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方红豆杉药材两用林套种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59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南方红豆杉药材两用林套种技术,所述技术基本步骤如下:选择杉木林采伐地为造林地,保留密度为1300~1600株每公顷,清理挖穴,进行施肥,选用2年生南方红豆杉营养袋苗进行林下套种,套种红豆杉4200~5000株,培育红豆杉与杉木混交林,期间配置复合型育苗轻基质进行育苗管理,出苗后遮阴并于出圃前炼苗,待苗木成熟后出圃造林。造林后进行劈草块锄及扩穴等抚育措施,造林后第5年,酌情选择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生长较快植株,作为红豆杉材用树,并区分密度,造林树中除最初选定的材用树外,其余均为药用树。所述技术通过套种和混交,实现分类培养,使得红豆杉能够满足药用和材用两类需求,以短养长,降低育林风险,进一步创造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南方红豆杉药材两用林套种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红豆杉培育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南方红豆杉药材两用林套种技术。
技术介绍
南方红豆杉在我国被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因其枝叶、根须、树皮中的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含量高,药用价值极高,且其原木和根是高级家具和工艺品的特种用材。正是由于其具有极佳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近年来国内陆续开始种植红豆杉,尤其是开始尝试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其中,采用葡萄、茶叶等套种形式也都出现,但是此类方法难以满足红豆杉大面积繁殖尤其是造林需求,而且存活率也不高,所以需要将林下套种与杉木混交种植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幼苗存活率和整体造林成功率,而且由于红豆杉成材时间久,从经济角度,纯种红豆杉造林时间长,回本周期长,培育风险大。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南方红豆杉药材两用林套种技术,以回应
技术介绍
中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南方红豆杉药材两用林套种技术,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选择造林地,为杉木林采伐地,选择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作造林地。坡向宜选择东坡、北坡,株行距为1.0m×1.5m,保留原有杉木密度为1300~1600株每公顷。第二步:处理沙存种子,打破催眠后进行催芽处理,然后选用网袋容器进行育苗。第三步:选择圃地出苗后遮阴,并于出圃前炼苗,培育成2年生南方红豆杉营养袋苗后备用。第四步:将苗木出圃后进行林下套种,在原有杉木中套种红豆杉至4200~5000株每公顷,培育红豆杉与杉木混交林。<br>第五步:造林后进行劈草块锄及扩穴等抚育措施,以便尽早成林。第六步:造林后第5年,酌情选择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生长较快植株作为材用林,并进行修枝处理,使得材用林中期密度为2200~2500株每公顷,最终密度为300~500株每公顷,其余为药用林。第七步:区分材用林后,即可对药用树枝叶进行采收,后续可酌情进行截干或者间伐全株处理。进一步地,选择阴天造林,且造林前先修建根系。进一步地,选择阴坡、下坡位地块育林。进一步地,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连续抚育幼苗3年,每年6月和9月月初各松土除草一次。进一步地,可视当地情况选择乡土阔叶树进行混交,如酸枣、木兰、木荷等植物,采用株间混交,后续逐步间伐伴生树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林下套种与杉木混交种植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幼苗存活率和整体造林成功率,此外通过培育红豆杉药材两用林,前期可实现药用枝叶采收,回笼造林周期中庞大的投入成本,以短养长,以待后续材用林实现材用价值,从而降低整体造林风险,提升育林经济收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第一步:选择造林地,为杉木林采伐地,选择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作造林地。坡向宜选择东坡、北坡,株行距为1.0m×1.5m,保留原有杉木密度为1300~1600株每公顷。第二步:处理沙存种子,打破催眠后进行催芽处理,然后选用网袋容器进行育苗。以无纺布为容器包被、采用轻型基质为育苗介质,其中轻基质种类采用泥炭、珍珠岩和木屑,比例分别为5:3:2。第三步:选择圃地出苗后遮阴,并于出圃前炼苗,培育成2年生南方红豆杉营养袋苗后备用。播种前要提前深翻圃地20cm以上,时间在1月末至2月初为佳。且需要除去草根和碎石,施足基肥。基肥为复合肥,每株采用过磷酸钙0.3kg、钙镁磷肥0.25kg或腐熟有机肥0.5kg作基肥。植株入圃时要挖掘明穴,规格为50cm×40cm×40cm。且出苗时容易多发茎腐病和根腐病,且多在多雨季节发病,故而在多雨季节要进行清沟排水,防止雨后积水;同时要浇施敌克松500~800倍液或石灰以防治病害,在炼苗期间要注意防止霜风冻害,遮盖遮阳网,或者喷撒硼砂500倍液。第四步:将苗木出圃后进行林下套种,在原有杉木中套种红豆杉至4200~5000株每公顷,培育红豆杉与杉木混交林。第五步:造林后进行劈草块锄及扩穴等抚育措施,施肥前应全面锄草,并在阴雨天气土壤湿润时施肥。雨季应及时排水。造林后第3~4年,每年于7至9月实施全面锄草培土。第六步:造林后第5年,酌情选择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生长较快植株作为材用林,并进行修枝处理,使得材用林中期密度为2200~2500株每公顷,最终密度为300~500株每公顷,其余为药用林。第七步:区分材用林后,即可对药用树枝叶进行采收,后续可酌情进行截干或者间伐全株处理。枝叶每隔2~3年采收一次,全年中10月至次年3月为最佳采收季节,7至8月红豆杉枝叶紫杉醇含量低不适于采收,材用树自种植后4~5年可以修枝,一般待15年树龄后伐用为佳。实施例2除采用扦插繁殖技术育苗外,其余步骤基本同实施例1。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南方红豆杉药材两用林套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基本操作步骤如下:选造林地-种子培育-配置育苗基质-圃地出苗-出圃炼苗-套种混交-抚育造林-分类材用树和药用树-采收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南方红豆杉药材两用林套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基本操作步骤如下:选造林地-种子培育-配置育苗基质-圃地出苗-出圃炼苗-套种混交-抚育造林-分类材用树和药用树-采收管理。


2.一种南方红豆杉药材两用林套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造林地,为杉木林采伐地,选择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作造林地。坡向宜选择东坡、北坡,株行距为1.0m×1.5m,保留原有杉木密度为1300~1600株每公顷。
第二步:处理沙存种子,打破催眠后进行催芽处理,然后选用网袋容器进行育苗。
第三步:选择圃地出苗后遮阴,并于出圃前炼苗,培育成2年生南方红豆杉营养袋苗后备用。
第四步:将苗木出圃后进行林下套种,在原有杉木中套种红豆杉至4200~5000株每公顷,培育红豆杉与杉木混交林。
第五步:造林后进行劈草块锄及扩穴等抚育措施,以便尽早成林。
第六步:造林后第5年,酌情选择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生长较快植株作为材用林,并进行修枝处理,使得材用林中期密度为2200~2500株每公顷,最终密度为300~500株每公顷,其余为药用林。
第七步:区分材用林后,即可对药用树枝叶进行采收,后续可酌情进行截干或者间伐全株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方红豆杉药材两用林套种技术,其特征在于,林下套种行距为2.0m×2.0m,带宽0.6m、带间距1.6m。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发
申请(专利权)人:华容县新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