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平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02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平衡板,其包括:板体,其为板状结构,板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位;平衡底座,其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安装位上;以及滚轮底座,其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安装位上。其中,平衡底座和滚轮底座交替连接在第一安装位上,以切换多功能平衡板的平衡板功能和健腹轮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平衡板,其包括:板体,其为板状结构;平衡底座,其固定连接在板体的底部,平衡底座设有第二安装位;以及滚轮底座,其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安装位上,滚轮底座与第二安装位相连接或分开,以切换多功能平衡板的健腹轮功能和平衡板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平衡板能够在多种功能之间切换,装置利用率高、节省存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平衡板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平衡板。
技术介绍
在平衡训练中需要全身都参与进来,特别是核心肌群,因此平衡训练还广泛用于各类平衡协调康复中。拥有良好的平衡能力能够增强各类运动表现,减少意外发生,如摔倒、崴脚等等。平衡板是有氧运动基础训练的设备,对于平衡能力的锻炼效果出众。现有的平衡板通常为盘状结构,底部具有弧面或球面凸起,该凸起允许一个方向或任意方向的运动,使用者站在平衡板上保持身体的平衡,还可以配合其他动作增加训练难度。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体态健美的追求愈发强烈,为了方便锻炼,平衡板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家庭健身器材中。然而,现有的平衡板往往功能单一,在家中,不但利用率低、占用空间,而且独自锻炼时感觉枯燥,难以坚持。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平衡板,从而改善现有技术中平衡板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平衡板,其包括:板体,其为板状结构,板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位;平衡底座,其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安装位上;以及滚轮底座,其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安装位上。其中,平衡底座和滚轮底座交替连接在第一安装位上,以切换多功能平衡板的平衡板功能和健腹轮功能。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板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防滑部。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防滑部为防滑凸起和/或防滑凸棱。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板体设有把手。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把手设有第二防滑部。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防滑部为防滑垫。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多功能平衡板还包括:手机支座,其设置在板体上。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手机支座通过卡扣和弹力绳固定手机。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平衡底座的支撑面为弧面或球面;滚轮底座包括一个或多个滚轮。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平衡板,其包括:板体,其为板状结构;平衡底座,其固定连接在板体的底部,平衡底座设有第二安装位;以及滚轮底座,其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安装位上,滚轮底座与第二安装位相连接或分开,以切换多功能平衡板的健腹轮功能和平衡板功能。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板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防滑部。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防滑部为防滑凸起和/或防滑凸棱。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板体设有把手。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把手设有第二防滑部。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防滑部为防滑垫。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多功能平衡板还包括:手机支座,其设置在板体上。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手机支座通过卡扣和弹力绳固定手机。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平衡底座的支撑面为弧面或球面;滚轮底座包括一个或多个滚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平衡底座和滚轮底座的更换,或将滚轮底座安装在平衡底座外部,实现平衡板的多功能切换,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利用率,并且无需为多种功能单独配置多套设备,节省了储存空间。2.通过在板体上设置手机支座,能够将手机安装在平衡板上,使用者可以边锻炼边查阅手机,增强锻炼的趣味性,还可以及时获取手机信息;还可以在手机中播放训练指导、训练课程等教学视频,更科学地锻炼。3.板体和把手都可以设置防滑部,提高运动的安全性。上述说明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据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同时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易懂,以下列举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平衡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平衡板的仰视示意图,其中平衡底座和滚轮底座均未安装。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平衡板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平衡底座和滚轮底座均未安装。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平衡板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平衡底座处于连接状态。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平衡板的侧视示意图,其中滚轮底座处于连接状态。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平衡板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滚轮底座处于连接状态。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平衡板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平衡板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平衡板的侧视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板体,11-第一安装位,121-防滑凸起,122-防滑凸棱,13-把手,131-防滑垫,20-平衡底座,30-滚轮底座,31-滚轮,40-手机支座,41-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部分。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元件将取向在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物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出相应的解释。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以区别两个不同的元件或部位,并不是用以限定特定的位置或相对关系。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也可以彼此互换。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平衡板,其能够通过更换不同底座实现多种用途,例如但不限于平衡板和健腹轮功能。本技术的多功能平衡板的板体10为板状结构,板体10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位11。第一安装位11可以适配地安装不同功能的底座。示例性地,多功能平衡板包括能够实现平衡板功能的平衡底座20以及能够实现健腹轮功能的滚轮底座30。平衡底座20和滚轮底座30均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安装位11上。参考图4所示,当平衡底座20连接在第一安装位11上,多功能平衡板切换为平衡板功能;参考图5所示,当滚轮底座30连接在第一安装位11上,多功能平衡板切换为健腹轮功能。应了解的是,板体10并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形状,例如,板体还可以为圆形板、椭圆形板或矩形板等。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平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板体,其为板状结构,所述板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位;/n平衡底座,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以及/n滚轮底座,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n其中,所述平衡底座和所述滚轮底座交替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以切换所述多功能平衡板的平衡板功能和健腹轮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平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其为板状结构,所述板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位;
平衡底座,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以及
滚轮底座,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
其中,所述平衡底座和所述滚轮底座交替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以切换所述多功能平衡板的平衡板功能和健腹轮功能。


2.一种多功能平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其为板状结构;
平衡底座,其固定连接在所述板体的底部,所述平衡底座设有第二安装位;以及
滚轮底座,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位上,所述滚轮底座与所述第二安装位相连接或分开,以切换所述多功能平衡板的健腹轮功能和平衡板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平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防滑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晓东叶锐明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双星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