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电容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550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45
一种电解电容器模块,其具备多个电容器元件、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电连接的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贯通的封口部件、和具备第1面及其相反侧的第2面的放热部件,所述放热部件具有分别容纳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多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具有在所述第1面上开口的插入口,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分别容纳于所述容纳部,所述插入口由所述封口部件封口,所述电极引线贯通所述封口部件,从所述插入口导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解电容器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多个电容器元件的电解电容器模块。
技术介绍
若对电解电容器施加交流电压,则在电解电容器中流过交流的充放电电流(纹波电流)。构成电解电容器的电容器元件具有被称为ESR的内部电阻,因此由于纹波电流而发热。由于该热,存在电容器元件容易劣化,难以长时间使用的情况。因此,实施了各种各样的放热措施。例如,专利文献1中,教导了在多个电解电容器之间填充热导率大的填充剂,进行放热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830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更高效地进行具备多个电容器元件的电解电容器的放热。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鉴于上述内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模块,其具备多个电容器元件、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电连接的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贯通的封口部件、和具备第1面及其相反侧的第2面的放热部件,所述放热部件具有分别容纳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多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具有在所述第1面上开口的插入口,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分别容纳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封口部件将所述插入口封口,所述电极引线从所述插入口导出。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多个电容器元件产生的热容易向外部放热,因此能够实现高寿命化,并且能够较高地设定纹波电流。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模块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模块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模块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放热部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其它放热部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容器元件的构成的概要立体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模块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模块具备多个电容器元件、与电容器元件电连接的电极引线、电极引线贯通的封口部件、和具备第1面及其相反侧的第2面的放热部件。放热部件具有分别容纳多个电容器元件的多个容纳部。容纳部具有在第1面上开口的插入口,电容器元件从插入口被插入。多个电容器元件分别容纳于容纳部。封口部件将插入口封口。电极引线贯通封口部件,从插入口导出。多个电容器元件不是个别地容纳于外装壳体,而是直接分别容纳于设置于放热部件的容纳部。在具备外装壳体的情况下,在电容器元件的内部产生的热向外装壳体移动后,向放热部件移动。在外装壳体与放热部件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因此热主要通过辐射或气体的对流从外装壳体向放热部件移动。因此,放热效率差。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电容器元件与放热部件接触,因此在电容器元件的内部产生的热主要通过热传导向放热部件移动。因此,放热效率高。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专利文献1那样的填充剂,因此生产率高,而且成本也减少。优选的方案中,容纳部的插入口由具有弹性的封口部件封口。优选无负荷状态下的封口部件的沿着第1面的方向的最大直径大于插入口的最大直径。由此,封口部件难以从插入口拔出,电容器元件的固定性提高。进而,在电解液与电容器元件一起容纳于容纳部的情况下,可以抑制电解液的泄漏。容纳部的内侧壁上的与封口部件的接触区域可以具备1个以上的突起。或者,容纳部的内侧壁上的与封口部件的接触区域可以具备:将容纳部的沿着第1面的方向的直径从第2面朝向第1面减小的倾斜面。由此,封口部件难以从插入口拔出。其它优选的方案中,放热部件的厚度大于容纳部的深度,容纳部是形成于放热部件的第1面的凹陷。该情况下,构成放热部件的放热材料无缝隙地介于容纳部彼此之间,放热效率变得更高。此外,在放热部件的容纳部彼此之间,能够形成例如通过制冷剂的制冷剂流道等冷却装置。另外,对放热部件的第2面进行掘削,能够形成散热片。从插入口导出的多个电极引线彼此可以通过母线相互电连接。该情况下,电容器元件彼此的并联连接变得容易,容易降低ESR。此外,能够通过母线容易地进行电解电容器模块与被搭载的电子设备的连接。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和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电解电容器模块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电解电容器模块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放热部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其它放热部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6是用于说明电容器元件的构成的概要立体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电解电容器模块的另一例的立体图。但是,电解电容器模块和电容器元件的构成不限于此。(放热部件)放热部件向外部放出在电容器元件内部产生的热。此外,放热部件作为汇总容纳多个电容器元件的壳体发挥功能。放热部件40具备第1面40X及其相反侧的第2面40Y,并且具有分别容纳多个电容器元件10的多个容纳部41。容纳部41具有在第1面40X上开口的插入口411。电容器元件10从插入口411插入。插入口411由封口部件30封口。放热部件4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放热部件40的厚度T40可以大于容纳部41的深度T41。该情况下,容纳部41如图1所示,是通过对放热部件40的第1面40X进行例如掘削或模压加工而形成的凹陷。另外,容纳部41是例如在使用型模等来成型放热部件40时,与第1面40X一起形成的凹陷。放热部件40的厚度T40可以为容纳部41的深度T41以下。该情况下,容纳部41如图2所示,是对放热部件40进行例如加压加工而形成的凹部。其中,从放热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放热部件40的厚度T40大于容纳部41的深度T41,容纳部41是形成于第1面40X的凹陷。放热部件40的厚度T40是任意3件的第1面40X与第2面40Y之间的最短距离的平均值。容纳部41的深度T41是从插入口411到容纳部41的底部413(参照图3)的最大的距离。底部413可以是平面,也可以包含曲面部。容纳部41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根据用途适当设定即可。容纳部41的数量可以为例如5~20个。容纳部41的形状和尺寸也没有特别限定。从放热效率的观点出发,容纳部41的尺寸优选为与所容纳的电容器元件10的尺寸同等程度。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容纳部41的形状优选类似于所容纳的电容器元件10的形状。这是由于容纳部41的内侧壁412和/或底部413与电容器元件10的接触面积变大。优选使内侧壁412和/或底部413与电容器元件10通过放热性的粘接剂而粘接。多个容纳部41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容纳部41的内侧壁412上的与封口部件30的接触区域412X如图4所示可以具备1个以上的突起414。突起414例如向插入口411的中心突出,封口部件30被突起414按压而固定于接触区域412X。由此,封口部件30难以从插入口411拔出。突起414的形状、配置和个数没有特别限定。突起414例如可以在接触区域412X均等地配置3处以上。容纳部41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电容器模块,其具备/n多个电容器元件、/n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电连接的电极引线、/n所述电极引线贯通的封口部件、和/n具备第1面及其相反侧的第2面的放热部件,/n所述放热部件具有分别容纳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多个容纳部,/n所述容纳部具有在所述第1面上开口的插入口,/n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分别容纳于所述容纳部,/n所述封口部件将所述插入口封口,/n所述电极引线从所述插入口导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28 JP 2018-0354131.一种电解电容器模块,其具备
多个电容器元件、
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电连接的电极引线、
所述电极引线贯通的封口部件、和
具备第1面及其相反侧的第2面的放热部件,
所述放热部件具有分别容纳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多个容纳部,
所述容纳部具有在所述第1面上开口的插入口,
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分别容纳于所述容纳部,
所述封口部件将所述插入口封口,
所述电极引线从所述插入口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电容器模块,其中,
所述封口部件具有弹性,
无负荷状态下的所述封口部件的沿着所述第1面的方向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插入口的最大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解电容器模块,其中,
所述容纳部的内侧壁上的与所述封口部件的接触区域具备1个以上的突起。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柄久雄松本贵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