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9763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淋巴水肿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示踪剂注射;步骤S2:激发光照射;步骤S3:摄像装置动态捕捉;步骤S4:图像处理以及360°成像;对患者患肢肿大组织图像进行单独的提取,并随之计算提取图像的体积以及面积,方便医护人员的后续治疗,其次,还可利用3D打印技术对所提出的患肢肿大组织的图像进行3D的立体打印,形成按照1:1比例的患肢肿大组织立体的3D模型,而该3D模型可以直接供患者进行观看,而患者利用该3D模型便可直接观察到患肢肿大组织的形状以及大小,使得患者能够更加直观以及清除的了解到自身体内的患肢肿大状况,进而更加方便医护人员的后续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淋巴水肿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乳癌术后淋巴水肿是由于手术、放化疗所导致淋巴引流通道堵塞或者受累区域的淋巴液产出及引流不平衡造成的,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淋巴管道功能退化,进而丧失了收缩推进淋巴液引流的功能,淋巴液聚积导致皮肤回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肢水肿、皮肤变厚、弹性变差,甚至出现疼痛难忍、活动障碍等,导致外观异常、乏力、反复感染和上肢功能障碍,而且水肿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是乳腺癌生活质量下降的独立预测因子,严重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的难题。当患者因堵塞而造成肢体的肿大时,便需要对肢体的肿大部位进行检测,而在检测的过程中,大多只能通过显示器上所显示出的图像观察到体内淋巴管堵塞而造成的肢体肿大组织,而单独的图像观看,使得患者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身体内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旨在解决当患者在进行上肢或下肢肿大的检测时,大多只能通过显示器上所显示出的图像观察到体内淋巴管堵塞而造成的患肢肿大组织,而单独的图像观看,使得患者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身体内的情况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示踪剂注射;步骤S2:激发光照射;步骤S3:摄像装置动态捕捉;步骤S4:图像处理以及360°成像;步骤S5:提取单独的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步骤S6:利用3D打印技术对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进行打印;步骤S7:制成患者体内的患肢肿大组织的3D模型供患者观看;步骤S8:利用软件计算离患肢肿大组织的模型体积以及面积。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激发光所照射的光线分为普通管和红外光。优选的,步骤S3中,摄像装置需要绕患者的患肢进行360°的转动,进行全方位对患者的检测部位进行拍摄以及图像捕捉。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所提取立体图像需要按照1:1的比例与患者体内的患肢肿大组织相同。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进行图像3D打印所使用的材料为工程塑料,包括ABS塑料、PC材料以及尼龙塑料。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当进行3D打印时需要根据步骤S5中所提到的比例进行同比的模型打印。优选的,所述步骤S8中,需要根据步骤S5中所提取的图像进行体积以及面积的计算。优选的,所述步骤S8中,还包括对示踪剂流动速度的检测。优选的,还包括步骤S9,将步骤S8中检测的数据以及步骤S5中提取的图像同步发送至显示器上进行显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当进行患者检测部位的检测之后,便可对患者患肢肿大组织图像进行单独的提取,并随之计算提取图像的体积以及面积,方便医护人员的后续治疗,其次,还可利用3D打印技术对所提出的患肢肿大组织的图像进行3D的立体打印,形成按照1:1比例的患肢肿大组织立体的3D模型,而该3D模型可以直接供患者进行观看,而患者利用该3D模型便可直接观察到患肢肿大组织的形状以及大小,使得患者能够更加直观以及清除的了解到自身体内的患肢肿大状况,进而更加方便医护人员的后续治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示踪剂注射;步骤S2:激发光照射;步骤S3:摄像装置动态捕捉;步骤S4:图像处理以及360°成像;步骤S5:提取单独的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步骤S6:利用3D打印技术对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进行打印;步骤S7:制成患者体内的患肢肿大组织的3D模型供患者观看;步骤S8:利用软件计算离患肢肿大组织的模型体积以及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患者需要进行检测部位的患肢肿大的检测时,首先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对患者患肢远端进行ICG示踪剂的注射,随后示踪剂便会被吸收到淋巴管内并随淋巴液进行流动,而当患者的检测部位内淋巴管堵塞时,淋巴管内部的淋巴液在淋巴管堵塞位置出现向皮肤回流以及扩散的情况,进而造成患者检测部位的肿大,进而示踪剂随着淋巴液而进行流动,随后通过摄像装置对患者的患肢肿大部位进行拍摄时,利用摄像装置内部内置光源所发射的激发光对患者检测部位进行照射,当照射的光线为波长400-700nm的普通光时,摄像装置中的摄像头便会捕捉到患者检测部位的轮廓图的,当照射的光线为波长600-900nm的红外光时,摄像头便会捕捉到ICG示踪剂在淋巴管内部流动所发出的荧光信号,进而摄像装置便会捕捉到患者患肢肿大部位以及组织内部的图像,并且摄像装置围绕患者检测部位进行360°的全方位动态捕捉,进而当图像捕捉完毕之后,便可对捕捉的图像进行3D化的立体处理,并同时提取出患者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并随着利用3D打印技术对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进行打印,而在打印的过程中,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与患者患肢肿大的实体为1:1的比例,因此,根据该比例所打印出的患肢肿大组织的3D模型便会与患者体内的患肢肿大组织相同,而3D打印的原材料采用工程塑料,例如:ABS塑料、PC材料以及尼龙塑料等,工程塑料均有强度高、耐冲击性好等优点,并且工程塑料较为廉价,以及减少3D打印所带来的附加成本的影响,当进行患肢肿大组织的3D模型打印成型之后,便可将该3D模型直接拿给患者进行观看,而由于是1:1的比例制成,因此该模型可以直接代表患者患肢肿大组织的大小,而患者对模型的直接观看,便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体内的患肢肿大情况,同时,在进行患肢肿大组织的3D模型制作的过程中,还可将所提取的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输入到软件中,该软件可为:MAGICS、siemensNX、CATIA等,利用上述软件便可计算出输入患肢肿大组织立体图像的体积以及面积,并随之将体积、面积数据发送至显示器上进行显示,供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观看以及了解患者患肢肿大部位的情况,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进一步的,步骤S2中,激发光所照射的光线分为普通管和红外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激发光对患者的检测部位进行照射,当照射的光线为普通光时,摄像装置便会捕捉到患者检测部位的轮廓图的,当照射的光线为红外光时,摄像头便会捕捉到示踪剂在检测部位内部的荧光信号,进而摄像装置便会捕捉到患者患肢内部的肿大组织图像。进一步的,步骤S3中,摄像装置需要绕患者的患肢进行360°的转动,进行全方位对患者的检测部位进行拍摄以及图像捕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利用摄像装置转动的方式对患者检测部位的图像捕捉以及拍摄,能够得到患者检测部位的全方位图像数据,而摄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示踪剂注射;/n步骤S2:激发光照射;/n步骤S3:摄像装置动态捕捉;/n步骤S4:图像处理以及360°成像;/n步骤S5:提取单独的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n步骤S6:利用3D打印技术对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进行打印;/n步骤S7:制成患者体内的患肢肿大组织的3D模型供患者观看;/n步骤S8:利用软件计算离患肢肿大组织的模型体积以及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示踪剂注射;
步骤S2:激发光照射;
步骤S3:摄像装置动态捕捉;
步骤S4:图像处理以及360°成像;
步骤S5:提取单独的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
步骤S6:利用3D打印技术对患肢肿大组织的立体图像进行打印;
步骤S7:制成患者体内的患肢肿大组织的3D模型供患者观看;
步骤S8:利用软件计算离患肢肿大组织的模型体积以及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激发光所照射的光线分为普通管和红外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摄像装置需要绕患者的患肢进行360°的转动,进行全方位对患者的检测部位进行拍摄以及图像捕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淋巴显影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志峰吕钢王亚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