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98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包括连接于雾化器的药雾出口端的咬嘴主体,所述咬嘴主体具有用于患者含咬的咬合端和与药雾出口端连接的连接端,于所述咬嘴主体内安装有咬嘴底座,且所述咬嘴底座的侧壁与相对应的咬嘴主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积液腔,于所述咬嘴底座上开有连通咬嘴主体内腔和药雾出口端的补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解决了咬嘴吸入过程中需要补气,形成气流的需求,同时雾化过程中,不漏液,不污染雾化器且更安全的特点,适用于医用雾化器的雾化吸入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
本技术属于医用雾化器的雾化吸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
技术介绍
现市面上在售的雾化用咬嘴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咬嘴,这种咬嘴适用于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超声雾化器(有送风系统),但这种类型咬嘴一般结构简单,不需要通过补气方式带动雾粒进入患者口腔。对于压电雾化器,无气流动力输送雾粒的雾化器,因为封闭,无法补气形成气流,无法使用。另一种是带有补气口的咬嘴,这种咬嘴主要适用于压电压电雾化器,解决了补气问题,但是因为咬嘴上带有的补气口,使得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大的雾化颗粒或者患者口水反流,从补气口中漏出,污染雾化器,同时也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也降低患者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既解决了咬嘴吸入过程中需要补气,形成气流的需求,同时雾化过程中,不漏液,不污染雾化器且更安全的防漏液补气咬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包括连接于雾化器的药雾出口端的咬嘴主体,所述咬嘴主体具有用于患者含咬的咬合端和与药雾出口端连接的连接端,于所述咬嘴主体内安装有咬嘴底座,且所述咬嘴底座的侧壁与相对应的咬嘴主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积液腔,于所述咬嘴底座上开有连通咬嘴主体内腔和药雾出口端的补气孔。进一步的,所述咬嘴底座安装于靠近所述咬嘴主体的连接端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咬嘴底座包括轴线与所述咬嘴主体的轴线重合的套体,于所述套体靠近药雾出口端的一端形成有沿套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周向外壁与所述咬嘴主体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补气孔开于所述凸缘靠近所述咬合端的一端端面上,所述积液腔形成于所述套体的周向侧壁与相对应的所述咬嘴主体内壁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套体包括圆筒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套体包括喇叭状结构,且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小径端靠近所述咬合端。进一步的,于所述凸缘靠近所述药雾出口端的一端沿凸缘的周向均匀地形成有至少两个安装卡脚,于所述咬嘴主体的周壁上与各所述安装卡脚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与安装卡脚相适配的卡接口。进一步的,于所述咬嘴主体内且与所述套体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的侧壁与套体的侧壁相抵。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咬嘴主体的周向均匀设置。进一步的,于所述凸缘的周向侧壁和与凸缘相对应的所述咬嘴主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咬嘴主体和所述咬嘴底座采用PP和/或PC高分子材料注塑加工而成。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安装在所述咬嘴主体内的咬嘴底座与咬嘴主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积液腔,患者雾化过程中咬嘴主体为倾斜状态,且咬嘴主体的连接端位于咬合端的斜下方,这样患者的口水和/或体积较大的雾化颗粒积聚在积液腔内;且本技术为了实现咬嘴主体吸入过程中需要补气,并形成气流的需求,在咬嘴底座上开有连通咬嘴主体内腔和药雾出口端的补气孔,患者雾化过程中,使补气孔位于积液腔的上部,这样避免了积液腔内的液体通过补气孔漏入雾化器内;使用完毕后,从咬嘴主体的咬合端倒出积液;由此可知,本技术解决了咬嘴吸入过程中需要补气,形成气流的需求,并具有在雾化过程中不漏液、不污染雾化器及安全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轴向结构剖视图。标注部件:1-咬嘴主体,2-套体,3-补气孔,4-积液腔,5-限位柱,6-卡接口,7-密封圈,8-安装卡脚,9-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如图1-3所示,包括咬嘴主体1和咬嘴底座。其中,咬嘴主体1具有咬合端和连接端,咬合端用于患者的咬含,连接端用于与雾化器的药雾出口端连接。咬嘴底座可拆卸安装子啊咬嘴主体1内,且咬嘴底座的侧壁与相对应的咬嘴主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积液腔4,在咬嘴底座上开有连通咬嘴主体1内腔和药雾出口端的补气孔3。咬嘴底座优选的安装位置为,咬嘴底座安装在靠近咬嘴主体1的连接端一侧,这样避免汇聚在积液腔4内的口水和/或大体积的雾化颗粒距离口腔较近,在头部发生摆动下溢出积液腔4,而进入口腔。本实施例咬嘴底座优选的结构为,咬嘴底座包括套体2,套体2与咬嘴主体1的轴线重合。在套体2靠近药雾出口端的一端形成有沿套体2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9,凸缘9的周向外壁与相对应处的咬嘴主体1内壁紧密贴合。其中,补气孔3开在凸缘9靠近咬合端的一端端面上并与药雾出口端连通,积液腔4形成在套体2的周向侧壁与相对应的咬嘴主体1内壁之间。凸缘9的设置目的是避免积液腔4内的积液流入药雾出口端,而造成雾化器的污染。套体2优选的结构为,套体2包括圆筒状结构或喇叭状结构。当套体2选用喇叭状结构时,喇叭状结构的小径端靠近咬合端,这样便于雾化后的药雾被患者吸入,同时避免药雾发散而停留在咬嘴主体1的内壁上,并汇聚至积液腔4内,造成大量药雾的浪费。本实施例咬嘴底座与咬嘴主体1优选的连接方式为,在凸缘9靠近药雾出口端的一端沿凸缘9的周向均匀地形成有至少两个安装卡脚8,在咬嘴主体1的周壁上与每个安装卡脚8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卡接口6,且卡接口6与相对应的与安装卡脚8相适配。本实施例为了限制安装过程中套体2的位置,以使形成的积液腔4达到预期效果,如图2-3所示,在咬嘴主体1内且与套体2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限位柱5,且限位柱5的侧壁与套体2的侧壁相抵。限位柱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这些限位柱5沿咬嘴主体1的周向均匀地构造在咬嘴主体1的内壁上。为了提高凸缘9与咬嘴主体1内壁件的密封性,在凸缘9的周向表面上形成有环形的沟槽,在沟槽内嵌有一个密封圈7,当凸缘9与咬嘴主体1装配后,密封圈7的表面与咬嘴主体1内壁紧密贴合。本实施例为了制造方便且符合医用使用要求,咬嘴主体1、咬嘴底座及密封圈7采用PP和/或PC高分子材料注塑加工而成。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患者在雾化过程中咬嘴主体1处于倾斜状态,且咬嘴主体1的连接端位于咬合端的斜下方,这样患者的口水和/或体积较大的雾化颗粒积聚在积液腔4内;且本实施例为了实现咬嘴主体1吸入过程中需要补气,并形成气流的需求,在咬嘴底座上开有连通咬嘴主体1内腔和药雾出口端的补气孔3,患者雾化过程中,使补气孔3位于积液腔4的上部,这样避免了积液腔4内的液体通过补气孔3漏入雾化器内。使用完毕后,从咬嘴主体1的咬合端倒出积液;为了清洁彻底,可将咬嘴底座拆卸下来,通过压迫安装卡脚8与相对应的卡接口6脱离,之后将咬嘴底座拆离咬嘴主体1,再进行咬嘴底座与咬嘴主体1的分别清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包括连接于雾化器的药雾出口端的咬嘴主体,所述咬嘴主体具有用于患者含咬的咬合端和与药雾出口端连接的连接端,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咬嘴主体内安装有咬嘴底座,且所述咬嘴底座的侧壁与相对应的咬嘴主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积液腔,于所述咬嘴底座上开有连通咬嘴主体内腔和药雾出口端的补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包括连接于雾化器的药雾出口端的咬嘴主体,所述咬嘴主体具有用于患者含咬的咬合端和与药雾出口端连接的连接端,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咬嘴主体内安装有咬嘴底座,且所述咬嘴底座的侧壁与相对应的咬嘴主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积液腔,于所述咬嘴底座上开有连通咬嘴主体内腔和药雾出口端的补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嘴底座安装于靠近所述咬嘴主体的连接端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嘴底座包括轴线与所述咬嘴主体的轴线重合的套体,于所述套体靠近药雾出口端的一端形成有沿套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周向外壁与所述咬嘴主体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补气孔开于所述凸缘靠近所述咬合端的一端端面上,所述积液腔形成于所述套体的周向侧壁与相对应的所述咬嘴主体内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漏液补气咬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包括圆筒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漏液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学飞段德龙牛欢麻惠津王泊涵刘云柯韩凯泽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融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英华融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