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吊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826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手部吊挂器,包括:第一吊挂单元,第一吊挂单元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一滑扣,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设有定位孔;第二吊挂单元,第二吊挂单元包括第二滑扣;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吊挂部,连接部和吊挂部设在第一吊挂单元与第二吊挂单元之间;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围成环形并形成定位孔,第一滑扣和第二滑扣能扣合在连接部上并在连接部上滑动。有益效果: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可分别在患者的虎口和腕关节处提供承托和定位,并使患者的拇指能穿过定位孔,从而使手掌尺侧可自然朝上,有利于对手掌尺侧进行医护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部吊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手部吊挂器。
技术介绍
绷带或医用吊带常用于患者的肢体固定。手掌尺侧是指手掌靠小指的一侧。当手掌尺侧需要进行医护操作时,患者需要保持拇指朝下的姿势,常规的绷带或吊带无法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承托和定位。现有技术中,当手掌尺侧需要进行医护操作时,通常使用绷带或吊带为患者的手掌和手臂进行压迫性的固定绑扎,技术缺陷在于:常规的绑扎方式不易对患者的手掌进行定位,从而患者难以稳定保持手掌尺侧朝上的姿态,不利于进行医护操作;压迫性的固定绑扎不利于血液循环,会对治疗效果造成潜在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可为手掌提供定位和支撑并且便于对手掌尺侧进行医护操作的手部吊挂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手部吊挂器,包括:第一吊挂单元,第一吊挂单元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一滑扣,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设有定位孔;第二吊挂单元,第二吊挂单元包括第二滑扣;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吊挂部,连接部和吊挂部设在第一吊挂单元与第二吊挂单元之间;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围成环形并形成定位孔,第一滑扣和第二滑扣能扣合在连接部上并在连接部上滑动。上述手部吊挂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可分别在患者的虎口和腕关节处提供承托和定位,并使患者的拇指能穿过定位孔,从而使手掌尺侧可自然朝上,有利于对手掌尺侧进行医护操作;第一滑扣和第二滑扣能使第一吊挂单元和第二吊挂单元分别对患者的手掌和手臂进行自动收紧,即使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手掌和手臂的自重仍能使第一滑扣和第二滑扣适度收紧;连接部和悬吊部可在第一吊挂单元和第二吊挂单元之间提供悬吊功能,连接部还能为第一滑扣提供限位功能,当连接部张紧时,第一滑扣具有远离手掌尺侧的趋势,可防止第一滑扣干扰手掌尺侧的医护操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吊挂单元与第一吊挂单元形状相同且镜像对称布置。第一吊挂单元与第二吊挂单元镜像对称,使手部吊挂器既能适应左手形状又能适应右手形状,有利于提高手部吊挂器的通用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局部和第二局部,第一局部和第二局部的形状相同且镜像对称布置,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三局部和第四局部,第三局部和第四局部的形状相同且镜像对称布置。第一局部和第二局部、第三局部和第四局部分别形状相同且镜像对称布置,使第一吊挂单元无论是在正向弯折或是反向弯折的状态下,均能适应患者的手掌形状,有利于提高手部吊挂器的通用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局部和第二局部相交形成V字形结构。第一局部和第二局部相交形成V字形结构,可使第一定位部绕过患者手掌的虎口位置并从患者的腕关节位置通过第一滑扣与连接部进行扣合,从而可防止第一定位部对医护人员在患者的手掌尺侧进行的操作形成阻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扣、第二滑扣和吊挂部为挂钩。第一滑扣、第二滑扣和吊挂部为挂钩,使手部吊挂器结构简单可靠且易于制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材质为弹性材料。弹性材料能使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更好地贴合患者的手掌和手臂,有利于提高定位效果,还能使连接部实现弹性的吊挂,有利于实现缓冲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材质为弹性塑料并且是一体成形的。一体成形结构有利于简化手部吊挂器的结构并降低制造难度。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连接部1、吊挂部2、第一吊挂单元3、第一定位部4、第一局部5、第二局部6、第二定位部7、定位孔8、第三局部9、第四局部10、第一滑扣11、第二吊挂单元12、第二滑扣13、手掌尺侧14、虎口15、腕关节16、手臂17、拇指18。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2,手部吊挂器,包括:第一吊挂单元3,第一吊挂单元3包括第一定位部4、第二定位部7和第一滑扣11,第一定位部4与第二定位部7之间设有定位孔8;第二吊挂单元12,第二吊挂单元12包括第二滑扣13;连接部1,连接部1上设有吊挂部2,连接部1和吊挂部2设在第一吊挂单元3与第二吊挂单元12之间;第一定位部4和第二定位部7围成环形并形成定位孔8,第一滑扣11和第二滑扣13能扣合在连接部1上并在连接部1上滑动。上述手部吊挂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定位部4和第二定位部7可分别在患者的虎口15和腕关节16处提供承托和定位,并使患者的拇指18能穿过定位孔8,从而使手掌尺侧14可自然朝上,有利于对手掌尺侧14进行医护操作;第一滑扣11和第二滑扣13能使第一吊挂单元3和第二吊挂单元12分别对患者的手掌和手臂17进行自动收紧,即使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手掌和手臂17的自重仍能使第一滑扣11和第二滑扣13适度收紧;连接部1和悬吊部可在第一吊挂单元3和第二吊挂单元12之间提供悬吊功能,连接部1还能为第一滑扣11提供限位功能,当连接部1张紧时,第一滑扣11具有远离手掌尺侧14的趋势,可防止第一滑扣11干扰手掌尺侧14的医护操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吊挂单元12与第一吊挂单元3形状相同且镜像对称布置。第一吊挂单元3与第二吊挂单元12镜像对称,使手部吊挂器既能适应左手形状又能适应右手形状,有利于提高手部吊挂器的通用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4包括第一局部5和第二局部6,第一局部5和第二局部6的形状相同且镜像对称布置,第二定位部7包括第三局部9和第四局部10,第三局部9和第四局部10的形状相同且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手部吊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吊挂单元,所述第一吊挂单元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一滑扣,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设有定位孔;/n第二吊挂单元,所述第二吊挂单元包括第二滑扣;/n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吊挂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吊挂部设在所述第一吊挂单元与所述第二吊挂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围成环形并形成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一滑扣和所述第二滑扣能扣合在所述连接部上并在所述连接部上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手部吊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吊挂单元,所述第一吊挂单元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一滑扣,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设有定位孔;
第二吊挂单元,所述第二吊挂单元包括第二滑扣;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吊挂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吊挂部设在所述第一吊挂单元与所述第二吊挂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围成环形并形成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一滑扣和所述第二滑扣能扣合在所述连接部上并在所述连接部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吊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吊挂单元与所述第一吊挂单元形状相同且镜像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吊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局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韬杨延庆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