二驱动部件、海绵轮安装于滑块上;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滑块,第二端穿过外壳的侧壁并位于外壳的外部;所述锁紧螺母具有两个,并且螺纹配合于调节杆上,并且位于外壳侧壁的两侧。优选的,第一清理组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位于滑块的上表面,毛刷轮位于滑块的下表面;第二清理组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位于滑块的上表面,海绵轮位于滑块的下表面。优选的,所述毛刷轮包括第一轮体和套装于第一轮体上的毛刷套。优选的,所述海绵轮包括第二轮体和套装于第二轮体的海绵套。本技术的优点为:将本技术安装在滚丝机后,工件在进入滚丝机的两个滚丝轮之前,先经过清理机构,通过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对工件进行清理操作,以将工件表面的杂质去除掉,提高进入滚丝机的工件的清洁度,从而提升滚丝轮对工件攻丝的质量,同时还能避免工件和滚丝轮被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的仰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在外壳内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2对本技术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外壳2、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所述外壳2相背的两个侧壁上具有工件进出孔221,两个工件进出孔221同心对接,并在外壳2内形成工件通道24,该工件通道与滚丝机10的滚丝通道对接。所述第一清理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外壳2内的两个毛刷轮31和带动毛刷轮31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38,两个所述的毛刷轮31呈水平状态分别位于工件通道的两侧,并且毛刷轮31上的毛刷能与经过工件通道的工件5接触。所述第二清理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外壳2内的两个海绵轮41和带动海绵轮41转动的第二驱动部件42,两个所述的海绵轮41呈水平状态分别位于工件通道的两侧,并且海绵轮41的海绵能与经过工件通道的工件接触。第一驱动部件38和第二驱动部件42均为电机。在实际操作时,将外壳通过螺栓或是焊接的方式安装于滚丝机上,使得工件通道与滚丝机的滚丝通道对接。工件5先通过工件通道再进入到滚丝机10内,工件在经过工件通道时,工件5与位于工件通道两侧的毛刷轮31上的毛刷接触,同时毛刷轮31在第一驱动部件38带动下发生转动,使得毛刷对工件的表面实现清扫的效果,以将工件表面的杂质扫除;工件通过毛刷清扫后,与海绵轮41上的海绵接触,海绵轮41相对于工件转动,实现对工件表面拭擦效果,从而进一步将工件表面的杂质去除。工件在经过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清理后,进入到滚丝机内进行攻丝操作。上述过程中,工件5在攻丝之前其表面的杂质被有效去除,显著提升了工件攻丝的质量,同时避免了质地较硬的杂质将滚丝轮以及工件损坏的问题。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还包括有滑轨32、滑块35、调节杆33和锁紧螺母34。所述滑轨32的延伸方向与工件通道垂直,并且滑轨32的第一端焊接固定于外壳2的内壁上,第二端朝向工件通道延伸;本实施例中,每一组滑轨32由两条L型导向轨形成。所述滑块35滑动配合于滑轨32上,以及第一驱动部件38、毛刷轮31或第二驱动部件42、海绵轮41安装于滑块35上。所述调节杆33的第一端连接于滑块35,第二端穿过外壳2的侧壁并位于外壳2的外部。所述锁紧螺母34具有两个,并且螺纹配合于调节杆33的螺纹段上,并且位于外壳2侧壁的两侧。上述结构下,松开锁紧螺母34,能利用调节杆33带动滑块35相对于工件通道移动,以对毛刷轮31或是海绵轮41与工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调节毛刷、海绵与工件的接触量,即可调整摩擦力以及清洁效果,同时还能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清理;当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只需将锁紧螺母34拧紧即可,操作方便、结构稳定,显著提升了本技术使用的灵活性。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清理组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8位于滑块35的上表面,毛刷轮31位于滑块35的下表面;第二清理组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件42位于滑块35的上表面,海绵轮41位于滑块35的下表面。即电机安装于滑块35的上侧,毛刷轮31或是海绵轮41位于滑块35的下侧,并且毛刷轮31或是海绵轮41的转轴上端穿过滑块35位于滑块35的上侧,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与毛刷轮31或是海绵轮41的转轴连接,以带动毛刷轮31或是海绵轮41转动。该结构下,能够避免扫落或是擦落的杂质掉落至第一驱动部件38或是第二驱动部件42上,而影响到第一驱动部件38和第二驱动部件42正常工作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本技术设计、使用的合理性。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中的滑块35上表面均设置有防护罩37,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8和第二驱动部件42位于防护罩37内,即电机呈倒置状态安装于防护罩37内。该防护罩37能对电机以及齿轮组进一步起到保护作用,显著提升电机带动毛刷轮31或是海绵轮41转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刷轮31包括第一轮体和套装于第一轮体上的毛刷套311,第一轮体和毛刷套311通过螺栓紧固。该结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外壳、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n所述外壳相背的两个侧壁上具有工件进出孔,两个工件进出孔同心对接,并在外壳内形成工件通道;/n所述第一清理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外壳内的两个毛刷轮和带动毛刷轮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两个所述的毛刷轮分别位于工件通道的两侧,并且毛刷轮上的毛刷能与经过工件通道的工件接触;/n所述第二清理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外壳内的两个海绵轮和带动海绵轮转动的第二驱动部件,两个所述的海绵轮分别位于工件通道的两侧,并且海绵轮的海绵能与经过工件通道的工件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外壳、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
所述外壳相背的两个侧壁上具有工件进出孔,两个工件进出孔同心对接,并在外壳内形成工件通道;
所述第一清理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外壳内的两个毛刷轮和带动毛刷轮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两个所述的毛刷轮分别位于工件通道的两侧,并且毛刷轮上的毛刷能与经过工件通道的工件接触;
所述第二清理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外壳内的两个海绵轮和带动海绵轮转动的第二驱动部件,两个所述的海绵轮分别位于工件通道的两侧,并且海绵轮的海绵能与经过工件通道的工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清理组件和第二清理组件还包括有滑轨、滑块、调节杆和锁紧螺母;
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与工件通道垂直,并且滑轨的第一端固定于外壳的内壁上,第二端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祥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荣华标准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