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及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88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及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包括输送总管、第一采集管线、第二采集管线、第一储气室、第二储气室和用于检测气体含量的检测器,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的进口分别通过第一采集管线和第二采集管线与输送总管连通,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均与检测器连通。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方法采用上述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能够利用两个储气室单独或者同时进行工作,形成一个较长时间段的混合气体,提高气体检测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及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且特别涉及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及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人呼出气体的成分相比于吸入气体有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氧气减少4-5%,二氧化碳增多4-5%,水蒸气的含量也增加大约5%。此外,呼出气体还增加了一些微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NO)、甲醇、乙醇、氢气等。呼出气体的成分之所以变化,是因为吸入气体与肺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和呼吸道直接产生了特定的气体成分,通过对呼出气体的成分测量,能够揭示一个人的生理信息。这些生理信息对于临床诊断和病理分析有重大的意义。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通过对呼出气体中NO的浓度测量,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个判断患者炎症的指标。最早是由Gustafsson等人首次发表了从人类呼出气体中检测到一氧化氮(NO)的存在。在现阶段,NO浓度测量技术有以下几种:化学发光技术、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激光技术,其他的新技术检测方法正在开发中。但是,现有的NO浓度测量只能收集大概连续3秒的平均浓度,且一般要求收集装置具有较大的体积,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整个稳定期实际的NO平均浓度,检测的精确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其能够收集更长时间段的混合气,精确地反映整个稳定期中实际的待检测气的平均浓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方法,其更能够反映出整个稳定期中实际的待检测气的平均浓度,检测的精确度更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包括输送总管、第一采集管线、第二采集管线、第一储气室、第二储气室和用于检测气体含量的检测器,第一采集管线和第二采集管线均为可调节开关的管路,第一储气室通过第一采集管线与输送总管连通,第二储气室通过第二采集管线与输送总管连通,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与检测器连通。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采集管线和第二采集管线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以使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的进口均通过对应的电磁阀与输送总管连通,并实现开关控制。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采集管线和第二采集管线上的电磁阀均为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一储气室的进口通过第一采集管线与检测器连通,第二储气室的进口通过第二采集管线与检测器连通。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在第一采集管线和第二采集管线上设置的两位两通电磁阀与检测器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输送气体的输气泵。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输气泵、两位两通电磁阀和检测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输气泵、两位两通电磁阀和检测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处于不同检测状态:处于第一检测状态时,第一储气室中的气体处于被检测状态;处于第二检测状态时,第二储气室中的气体处于被检测状态;处于第三检测状态时,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中的气体均处于被检测状态。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检测器为NO传感器。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的容积均为30-120毫升。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均为连续弯折的通道,且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均以从顶部至底部来回往复的趋势延伸。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变径管和第二变径管,第一变径管的进口与第一储气室的出口端连通,第二变径管的进口与第二储气室的出口端连通;第一变径管靠近第一储气室一端的管径大于远离第一储气室一端的管径,第二变径管靠近第二储气室一端的管径大于远离第二储气室一端的管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方法,采用上述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输送总管将呼出的气体输送至第一采集管线和第二采集管线,通过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进行气体的存储,利用检测器对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中采集的气体进行检测。通过调节管路的开启和关闭,控制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切换工作或同时工作,并控制第一储气室和第二储气室内气体单独或同时进行检测。相比于传统的检测装置,能够利用两个储气室形成一个较长时间段的混合气,更能够反映整个稳定期中实际的待检测气的平均浓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方法,采用上述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能够利用第一采集管线和第二采集管线上的两个储气室单独或者同时进行工作,形成一个较长时间段的混合气体,提高气体检测的精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图标:001-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002-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003-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004-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31-输送总管;32a-第一采集管线;32b-第二采集管线;33a-第一电磁阀;33b-第二电磁阀;34a-第一储气室;34b-第二储气室;35a-第一变径管;35b-第二变径管;36a-出口;36b-出口;37-采样管;38-输气泵;39-检测器;40-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总管、第一采集管线、第二采集管线、第一储气室、第二储气室和用于检测气体含量的检测器,所述第一采集管线和所述第二采集管线均为可调节开关的管路,所述第一储气室通过所述第一采集管线与所述输送总管连通,所述第二储气室通过所述第二采集管线与所述输送总管连通,所述第一储气室和所述第二储气室与所述检测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总管、第一采集管线、第二采集管线、第一储气室、第二储气室和用于检测气体含量的检测器,所述第一采集管线和所述第二采集管线均为可调节开关的管路,所述第一储气室通过所述第一采集管线与所述输送总管连通,所述第二储气室通过所述第二采集管线与所述输送总管连通,所述第一储气室和所述第二储气室与所述检测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管线和所述第二采集管线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以使所述第一储气室和所述第二储气室的进口均通过对应的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输送总管连通,并实现开关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管线和所述第二采集管线上的所述电磁阀均为两位两通电磁阀,所述第一储气室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一采集管线与所述检测器连通,所述第二储气室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二采集管线与所述检测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采集管线和所述第二采集管线上设置的所述两位两通电磁阀与所述检测器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输送气体的输气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检测呼出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输气泵、所述两位两通电磁阀和所述检测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输气泵、所述两位两通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文峰蒋保成詹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森美希克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