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773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包括:集料斗,其底部与所述锅炉相连通;进料口,其开设在所述集料斗的上部;推料装置,其可旋转设置在所述集料斗上;第一切割槽,其开设在所述推料装置上;破包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推料装置上,其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切割槽进入到所述集料斗内;第一绞料装置,其可旋转支撑设置在所述集料斗内,并位于所述集料斗的一侧;第二绞料装置,其可旋转支撑设置在所述集料斗内,并位于所述集料斗的另一侧。通过推料装置和破包装置配合,将生物质秸秆捆包破碎成秸秆散料,再通过第一、第二绞料装置把秸秆散料定时、定量、均匀地通过炉排输送到炉膛内进行燃烧,从而自动控制排出炉膛的烟气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粮食烘干热风炉和集中供热锅炉绝大多数都是燃煤锅炉,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已明令要求报废。生物质秸秆颗粒、压块锅炉的燃料成本比燃煤锅炉高出三分之一,且不能得到广大用户接受和认可。生物质秸秆捆烧锅炉的燃料成本,虽然比燃煤锅炉低出三分之一,但因其排出炉堂的烟气温度无法保持恒定,因此只能用于乡或镇所在地的居民小区集中供暧,而不能用于粮食烘干生产和中、小型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又因生物质秸秆整包在其炉膛进行燃烧,存在炉排较长、炉体较大现象,从而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通过推料装置和破包装置配合,将生物质秸秆捆包破碎成秸秆散料,再通过第一绞料装置和第二绞料装置配合,将破碎后的秸秆定量输送到炉排上,并自动控制炉排的运行速度,从而自动控制排出炉膛的烟气温度,进而把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应用到粮食烘干生产和中、小型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包括:集料斗,其底部与所述锅炉相连通;进料口,其开设在所述集料斗的上部;推料装置,其可旋转设置在所述集料斗上,并与所述进料口匹配设置;破包装置,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料装置上,所述破包装置的割片穿过所述推料装置进入到所述集料斗内,并能够在所述推料装置上进行相对运动;第一绞料装置,其可旋转支撑设置在所述集料斗内,并位于所述集料斗的一侧;第二绞料装置,其可旋转支撑设置在所述集料斗内,并位于所述集料斗的另一侧。优选的是,所述推料装置包括:推料挡板,其可旋转连接在所述集料斗上;第一切割槽,其开设在所述推料挡板上;两个推料护板,其分别匹配设置在所述推料挡板的两端;推料横梁,其设置在所述推料挡板上,所述推料横梁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两个推料油缸,其一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集料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优选的是,所述破包装置包括:壳体,其为长方体结构,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料挡板上;第二切割槽,其设置在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推料挡板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切割槽匹配设置;齿条,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两个托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壁板上;吊架基座,其吊架基座分别与所述两个托架平行设置,并位于所述两个托架的上方;双向驱动系统,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吊架基座上,并包括水平输出端和竖直输出端;齿轮,其固定设置在双向驱动系统的水平输出端;并与所述齿条匹配设置;四个行走轴承,其分别可旋转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个吊架基座上,并与所述两个托架相匹配,并能够沿着所述托架相对运动;其中,每个所述吊架机座上匹配设置有两个轴承;割片,其固定设置所述双向驱动系统的竖直输出端,并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切割槽和所述第一切割槽,对秸秆捆包进行切割。优选的是,所述托架朝向齿轮一侧还设置有挡板。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绞料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其支撑设置在所述集料斗外部;第一绞料辊轴,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集料斗上,所述第一绞料辊轴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第一绞料辊,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绞料辊轴上。优选的是,还包括:锅炉升降装置,其设置在所述集料斗的一侧。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绞料装置包括:两个进料挡板滑道,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集料斗的内部两侧;进料挡板,其分别匹配设置在所述进料挡板滑道上,并能够沿着所述进料挡板滑道相对运动,所述进料挡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锅炉升降装置;第二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进料挡板上;第二绞料辊轴支架,其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料挡板上,所述第二绞料辊轴支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下方;第二绞料辊轴,其可旋转支撑设置在所述第二绞料辊支架上,且所述第二绞料辊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第二绞料辊,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绞料辊轴上。优选的是,所述锅炉内设置有生物质秸秆专用炉排,其包括:多个炉排片,其上设置有齿状主动炉排片;多个销轴,其分别连接相邻所述齿状主动炉排片、常用主动炉排片及常用被动炉排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有益效果::通过推料装置和破包装置配合,将生物质秸秆捆包破碎成秸秆散料,再通过第一绞料装置和第二绞料装置配合,将破碎后的秸秆定时、定量、均匀地输送到生物质秸秆专用炉排,能够直接把生物质秸秆捆包作为乡镇所在地的粮食烘干生产和中、小型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的燃料,且其燃料成本比燃煤减少三分之一;同时还能消化大量可再生的生物质秸秆,节省大量日益枯竭的煤炭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和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料斗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料斗的A-A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推料装置和破包装置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推料装置和破包装置的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破包装置的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破包装置的左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绞料装置主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绞料装置的B-B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绞料装置的主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绞料装置的C-C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锅炉的生物质秸秆专用炉排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包括:集料斗2、推料装置3、破包装置4、第二绞料装置5、第一绞料装置6、生物质秸秆专用炉排7。如图1所示,在锅炉本体1的底部,连通设置有生物质秸秆专用炉排7,集料斗2,在集料斗2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推料装置3通过挡板转轴302可转动设置在集料斗2上,并与所述进料口匹配设置;破包装置4固定设置在推料装置3上,破包装置4的割片408能够穿过推料装置3进入到集料斗2内部对秸秆捆包进行切割;第一绞料装置6设置在集料斗2的内部一侧,位于集料斗2底部,第二绞料装置5设置在集料斗2内部的另一侧,位于集料斗2的中部,捆包秸秆通过进料口进入到集料斗2内,先通过推料装置3、破包装置4对捆包秸秆进行破包,再通过第一绞料装置6和第二绞料装置5进行配合,将破碎后的秸秆通过生物质秸秆专用炉排7送入炉膛中进行燃烧,实现对秸秆的破包、粉碎、定量的进行焚烧。如图2-3所示,集料斗2包括集料斗本体201、槽钢横梁202、槽钢立柱203、上部紧急快开防火门204、下部紧急快开防火门205、上部进料导板206、下部进料导板208及支撑圆管207,槽钢横梁202、槽钢立柱203、上部紧急快开防火门204、下部紧急快开防火门205均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集料斗,其底部与所述锅炉相连通;/n进料口,其开设在所述集料斗的上部;/n推料装置,其可旋转设置在所述集料斗上,并与所述进料口匹配设置;/n破包装置,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料装置上,所述破包装置的割片穿过所述推料装置进入到所述集料斗内,并能够在所述推料装置上进行相对运动;/n第一绞料装置,其可旋转支撑设置在所述集料斗内,并位于所述集料斗的一侧;/n第二绞料装置,其可旋转支撑设置在所述集料斗内,并位于所述集料斗的另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料斗,其底部与所述锅炉相连通;
进料口,其开设在所述集料斗的上部;
推料装置,其可旋转设置在所述集料斗上,并与所述进料口匹配设置;
破包装置,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料装置上,所述破包装置的割片穿过所述推料装置进入到所述集料斗内,并能够在所述推料装置上进行相对运动;
第一绞料装置,其可旋转支撑设置在所述集料斗内,并位于所述集料斗的一侧;
第二绞料装置,其可旋转支撑设置在所述集料斗内,并位于所述集料斗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装置包括:
推料挡板,其可旋转连接在所述集料斗上;
第一切割槽,其开设在所述推料挡板上;
两个推料护板,其分别匹配设置在所述推料挡板的两端;
推料横梁,其设置在所述推料挡板上,所述推料横梁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
两个推料油缸,其一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集料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秸秆捆包散烧锅炉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包装置包括:
壳体,其为长方体结构,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料挡板上;
第二切割槽,其设置在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推料挡板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切割槽匹配设置;
齿条,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
两个托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壁板上;
吊架基座,其吊架基座分别与所述两个托架平行设置,并位于所述两个托架的上方;
双向驱动系统,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吊架基座上,并包括水平输出端和竖直输出端;
齿轮,其固定设置在双向驱动系统的水平输出端;并与所述齿条匹配设置;
四个行走轴承,其分别可旋转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个吊架基座上,并与所述两个托架相匹配,并能够沿着所述托架相对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余平吴文福赵国民陈桂洲马昀钊胡韬纲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工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