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震源激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92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震源激发器,包括电源模块、稳压电路、DC/AC变换模块、交流电升压模块、高电压整流电路、GPS或北斗模块、分频驱动电路以及起爆电路DC/AC变换模块用于将DC直流电变换成AC交流电;交流电升压模块用于将低电压AC交流电升压成高电压AC交流电;高电压整流电路用于将高电压AC交流电整流成高电压DC直流电,并进行存储;GPS或北斗模块用于提供精准的GPS或北斗时间基准脉冲信号;分频驱动电路与GPS或北斗模块连接,用于将时间基准分频驱动后输出给高压起爆电路;起爆电路用于在基准脉冲信号的作用下,引爆雷管炸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GPS或北斗模块,以GPS或北斗为时间基准进行激发,时间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震源激发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探测技术,具体为一种震源激发器。
技术介绍
作为地震勘探装备中所使用的震源同步器,目前仍然为常规有线电缆装备中所使用的常规震源同步器,使得震源同步器与节点式地震数据采集在野外施工(数据采集)中很不相配,直接导致了节点式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数据采集)效率的降低,增加了节点式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数据采集)成本,使得节点式地震数据采集的野外施工(数据采集)优势没有能够完全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原因如下:震源同步器是震源激发点(炮点)起爆和地震数据开始采集,双方在时间上建立精确同步关系的装置,是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数据采集)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常规震源同步器,由二部分组成:编码器和译码器,编码器与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央单元放在一起,安装在仪器车上,由仪器操作员操作;译码器放在震源激发点(炮点)上,由爆炸员操作,二者之间有一段距离,用无线电台通讯联系和传送相关信号。常规震源同步器工作过程为:当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央单元(通常安装在仪器车上),在检查完测线上的地震数据接收单元(检波器、采集站)均工作正常,符合地震数据采集(放炮)条件时,仪器操作员便通知震源激发点(炮点)爆炸员准备激发(放炮),若激发点(炮点)起爆前的所有工作全部就绪,则由仪器操作员用编码器发出条指令:预备码(一种专门的指令信号),经由无线电台传送至震源激发点(炮点)的译码器,震源激发点(炮点)上的爆炸员在接收到此预备指令信号后,便给译码器充电,充电时间通常为5秒钟,便可给雷管的起爆提供了充足的起爆电能量,5秒钟后,仪器操作员再用编码器发出条指令:点火指令信号(也是一种专门的指令信号),点火指令信号为一串同步码(通常200ms),同样经由无线电台传送至震源激发点(炮点)上的译码器,在震源激发点(炮点)爆炸员操控下的译码器在接收到此点火指令信号后,译码器便能译出此同步码,形成同步零点信号,并以此信号为时间基点,于是编码器和译码器双方就建立了时间上的同步关系,双方均以此同步零点信号为各自的时间基准点,并由此开始,双方在延迟一段相同的时间后(通常400ms),在相同的延迟时间到达后,双方各自发出一个执行指令:震源激发点(炮点)上的译码器为起爆指令,中央单元端的编码器为启动指令。于是震源激发点(炮点)在起爆指令作用下的那一时刻引爆雷管炸药,成功激发震源。与此同时,中央单元端在编码器启动指令的作用下那一时刻开始采集地震数据,由此可见:激发点(炮点)的起爆与中央单元开始采集地震数据,双方发生在同一时刻,这样就使得激发点(炮点)的激发与接收点(检波器、采集站)的接收,双方在时间上是发生在同一时刻,是精确同步的关系,按照地震勘探行业规范,其误差为±1ms。常规震源同步器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显而易见由上述工作原理可知,常规震源同步器的工作仍然存在以下弊端:弊端1,比较繁琐,无论是仪器操作员还是爆炸员,都必须经过相关的技术培训,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后方可上岗操作,并且整个操作过程时间还比较长。弊端2,由于编码器和译码器之间通过无线电台联络的,又加之编码器、译码器电路较为复杂,其稳定性、可靠性不是很高,实际使用中,在编码器已发出指令后,译码器往往接收不到编码器发出的指令,造成起爆失败,延误了地震勘探野外施工作业。弊端3,由于编码器和译码器之间的正常工作是通过无线电台联络的,因此随着采集站道数的增多,所布设的区域范围的加大,激发点(炮点)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加,当这一距离大于无线电台的有效通讯距离时,常规震源同步器就无法正常工作了。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只好采取中央单元即仪器车搬家的办法来缩短激发点(炮点)与中央单元之间的距离来解决。问题是,由于地震勘探工作均在野外进行,多数情况下没有便捷的交通大路,中央单元即仪器车搬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实际上也就大大缩短了野外施工(数据采集)有效工作时间,随之而来的结果便是:既然缩短了有效工作时间,便降低了野外施工(数据采集)效率,增加了野外施工作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震源激发器。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震源激发器,包括电源模块、稳压电路、DC/AC变换模块、交流电升压模块、高电压整流电路、GPS或北斗模块、分频驱动电路以及起爆电路,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稳压电路、DC/AC变换模块、交流电升压模块、高电压整流电路以及起爆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分频驱动电路与GPS或北斗模块连接,用于将时间基准分频驱动后输出给高压起爆电路。优选地,所述DC/AC变换模块用于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包括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定时电阻RT、2个定时电容Ct、场效应功放开关管Q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1、电容C7、电感L、二极管D3、电阻Rs、电容Css以及电阻RD;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ERR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ERR、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Vref连接;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Comp与引脚-ERR通过电容连接;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Css与电容Css的一端连接,电容Css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所述电阻R4的一端接电源负极;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RD通过电阻RD接电源负极,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GND接电源负极,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RT通过定时电阻RT接电源负极,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Ct与2个定时电容Ct依次连接,定时电容Ct与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Vcc、+Vc连接,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Cs与引脚+Cs间并联电容以及电阻R6,电阻R7的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以及场效应功放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功放开关管Q2的栅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OutA连接,所述场效应功放开关管Q2的漏极通过电容与电阻R10的一端、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s的一端连接,电阻Rs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均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作为输出端,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Vcc与电感L的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交流电升压模块包括高频脉冲变压器T1,所述高频脉冲变压器T1工作频率为15KHz~25KHz。优选地,所述高电压整流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D1、整流二极管D2、电阻R11、电阻R12、储能电容C21、储能电容C22,所述整流二极管D1的正端与高频脉冲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整流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震源激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稳压电路、DC/AC变换模块、交流电升压模块、高电压整流电路、GPS或北斗模块、分频驱动电路以及起爆电路,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稳压电路、DC/AC变换模块、交流电升压模块、高电压整流电路以及起爆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分频驱动电路与GPS或北斗模块连接,用于将时间基准分频驱动后输出给高压起爆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震源激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稳压电路、DC/AC变换模块、交流电升压模块、高电压整流电路、GPS或北斗模块、分频驱动电路以及起爆电路,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稳压电路、DC/AC变换模块、交流电升压模块、高电压整流电路以及起爆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分频驱动电路与GPS或北斗模块连接,用于将时间基准分频驱动后输出给高压起爆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源激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变换模块用于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包括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定时电阻RT、2个定时电容Ct、场效应功放开关管Q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1、电容C7、电感L、二极管D3、电阻Rs、电容Css以及电阻RD;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ERR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ERR、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Vref连接;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Comp与引脚-ERR通过电容连接;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Css与电容Css的一端连接,电容Css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所述电阻R4的一端接电源负极;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RD通过电阻RD接电源负极,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GND接电源负极,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RT通过定时电阻RT接电源负极,所述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Ct与2个定时电容Ct依次连接,定时电容Ct与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Vcc、+Vc连接,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Cs与引脚+Cs间并联电容以及电阻R6,电阻R7的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以及场效应功放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功放开关管Q2的栅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PWM脉宽调制变换器U1的引脚OutA连接,所述场效应功放开关管Q2的漏极通过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桃如沈新明朱罡杜珊珊杨贵祥仲伯军周月沐敏沈开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泰达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