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注塑薄膜加饰件透光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32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加工领域,公开一种双色注塑薄膜加饰件透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高压成型;S2、冲裁;S3、放置;S4、双色注塑;S5、CNC铣销;S6、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色注塑薄膜加饰件透光工艺,通过回转旋转注塑机,当完成一侧注射后,转盘旋转模具,实现另一侧注射,无需通过多台设备的协作完成多色制品,节省产品在多台设备中的平移时间及二次成型放置工序,减少整体运行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旋转平台两侧产品可同时注塑生产,也可实现两套产品的同时生产,进而提升产能;无需购置多套注塑设备,降低购置成本,同时节省设备的占用空间;双色注塑产品一次成型,使得产品的收缩程度大大降低,大幅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提升制品的附加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色注塑薄膜加饰件透光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双色注塑薄膜加饰件透光工艺。
技术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其分别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与剖视图,该汽车内饰件的主体部分1主要由非透光材料注塑而成,主体部分1的特定位置设置有透光区域2,透光区域2通过透明PC料注塑而成。为保证透光区域2表面的硬度及美观性,通常会在透光区域2的外表面附着IML薄膜3,并在IML薄膜3上设置透光纹理。当光源从透光区域2内侧点亮时,光线能够依次通过透光区域2及透光纹理,以在IML薄膜3的表面形成光纹理。然而,上述结构的汽车内饰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二次成型,且中间需要二次放置工序,延长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益。另外,整个工艺流程需要多台注塑设备协作完成,增加了多套设备的购置成本,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双色注塑薄膜加饰件透光工艺,能够提升汽车内饰件加工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并降低设备购置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双色注塑薄膜加饰件透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高压成型,将印刷UV固化后透光纹理的IML片材按照正确位置固定于高压成型模具上,进行高压吸附成型;S2、冲裁,将高压成型后的IML片材放置于冲裁模具型芯上,进行冲切,模切成型;S3、放置,将冲裁完成的IML片材按照定位放置于双色注塑机的第一次注射的动模仁上;S4、双色注塑,先将注塑动模与定模合模,从定模部分热流道浇嘴注射树胶PC,使树胶PC与IML片材黏结融合在一起;然后双色注塑机的转盘旋转180°,以使注塑动模与定模再次合模,另一侧从定模部分热流道浇嘴注射树胶PC/ABS,使树胶PC/ABS与树胶PC黏结融合在一起;最后取出注塑完成的产品,剪去料头;S5、CNC铣销,将注塑完成的产品正确放置在CNC工装上,对注塑延边区域进行铣销;S6、成品,将铣销后的产品及导光板安装骨架进行热铆焊接,保压时间为5s;焊接完成后,点亮导光板,产品通过透光区域面映射出透光纹理及光学性能。作为优选,步骤S1中,加热温度为350℃,成型时间为35s。作为优选,步骤S4中,树胶PC料温度为290℃,树胶PC/ABS料温度为265℃,注射压力为90Mpa,保压时间为3s,注射速度为35m/s。作为优选,步骤S5中,刀径为进给量为2500mm/s,转速为26000r/s。作为优选,步骤S6中,焊接温度为260℃。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1、通过回转旋转注塑机,当完成一侧注射后,转盘旋转模具,实现另一侧注射,无需通过多台设备的协作完成多色制品,节省产品在多台设备中的平移时间以及二次成型放置工序,以减少整体运行周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2、旋转平台两侧产品可同时注塑生产,也可实现两套产品的同时生产,进一步提升产能;3、无需购置多套注塑设备,降低了购置成本,同时节省设备的占用空间;4、双色注塑产品一次成型,使得产品的收缩程度大大降低,大幅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从而提升制品的附加值。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件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主体部分;2、透光区域;3、IML薄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色注塑薄膜加饰件透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高压成型,将印刷UV固化后透光纹理的IML片材按照正确位置固定于高压成型模具上,进行高压吸附成型;S2、冲裁,将高压成型后的IML片材放置于冲裁模具型芯上,进行冲切,模切成型;S3、放置,将冲裁完成的IML片材按照定位放置于双色注塑机的第一次注射的动模仁上;S4、双色注塑,先将注塑动模与定模合模,从定模部分热流道浇嘴注射树胶PC,使树胶PC与IML片材黏结融合在一起;然后双色注塑机的转盘旋转180°,以使注塑动模与定模再次合模,另一侧从定模部分热流道浇嘴注射树胶PC/ABS,使树胶PC/ABS与树胶PC黏结融合在一起;最后取出注塑完成的产品,剪去料头;S5、CNC铣销,将注塑完成的产品正确放置在CNC工装上,对注塑延边区域进行铣销;S6、成品,将铣销后的产品及导光板安装骨架进行热铆焊接,保压时间为5s;焊接完成后,点亮导光板,产品通过透光区域2面映射出透光纹理及光学性能。其中,步骤S4中,合模装置包括转盘旋转模板,可进行回转。当完成一侧注射后,转盘旋转模具,以实现另一侧注射。实现旋转的精确回转定位、减少运行周期以及整体性能的稳定可靠性是回转旋转注塑机(即双色注塑机)的核心。更进一步的,步骤S1中,加热温度为350℃,成型时间为35s。更进一步的,步骤S4中,树胶PC料温度为290℃,树胶PC/ABS料温度为265℃,注射压力为90Mpa,保压时间为3s,注射速度为35m/s。更进一步的,步骤S5中,刀径为进给量为2500mm/s,转速为26000r/s。更进一步的,步骤S6中,焊接温度为26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回转旋转注塑机,当完成一侧注射后,转盘旋转模具,实现另一侧注射,无需通过多台设备的协作完成多色制品,节省产品在多台设备中的平移时间以及二次成型放置工序,以减少整体运行周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旋转平台两侧产品可同时注塑生产,也可实现两套产品的同时生产,进一步提升产能。无需购置多套注塑设备,降低了购置成本,同时节省设备的占用空间。双色注塑产品一次成型,使得产品的收缩程度大大降低,大幅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从而提升制品的附加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色注塑薄膜加饰件透光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高压成型,将印刷UV固化后透光纹理的IML片材按照正确位置固定于高压成型模具上,进行高压吸附成型;/nS2、冲裁,将高压成型后的IML片材放置于冲裁模具型芯上,进行冲切,模切成型;/nS3、放置,将冲裁完成的IML片材按照定位放置于双色注塑机的第一次注射的动模仁上;/nS4、双色注塑,先将注塑动模与定模合模,从定模部分热流道浇嘴注射树胶PC,使树胶PC与IML片材黏结融合在一起;然后双色注塑机的转盘旋转180°,以使注塑动模与定模再次合模,另一侧从定模部分热流道浇嘴注射树胶PC/ABS,使树胶PC/ABS与树胶PC黏结融合在一起;最后取出注塑完成的产品,剪去料头;/nS5、CNC铣销,将注塑完成的产品正确放置在CNC工装上,对注塑延边区域进行铣销;/nS6、成品,将铣销后的产品及导光板安装骨架进行热铆焊接,保压时间为5s;焊接完成后,点亮导光板,产品通过透光区域(2)面映射出透光纹理及光学性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注塑薄膜加饰件透光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高压成型,将印刷UV固化后透光纹理的IML片材按照正确位置固定于高压成型模具上,进行高压吸附成型;
S2、冲裁,将高压成型后的IML片材放置于冲裁模具型芯上,进行冲切,模切成型;
S3、放置,将冲裁完成的IML片材按照定位放置于双色注塑机的第一次注射的动模仁上;
S4、双色注塑,先将注塑动模与定模合模,从定模部分热流道浇嘴注射树胶PC,使树胶PC与IML片材黏结融合在一起;然后双色注塑机的转盘旋转180°,以使注塑动模与定模再次合模,另一侧从定模部分热流道浇嘴注射树胶PC/ABS,使树胶PC/ABS与树胶PC黏结融合在一起;最后取出注塑完成的产品,剪去料头;
S5、CNC铣销,将注塑完成的产品正确放置在CNC工装上,对注塑延边区域进行铣销;
S6、成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飞龙戴晓东夏永远何云余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劳伦斯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