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潜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水面浮油污染治理技术的吸附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48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水面浮油污染治理技术的吸附球,属于浮油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它可以在吸油的同时还能把浮油层以上的光线导到浮油层以下,以让水生植物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保证水中氧气的含量,以免水生动物缺氧,通过高吸油性树脂来吸收浮油并通过引导棒将其引入内腔壳体中储存起来,可方便对浮油进行回收处理,避免资源的浪费,利用光导纤维对光的引导作用将浮油层以上的光线引导到浮油层以下,解决了光线无法穿过浮油层的问题,保证水生动植物正常的生存,同时利用平衡调节球来恢复吸附球的姿态,使得吸附球在随波浪飘荡的时候,其上光导纤维的末端依然能回复到浮油层的下方,进一步保证了对光线的有效引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面浮油污染治理技术的吸附球
本专利技术涉及浮油污染治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水面浮油污染治理技术的吸附球。
技术介绍
由于浮油污染日趋严重,己对海洋环境和人类生活构成威胁。80年代,一组海洋污染科学研究专家组对海洋污染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得出的结论之一-是石油是海洋中比比皆是的污染物。专家们对进人海洋中的石油来源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有45%的石油污染来自海洋运输,包括油泄漏事故;36%来自城市及工业废水排放。海上油田的井喷、油管破裂,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泥浆及钻屑,陆岸油田的含油污水、落地油的排海,陆岸贮油库、炼厂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的含油污水的排海,海上油运事故等都可造成石油对海洋的污染。海洋的石油污染必然形成海面浮油。水面浮油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还对水生的动、植物造成危害,主要原因是浮油遮住了阳光,无法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水中的含氧量降低,进而对水中的动物生存造成威胁,目前处理水面浮油的方法还主要是通过吸油毛毡来吸收,虽然能够解决浮油的问题,但是吸油的过程也需要耗费时间,在此期间内。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水面浮油污染治理技术的吸附球,它可以在吸油的同时还能把浮油层以上的光线导到浮油层以下,以让水生植物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保证水中氧气的含量,以免水生动物缺氧,通过高吸油性树脂来吸收浮油并通过引导棒将其引入内腔壳体中储存起来,可方便对浮油进行回收处理,避免资源的浪费,利用光导纤维对光的引导作用将浮油层以上的光线引导到浮油层以下,解决了光线无法穿过浮油层的问题,保证水生动植物正常的生存,同时利用平衡调节球来恢复吸附球的姿态,使得吸附球在随波浪飘荡的时候,其上光导纤维的末端依然能回复到浮油层的下方,进一步保证了对光线的有效引导。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水面浮油污染治理技术的吸附球,包括吸收层,所述吸收层为中空结构,所述吸收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腔壳体,所述内腔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内腔壳体的内壁镶嵌有引导棒,且引导棒贯穿内腔壳体并延伸至吸收层内,所述吸收层的下端侧壁开设有出油口,且出油口的中心线穿过吸收层的球心,所述出油口中螺纹连接有密封棒,所述内腔壳体的内壁中镶嵌有多个平衡调节球,且多个平衡调节球以出油口的中心线为环绕中心均匀分布,所述吸收层的外表面镶嵌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光线接收件,每个所述光线接收件上均连接有第一光导纤维,且第一光导纤维镶嵌于吸收层的内部,位于吸收层上部的所述第一光导纤维均向下延伸至密封棒的附近,且靠近密封棒处的第一光导纤维向外延伸出多根分散设置的第二光导纤维,多根所述第二光导纤维均贯穿吸收层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吸收层靠近密封棒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保护件,且第二光导纤维嵌设于保护件中设置。它可以在吸油的同时还能把浮油层以上的光线导到浮油层以下,以让水生植物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保证水中氧气的含量,以免水生动物缺氧,通过高吸油性树脂来吸收浮油并通过引导棒将其引入内腔壳体中储存起来,可方便对浮油进行回收处理,避免资源的浪费,利用光导纤维对光的引导作用将浮油层以上的光线引导到浮油层以下,解决了光线无法穿过浮油层的问题,保证水生动植物正常的生存,同时利用平衡调节球来恢复吸附球的姿态,使得吸附球在随波浪飘荡的时候,其上光导纤维的末端依然能回复到浮油层的下方,进一步保证了对光线的有效引导。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层包括骨架和浮油吸收料,所述骨架和浮油吸收料交错设置,骨架起到支撑的作用,浮油吸收料用来吸收浮油。进一步的,所述骨架为网状结构,且骨架采用防水树脂材料,避免骨架吸水后增加重量,而让吸附球下沉到水体中。进一步的,所述浮油吸收料填充于骨架的缝隙中,且浮油吸收料采用高吸油性树脂材料,它具有与高吸水性树脂基本相同的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不易老化、吸油速度快等特点。与传统吸油材料不同的是高吸油性树脂分子间具有三维交联网状结构,内部有一定的微孔。由于交联结构的存在,树脂在油中溶胀而不溶解,而油品则被包裹在网络结构中,从而达到吸油、储油的目的。高吸油性树脂的另一个优点是密度小于水、吸油时不吸水,无论是粒状固体型、水浆型还是包覆型,都可用来吸收海面浮油和处理工业含油废水。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棒为中空结构,且引导棒远离内腔壳体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多个漏油孔,浮油吸收料吸附进来的浮油顺着引导棒流进内腔壳体的内腔中,实现对浮油的储存,漏油孔可方便浮油的滴落。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调节球包括球壳,所述球壳为中空结构,所述球壳的中心处的侧壁转动连接有重心锤,且重心锤的形状为凸轮状,不管平衡调节球处在球体的哪个位置,在重力的作用下,重心锤都最终回复到竖直状态,由于重心锤的下端比其上端重,因此在重心锤回复竖直状态的过程中会给吸附球一个驱动力,使其恢复原状态,以让第二光导纤维处在浮油层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调节球的数量为八个,且多个平衡调节球关于出油口对称设置,八个平衡调节球分别处在八个方位上,这样可最大限度的平衡吸附球的球体,无论吸附球怎么随波飘荡都能恢复原位。进一步的,所述保护件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洁面层,二者起到保护第二光导纤维的作用,保护层可防止第二光导纤维被水生动物啃噬,洁面层可确保浮油不会覆盖住第二光导纤维的端口,保证光线能顺利射出。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采用树脂材料,所述洁面层采用透明的亚克力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光线接收件采用纳米自洁玻璃材料,能避免浮油把光线接收件覆盖住而阻挡光线的进入,且光线接收件的形状为球体状,这样能以最大面积接收到光线。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吸收层本方案可以在吸油的同时还能把浮油层以上的光线导到浮油层以下,以让水生植物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保证水中氧气的含量,以免水生动物缺氧,通过高吸油性树脂来吸收浮油并通过引导棒将其引入内腔壳体中储存起来,可方便对浮油进行回收处理,避免资源的浪费,利用光导纤维对光的引导作用将浮油层以上的光线引导到浮油层以下,解决了光线无法穿过浮油层的问题,保证水生动植物正常的生存,同时利用平衡调节球来恢复吸附球的姿态,使得吸附球在随波浪飘荡的时候,其上光导纤维的末端依然能回复到浮油层的下方,进一步保证了对光线的有效引导。(2)吸收层包括骨架和浮油吸收料,骨架和浮油吸收料交错设置,骨架起到支撑的作用,浮油吸收料用来吸收浮油。(3)骨架为网状结构,且骨架采用防水树脂材料,避免骨架吸水后增加重量,而让吸附球下沉到水体中。(4)浮油吸收料填充于骨架的缝隙中,且浮油吸收料采用高吸油性树脂材料,它具有与高吸水性树脂基本相同的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不易老化、吸油速度快等特点。与传统吸油材料不同的是高吸油性树脂分子间具有三维交联网状结构,内部有一定的微孔。由于交联结构的存在,树脂在油中溶胀而不溶解,而油品则被包裹在网络结构中,从而达到吸油、储油的目的。高吸油性树脂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水面浮油污染治理技术的吸附球,包括(1)吸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1)吸收层为中空结构,所述(1)吸收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腔壳体(2),所述内腔壳体(2)为中空结构,所述内腔壳体(2)的内壁镶嵌有引导棒(3),且引导棒(3)贯穿内腔壳体(2)并延伸至(1)吸收层内,所述(1)吸收层的下端侧壁开设有出油口,且出油口的中心线穿过(1)吸收层的球心,所述出油口中螺纹连接有密封棒(4),所述内腔壳体(2)的内壁中镶嵌有多个平衡调节球(5),且多个平衡调节球(5)以出油口的中心线为环绕中心均匀分布,所述(1)吸收层的外表面镶嵌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光线接收件(6),每个所述光线接收件(6)上均连接有第一光导纤维(7),且第一光导纤维(7)镶嵌于(1)吸收层的内部,位于(1)吸收层上部的所述第一光导纤维(7)均向下延伸至密封棒(4)的附近,且靠近密封棒(4)处的第一光导纤维(7)向外延伸出多根分散设置的第二光导纤维(8),多根所述第二光导纤维(8)均贯穿(1)吸收层并延伸至外部,所述(1)吸收层靠近密封棒(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保护件(9),且第二光导纤维(8)嵌设于保护件(9)中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面浮油污染治理技术的吸附球,包括(1)吸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1)吸收层为中空结构,所述(1)吸收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腔壳体(2),所述内腔壳体(2)为中空结构,所述内腔壳体(2)的内壁镶嵌有引导棒(3),且引导棒(3)贯穿内腔壳体(2)并延伸至(1)吸收层内,所述(1)吸收层的下端侧壁开设有出油口,且出油口的中心线穿过(1)吸收层的球心,所述出油口中螺纹连接有密封棒(4),所述内腔壳体(2)的内壁中镶嵌有多个平衡调节球(5),且多个平衡调节球(5)以出油口的中心线为环绕中心均匀分布,所述(1)吸收层的外表面镶嵌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光线接收件(6),每个所述光线接收件(6)上均连接有第一光导纤维(7),且第一光导纤维(7)镶嵌于(1)吸收层的内部,位于(1)吸收层上部的所述第一光导纤维(7)均向下延伸至密封棒(4)的附近,且靠近密封棒(4)处的第一光导纤维(7)向外延伸出多根分散设置的第二光导纤维(8),多根所述第二光导纤维(8)均贯穿(1)吸收层并延伸至外部,所述(1)吸收层靠近密封棒(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保护件(9),且第二光导纤维(8)嵌设于保护件(9)中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面浮油污染治理技术的吸附球,其特征在于:所述(1)吸收层包括骨架(101)和浮油吸收料(102),所述骨架(101)和浮油吸收料(102)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水面浮油污染治理技术的吸附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01)为网状结构,且骨架(101)采用防水树脂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潜禹言士张振娜
申请(专利权)人:郭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