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9150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当前臂架需求总流量和当前油泵供给流量;根据获取的当前臂架需求总流量和当前油泵供给流量,计算出流量总供需比;根据计算出的流量总供需比,判断出流量是否满足需求;根据判断结果,得出实际控制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不增加硬件、不增加故障率,控制运算简单可靠;多臂同时动作时,可保证各节臂运动速比大致相同,不会出现各节臂动作不均甚至不动的情况;不受动作臂架数量限制、不受臂架姿态影响,适用性强、可满足各种情况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控制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混凝土泵车设备广泛用于混凝土浇筑施工,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汽车底盘动力、控制器控制、液压系统传动,将混凝土从设备料斗处沿臂架输送管泵送至目标点。为了布料的灵活性,一般泵车臂架会由多节(常见4到7节臂)和回转台组成,每节臂独立操作,独立运动。实际上,由于底盘功率和油泵排量限制,给臂架供的油的流量是有限的。由于液压系统优先低压力负载的特性,以及动静摩擦力的不同,就可能导致同时操作多节臂时,由于流量不够而有的臂架不做动作,而有臂架则动作很快。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目前现有方案一是通过计算臂架需求流量和油泵供给流量,当供小于求时提高发动机转速来提高供给。若转速加到最大还不能满足,则根据供需比等比例降低每节臂的控制电流来缩减需求。现有方案二是通过在每节臂架上安装倾角传感器,根据臂架角度变化速度来调整每节臂的控制电流,从而避免有的臂动作过快有的动作过慢或不动的情况。现有方案一在部分情况可以起到作用,但是由于不同臂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获取当前臂架需求总流量和当前油泵供给流量;/n根据获取的当前臂架需求总流量和当前油泵供给流量,计算出流量总供需比;/n根据计算出的流量总供需比,判断出流量是否满足需求;/n根据判断结果,得出实际控制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臂架需求总流量和当前油泵供给流量;
根据获取的当前臂架需求总流量和当前油泵供给流量,计算出流量总供需比;
根据计算出的流量总供需比,判断出流量是否满足需求;
根据判断结果,得出实际控制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当前臂架需求总流量的步骤包括:
所述获取当前臂架需求总流量和当前油泵供给流量的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每节臂臂架/回转的遥控器手柄开度和每节臂对应的液压比例阀最大流量;
根据获取的遥控器手柄开度和液压比例阀最大流量,计算出当前臂架需求总流量;
获取当前油泵排量和发动机转速;
根据获取的当前油泵排量和发动机转速,计算出当前油泵供给流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总供需比通过下式计算出:
K0=Q0/Qn
其中,Qi为每节臂对应的液压比例阀最大流量,Qn为当前油泵供给总流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计算出的流量总供需比,判断出流量是否满足需求的步骤包括:
将计算出的流量总供需比与预设的流量阈值进行比较;
若计算出的流量总供需比大于预设的流量阈值,则说明流量供大于求;
若计算出的流量总供需比小于预设的流量阈值,则说明流量供小于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判断结果,得出实际控制电流的步骤包括:
若识别到流量供大于求,则控制各节臂按实际需求电流输出;
若识别到流量供小于求,则求出流量需求占比系数;根据求出的流量需求占比系数,控制各节臂按最终输出电流输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车多臂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际需求电流通过下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李祥科余梦狄刘柯淼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库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