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圣聪专利>正文

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872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其主要于一液体输送系统中设有双隔膜泵,所述双隔膜泵中设有双吸入口与双排出口,并让系统中的导入管路连结于一组吸入口与排出口,及系统中的导回管路连结于另一组吸入口与排出口;借此,让所述双隔膜泵中的气动机构带动双隔膜呈一压一缩而使吸入口端与排出口端为一进一出的输送状态,使液体于输送与回送过程,能保持同压、均等流量(体积)的均衡输送功能,且在导入管路与导回管路间设有回流管,并在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控制阀,以利用所述控制阀的开通而能回流导送液体,达到液体更换或管路清洗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尤指一种采用同压、均等流量作为均衡输送回收的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液体的输送都是通过泵的加压,而通过管路输送至目的地,上述的泵以外加引擎方式的设计来驱动,让泵运行而对液体进行连续地吸排的作用,不过由于引擎通常都较为笨重,且又需要使用燃油,对于户外无电力处的使用可能较为合适以外,若是在室内或对于电力的取得容易处,则大多是通过马达或电磁方式来驱动泵。然而,现有泵仅适于快速输送及对输送品质要求较低流体,而无法适用须采用慢速输送的浓稠性流体等,如印刷机;以油墨印刷来说,普遍在印刷机中利用泵作为抽送油墨的配备,此即一般业者所称的气动式泵,其通过气压驱动泵内设的隔膜,而使油墨得以输送至储料槽,以供印刷作业所需,如图6所示,利用气动式泵7一端连结油墨料筒71,另一端管路直接导送至印刷机8供墨管81,而供墨管81下方适当处设有两相切的供墨轮82,使供墨管81恰位于两供墨轮82相切处的上方,且两供墨轮82呈相反方向转动并由下往相切处上方转动,使供墨管81喷出的油墨不致于经两供墨轮82相切处夹缝流下,而将在两供墨轮82相切处上方夹设形成的沟槽内窜流并沾染由相切处转出的两供墨轮82外缘,同时,多余的油墨将流向沟槽两端并流入沟槽两端所设的集墨槽83内,集墨槽83导接一回流管84,并导回油墨料筒71回收油墨;通常采用自然垂流方式,让集墨槽83的油墨垂流于回流管84,再通过流体静力学高度差(重力驱动流)或经由毛细效应(常称为毛细渗透),使液体由高处往低处流导回油墨料筒71,因此,具有下列缺点:1.回流管须加大管径(粗管),管径越大浓稠液体较容易导流,相对增加成本。2.虽管径大但一般浓稠液体流动速度慢,容易使油墨挥发干掉。3.输送过程入液速度快,回流速度慢,使其输送无法平衡。4.管路清洗不易,因油墨会干枯卡于管壁,需要通过大量清水来清洁的回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尤其是指一种采用同压、均等流量作为均衡输送回收的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为目的。本专利技术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输送方法,其中,所述液体输送方法的步骤包括:步骤a:提供一液体输送系统,所述液体输送系统为能通过一导入管路连结输送一储液单元中的液体至一供液部,并通过与所述供液部连结一导回管路导送液体至所述储液单元的液体输送系统,所述液体输送系统对应供应液体至一工作机;步骤b:提供一双隔膜泵,所述双隔膜泵设置在所述液体输送系统中,让所述导入管路连结在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一隔膜的运动路径,所述导回管路连结在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二隔膜的运动路径;步骤c:提供所述第一隔膜压力,所述双隔膜泵施加压力于所述第一隔膜,让所述储液单元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导入管路并经过所述第一隔膜的运动路径而导送至所述供液部供所述工作机使用;步骤d:提供所述第二隔膜压力,所述双隔膜泵施加压力于所述第二隔膜,让所述供液部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导回管路并经过所述第二隔膜的运动路径导回至所述储液单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体输送系统,其中,所述液体输送系统包含有:一双隔膜泵,所述双隔膜泵的内部设有一气动机构,所述气动机构分别设有第一隔膜与第二隔膜,且所述气动机构设有进气部供导入气体带动所述第一隔膜与所述第二隔膜位移运动,所述双隔膜泵对应所述第一隔膜设有第一吸入口及第一排出口,并于所述第一吸入口及所述第一排出口之间形成第一容液空间,且所述双隔膜泵对应所述第二隔膜设有第二吸入口及第二排出口,并于所述第二吸入口及第二排出口之间形成第二容液空间,且于所述第一吸入口、所述第一排出口、所述第二吸入口及所述第二排出口处均设有逆止阀;一导入管路,所述导入管路包含有第一导入管及第二导入管,所述第一导入管的一端连结于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一吸入口处,而所述第二导入管的一端连结于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一排出口处;一导回管路,所述导回管路包含有第一导回管及第二导回管,所述第一导回管连结于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二吸入口处,而所述第二导回管连结于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二排出口;一储液单元,所述储液单元为供应液体与接收回流液体的设备,所述储液单元分别连结所述第一导入管及所述第二导回管;一供液部,所述供液部对应向工作机提供液体,所述供液部分别连结所述第二导入管及所述第一导回管;一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设置连通于所述第二导入管与所述第二导回管之间,并于所述回流管上设有一控制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提供一双隔膜泵,所述双隔膜泵设置在一液体输送系统的导入管路及导回管路上,所述导入管路连结于储放液体的储液单元与需要液体的工作机之间,而所述导回管路连结于工作机回收液体处与所述储液单元之间;提供第一隔膜压力,所述导入管路连结于所述双隔膜泵第一隔膜的运动的路径上,并经第一隔膜压力而让储液单元中的液体导送至工作机;提供第二隔膜压力,所述导回管路连结于所述双隔膜泵第二隔膜的运动路径上,并经第二隔膜压力而让工作机回收液体处导送液体回流至所述储液单元;借此,让所述双隔膜泵中的气动机构带动双隔膜呈一压一缩而吸入口端及排出口端为一进一出的输送状态,使液体于输送与回送过程,能保持同压、均等流量(体积)的运送,达到均衡输送功效。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液体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密闭式);图2是本专利技术液体输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泵运行放大示意图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泵运行放大示意图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非密闭式);图6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A、液体输送系统;1、双隔膜泵;10、气动机构;101、进气部;102、作动杆;11、第一隔膜;12、第二隔膜;13、第一吸入口;14、第一排出口;15、第一容液空间;16、第二吸入口;17、第二排出口;18、第二容液空间;19、逆止阀;2、导入管路;21、第一导入管;22、第二导入管;3、导回管路;31、第一导回管;32、第二导回管;4、储液单元;5、供液部;6、回流管;61、控制阀;B、工作机;a、提供一液体输送系统;b、提供一双隔膜泵;c、提供第一隔膜压力;d、提供第二隔膜压力;现有技术:7、气动式泵;71、油墨料筒;8、印刷机;81、供墨管;82、供墨轮;83、集墨槽;84、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输送方法的步骤包括:/n步骤a:提供一液体输送系统,所述液体输送系统为能通过一导入管路连结输送一储液单元中的液体至一供液部,并通过与所述供液部连结一导回管路导送液体至所述储液单元的液体输送系统,所述液体输送系统对应供应液体至一工作机;/n步骤b:提供一双隔膜泵,所述双隔膜泵设置在所述液体输送系统中,让所述导入管路连结在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一隔膜的运动路径,所述导回管路连结在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二隔膜的运动路径;/n步骤c:提供所述第一隔膜压力,所述双隔膜泵施加压力于所述第一隔膜,让所述储液单元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导入管路并经过所述第一隔膜的运动路径而导送至所述供液部供所述工作机使用;/n步骤d:提供所述第二隔膜压力,所述双隔膜泵施加压力于所述第二隔膜,让所述供液部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导回管路并经过所述第二隔膜的运动路径导回至所述储液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输送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a:提供一液体输送系统,所述液体输送系统为能通过一导入管路连结输送一储液单元中的液体至一供液部,并通过与所述供液部连结一导回管路导送液体至所述储液单元的液体输送系统,所述液体输送系统对应供应液体至一工作机;
步骤b:提供一双隔膜泵,所述双隔膜泵设置在所述液体输送系统中,让所述导入管路连结在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一隔膜的运动路径,所述导回管路连结在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二隔膜的运动路径;
步骤c:提供所述第一隔膜压力,所述双隔膜泵施加压力于所述第一隔膜,让所述储液单元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导入管路并经过所述第一隔膜的运动路径而导送至所述供液部供所述工作机使用;
步骤d:提供所述第二隔膜压力,所述双隔膜泵施加压力于所述第二隔膜,让所述供液部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导回管路并经过所述第二隔膜的运动路径导回至所述储液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路与所述导回管路间通过一控制阀连通或隔离,当所述导入管路与所述导回管路连通时,能让所述导入管路中的液体回流至所述导回管路并导回所述储液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所述液体输送系统为密闭式液体输送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所述双隔膜泵为气动式双隔膜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路的管径与所述导回管路的管径相同。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聪
申请(专利权)人:李圣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