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9570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及方法,包括种植穴及毛沟,所述种植穴内由下到上依次设有排盐暗沟、原土缓冲层、石硝层、种植土层、土壤培肥层及地表控蒸抑盐系统,石硝层的上方围绕种植穴的内侧壁设有隔盐膜;排盐暗沟的一端与所述毛沟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通过树穴微域换土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滨海地区盐碱土水、盐、肥、土的综合调控。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施用便捷的特点,能有效消减土壤盐碱障碍,促进滨海地区培肥改土,为植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造林
,尤其是涉及一种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盐碱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内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沿海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目前,我国盐渍土的面积为5.2亿亩,尚有2.6亿亩左右潜在盐渍化土壤,已开垦种植8652.58万亩。在我国人地矛盾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土壤盐碱化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的生态系统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盐碱土生态修复工作对于实现我国盐渍农田地力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滨海盐碱土主要分布于潮间带,由于受成土过程和成土母质的影响,滨海盐碱土具有含盐量高、物理结构差、土壤肥力水平低、季节性水盐运动强烈等特点,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植物导致死亡。因此,滨海盐碱地治理及造林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目前滨海地区的原生盐碱土防护林营造技术方面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根据滨海盐碱土的特点和利用目的,可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综合措施等进行盐碱土的修复与利用。客土法是造林工程中常用的措施,通过全部换土或部分换土的方式可快速、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然而客土法所需土方量大,来源和运输都成问题,因而生产成本较高。目前,客土法在造林工程上的成本在50-60元/m3。同时,客土法也存在易损坏农田、土壤盐碱易反复的特点,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探究对环境友好的、生态绿色的原位土壤脱盐技术对于盐碱土的改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现有技术情况来看,目前针对滨海盐碱地原位造林积累的技术主要是从灌溉洗盐、台田-浅池/深沟排盐、暗管排盐等工程措施方面展开。已有的树穴式植树方法虽辅以改良剂、有机肥或营养土等土壤培肥技术,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壤隔盐、抑盐措施,植物栽植两年后所受的盐碱胁迫作用逐渐增强,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盐碱地的修复与利用是一个系统整体工程,需综合考虑土壤灌排、水盐调控、培肥改土等多方面因素,才能实现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和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滨海地区盐碱地造林绿化过程中土壤盐碱障碍严重、植物难以成活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及方法,通过树穴微域换土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滨海地区盐碱土水、盐、肥、土的综合调控。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施用便捷的特点,能有效消减土壤盐碱障碍,促进滨海地区培肥改土,为植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保证选定苗木成活率在90%以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包括种植穴及毛沟,所述种植穴内由下到上依次设有排盐暗沟、原土缓冲层、石硝层、种植土层、土壤培肥层及地表控蒸抑盐系统,所述石硝层的上方围绕所述种植穴的内侧壁设有隔盐膜;所述排盐暗沟的一端与所述毛沟连通。其中,毛沟及排盐暗沟构成区域地下水位控制系统,毛沟用于外排种植穴内上层土体中淋洗出的盐分,原土缓冲层则在排盐暗沟和上层结构之间发挥着缓冲作用,避免上层土体水分的过分流失。石硝层和隔盐膜构成种植穴槽排盐系统,石硝层可促进穴内土壤盐分向下淋洗,切断土壤毛管作用,阻隔土壤返盐,隔盐膜可隔离土壤侧向返盐,有效降低土壤季节性水盐运移对植物生长的危害。土壤培肥层构成种植穴土壤培肥系统。地表控蒸抑盐系统可抑制地表蒸发,防止土壤返盐。进一步的,所述排盐暗沟向所述毛沟方向坡降为3‰。确保上层土体淋洗至排盐暗沟的盐分能顺利进入毛沟中。进一步的,所述排盐暗沟内填充有石硝,所述排盐暗沟与填充的石硝之间以及所述填充的石硝的上表面均设有无纺布。其中,无纺布选择的规格可以为20g/m2,无纺布可呈“U”字型铺于排盐暗沟中后,再向排盐暗沟内填充石硝。进一步的,所述排盐暗沟的一端与所述毛沟之间通过盲管连接。盲管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所述石硝层与所述原土缓冲层之间,所述石硝层与所述种植土之间均设有无纺布。进一步的,所述土壤培肥层包括土壤调理剂和种植土,所述土壤调理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过磷酸钙7%~8%,黄腐酸1%~4%,糠醛渣8%~10%,蚯蚓粪75%~85%,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组分配制土壤调理剂,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将土壤调理剂和种植土进行搅拌混匀,回填到种植穴内构成土壤培肥层。进一步的,所述地表控蒸抑盐系统为对所述种植穴地表覆盖的塑料薄膜。进一步的,所述排盐暗沟的深度为0.15m,所述原土缓冲层的厚度为0.2m,所述石硝层的厚度为0.1m,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0.35m,所述土壤培肥层的厚度为0.3m。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定位;(2)开挖种植槽及排盐暗沟:开挖种植槽后沿槽底中心挖掘排盐暗沟,排盐暗沟具有一定的倾斜坡度;(3)开挖毛沟,毛沟与排盐暗沟通过盲管连接,排盐暗沟向毛沟方向向下倾斜;(4)排盐暗沟的铺设与回填:在排盐暗沟中铺设无纺布,并回填石硝,盲管的一端埋于石硝中,另一端延伸至与毛沟连通,回填的石硝上铺设无纺布后,回填原土至与原土面齐平;(5)树穴定位及树穴隔盐系统铺设:对树穴进行定位后,开挖树穴,在树穴底部铺设石硝层,石硝层的上下表面均铺设有无纺布,在树穴内壁铺设隔盐膜,再向树穴内回填一定厚度的种植土;(6)土壤培肥:向树穴内填入混匀的土壤调理剂和种植土,并进行土地平整;所述土壤调理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过磷酸钙7%~8%,黄腐酸1%~4%,糠醛渣8%~10%,蚯蚓粪75%~85%,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7)地表控蒸抑盐:在树穴中栽植完成后,在地表对整行树穴采取地表覆盖的方式抑制地表蒸发,防止土壤返盐。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排盐暗沟的深度为0.15m,宽为0.25m;所述步骤(3)中,所述排盐暗沟向所述毛沟方向坡降为3‰;所述步骤(5)中,所述石硝层的厚度为0.1m,所述石硝层底部到所述排盐暗沟的垂直距离为0.2m,所述种植土的厚度为0.35m;所述步骤(6)中,树穴内填入混匀的土壤调理剂和种植土的厚度为0.3m;所述步骤(7)中,在地表对整行树穴采取地表覆盖的方式抑制地表蒸发的具体为,以树穴中栽植植物为中心,两边呈条带状铺设塑料薄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及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及方法通过树穴微域开槽复合改良实现盐碱地复绿。通过底部开槽与种植穴微域换土组合利用的立体造林技术,有效减少绿化工程所需土方量,达到节约成本、高效治理盐碱地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及方法通过种植穴综合措施实现土壤水盐调控。基于穴内隔盐、穴下排水与地表覆膜复合调控,有效防控土壤水盐上行,及时将上层淋洗的盐分排出土体,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水盐环境,保证植物成活率。(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及方法可实现盐碱障碍消减、土壤培肥与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穴(1)及毛沟(2),所述种植穴(1)内由下到上依次设有排盐暗沟(3)、原土缓冲层(4)、石硝层(5)、种植土层(6)、土壤培肥层(7)及地表控蒸抑盐系统(8),所述石硝层(6)的上方围绕所述种植穴(1)的内侧壁设有隔盐膜(9);所述排盐暗沟(3)的一端与所述毛沟(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穴(1)及毛沟(2),所述种植穴(1)内由下到上依次设有排盐暗沟(3)、原土缓冲层(4)、石硝层(5)、种植土层(6)、土壤培肥层(7)及地表控蒸抑盐系统(8),所述石硝层(6)的上方围绕所述种植穴(1)的内侧壁设有隔盐膜(9);所述排盐暗沟(3)的一端与所述毛沟(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盐暗沟(3)向所述毛沟(2)方向坡降为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盐暗沟(3)内填充有石硝,所述排盐暗沟(3)与填充的石硝之间以及所述填充的石硝的上表面均设有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盐暗沟(3)的一端与所述毛沟(2)之间通过盲管(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硝层(5)与所述原土缓冲层(4)之间,所述石硝层(5)与所述种植土层(6)之间均设有无纺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培肥层(7)包括土壤调理剂和种植土,所述土壤调理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过磷酸钙7%~8%,黄腐酸1%~4%,糠醛渣8%~10%,蚯蚓粪75%~85%,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控蒸抑盐系统(8)为对所述种植穴(1)地表覆盖的塑料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项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原位立体造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盐暗沟(3)的深度为0.15m,所述原土缓冲层(4)的厚度为0.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冠宇高珊曲炳鹏姜杰王彬彬吕杰苏慧敏袁敏冯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