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16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等静压强度优异的单元结构的蜂窝结构体。该蜂窝结构体包括:多个棱柱状的蜂窝单元(4)、以及将多个蜂窝单元(4)的侧面彼此接合的接合层(14),多个蜂窝单元(4)各自具有配设成包围多个隔室(2)的多孔质的隔壁(1),在蜂窝单元(4)的与隔室(2)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隔室(2)的形状为六边形,多个蜂窝单元(4)包括第一蜂窝单元(4a)和第二蜂窝单元(4b),构成为:在第一蜂窝单元(4a)中的隔室(2)内虚拟绘制的一个对角线的延长线(T1)和在第二蜂窝单元(4b)中的隔室(2)内虚拟绘制的一个对角线的延长线(T2)正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窝结构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多个蜂窝单元利用接合层进行接合得到的单元结构的蜂窝结构体。更详细而言,涉及等静压强度优异的单元结构的蜂窝结构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整个社会中针对环境问题的意识提高,在使燃料燃烧而产生动力的
中,开发出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废气中除去氮氧化物等有害成分的各种技术。例如,开发出从汽车的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除去氮氧化物等有害成分的各种技术。在像这样除去废气中的有害成分时,通常使用催化剂使有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变化为比较无害的其他成分。并且,作为供废气净化用的催化剂负载的催化剂载体,使用蜂窝结构体。另外,在内燃机的燃烧而排出的废气中包含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以及烟灰等粒子状物质。以下,有时将粒子状物质称为“PM”。PM是“ParticulateMatter”的简称。例如,与从汽油发动机排出的PM的除去相关的限制在全球都变得严格,作为用于除去PM的过滤器,使用蜂窝结构体。作为蜂窝结构体的材料,特别优选使用耐热性、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碳化硅(SiC)、堇青石、钛酸铝(AT)等陶瓷材料。以往,作为上述蜂窝结构体,提出了如下蜂窝结构体,该蜂窝结构体具备具有区划形成多个隔室的多孔质的隔壁的蜂窝结构部,该多个隔室从流入端面延伸至流出端面,形成流体的流路。另外,作为蜂窝结构体,例如还提出了将多个蜂窝单元接合而形成的单元结构的蜂窝结构体(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即,将多个蜂窝过滤器组合来制造1个陶瓷过滤器集合体。陶瓷过滤器集合体中,借助陶瓷质密封材料层而彼此接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1/23069号
技术实现思路
在以往的单元结构的蜂窝结构体中,作为各蜂窝单元中的隔室的形状(具体为与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面中的隔室的形状),例如可以举出四边形、六边形等。此处,由隔室的形状为六边形的蜂窝单元构成的单元结构的蜂窝结构体存在如下问题,即,等静压强度(Isostaticstrength)较低。例如,作为废气净化用部件进行使用的蜂窝结构体有时以收纳于金属壳体等罐体内的状态进行使用。有时将蜂窝结构体收纳于金属壳体等罐体内被称为装罐(canning)。在对蜂窝结构体进行装罐时,隔着垫片等把持部件而向蜂窝结构体的外周面施加面压,将其把持于罐体内。由隔室的形状为六边形的蜂窝单元构成的单元结构的蜂窝结构体在像这样的装罐时,有时会因对蜂窝结构体的外周面施加的压缩面压而破损。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实施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等静压强度优异的单元结构的蜂窝结构体。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示出的蜂窝结构体。[1]一种蜂窝结构体,其中,具备:多个棱柱状的蜂窝单元;接合层,该接合层将多个所述蜂窝单元的侧面彼此接合;以及外周壁,该外周壁配设成围绕蜂窝单元接合体的外周,该蜂窝单元接合体是将所述蜂窝单元以呈格子状排列的状态利用所述接合层进行接合得到的,多个所述蜂窝单元各自具有配设成包围从第一端面延伸至第二端面的多个隔室的多孔质的隔壁,多个所述蜂窝单元各自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除了该蜂窝单元的最外周以外的所述隔室的形状为六边形,多个所述蜂窝单元包括第一蜂窝单元和第二蜂窝单元,构成为:所述第二蜂窝单元在利用所述接合层进行接合得到的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的状态下,所述截面中的所述隔室的形状、所述隔室的大小及多个所述隔室隔着所述隔壁而排列的所述隔室的排列方向中的至少1者与所述第一蜂窝单元不同,并且,在所述第一蜂窝单元中的六边形的所述隔室内虚拟绘制的一个对角线的延长线和在所述第二蜂窝单元中的六边形的所述隔室内虚拟绘制的一个对角线的延长线正交。[2]根据[1]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所述第二蜂窝单元的个数N2相对于构成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的所述蜂窝单元的总个数Nall的比值的百分率为10~50%。[3]根据[1]或[2]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在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中,与所述第二蜂窝单元的侧面相邻配置的所述蜂窝单元全部为所述第一蜂窝单元。[4]根据[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在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中,所述第二蜂窝单元的个数N2为所述第一蜂窝单元的个数N1以下,在从所述第一端面侧观察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时,所述第二蜂窝单元至少存在于以该蜂窝单元接合体的所述第一端面侧的最外周为起点的、所述第一端面的外径的20%的区域。[5]根据[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在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中,所述第二蜂窝单元的个数N2为所述第一蜂窝单元的个数N1以下,在从所述第一端面侧观察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时,所述第二蜂窝单元至少存在于以该蜂窝单元接合体的所述第一端面侧的重心为起点的、所述第一端面的外径的40%的区域。[6]根据[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在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中,所述第二蜂窝单元的个数N2为所述第一蜂窝单元的个数N1以下,在从所述第一端面侧观察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时,所述第二蜂窝单元仅存在于以该蜂窝单元接合体的所述第一端面侧的最外周为起点的、所述第一端面的外径的20%的区域。[7]根据[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多个所述蜂窝单元各自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除了该蜂窝单元的最外周以外的所述隔室的形状为正六边形。[8]根据[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在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中,在从所述第一端面侧观察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时,除了配置于该蜂窝单元接合体的最外周的所述蜂窝单元以外的所述蜂窝单元的形状为四边形或六边形。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蜂窝结构体发挥出等静压强度优异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蜂窝结构体能够有效地抑制例如将蜂窝结构体收纳于作为框体的罐体内时由施加于该蜂窝结构体的压缩面压所导致的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蜂窝结构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从第一端面侧观察得到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蜂窝结构体的第一端面的俯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的A-A’截面的截面图。图4是将图2的P所示的范围放大得到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蜂窝结构体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面的俯视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蜂窝结构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面中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蜂窝结构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面中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蜂窝结构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面中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符号说明1、21、41:隔壁,2、22、42:隔室,2a、22a、42a:流入隔室,2b、22b、42b:流出隔室,4、24、44:蜂窝单元,4a、44a:第一蜂窝单元,4b、24b、44b:第二蜂窝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结构体,其中,具备:/n多个棱柱状的蜂窝单元;/n接合层,该接合层将多个所述蜂窝单元的侧面彼此接合;以及/n外周壁,该外周壁配设成围绕蜂窝单元接合体的外周,该蜂窝单元接合体是将所述蜂窝单元以呈格子状排列的状态利用所述接合层进行接合得到的,/n多个所述蜂窝单元各自具有配设成包围从第一端面延伸至第二端面的多个隔室的多孔质的隔壁,/n多个所述蜂窝单元各自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除了该蜂窝单元的最外周以外的所述隔室的形状为六边形,/n多个所述蜂窝单元包括第一蜂窝单元和第二蜂窝单元,构成为:/n所述第二蜂窝单元在利用所述接合层进行接合得到的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的状态下,所述截面中的所述隔室的形状、所述隔室的大小及多个所述隔室隔着所述隔壁而排列的所述隔室的排列方向中的至少1者与所述第一蜂窝单元不同,/n并且,在所述第一蜂窝单元中的六边形的所述隔室内虚拟绘制的一个对角线的延长线和在所述第二蜂窝单元中的六边形的所述隔室内虚拟绘制的一个对角线的延长线正交。/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8 JP 2019-0623411.一种蜂窝结构体,其中,具备:
多个棱柱状的蜂窝单元;
接合层,该接合层将多个所述蜂窝单元的侧面彼此接合;以及
外周壁,该外周壁配设成围绕蜂窝单元接合体的外周,该蜂窝单元接合体是将所述蜂窝单元以呈格子状排列的状态利用所述接合层进行接合得到的,
多个所述蜂窝单元各自具有配设成包围从第一端面延伸至第二端面的多个隔室的多孔质的隔壁,
多个所述蜂窝单元各自在与所述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除了该蜂窝单元的最外周以外的所述隔室的形状为六边形,
多个所述蜂窝单元包括第一蜂窝单元和第二蜂窝单元,构成为:
所述第二蜂窝单元在利用所述接合层进行接合得到的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的状态下,所述截面中的所述隔室的形状、所述隔室的大小及多个所述隔室隔着所述隔壁而排列的所述隔室的排列方向中的至少1者与所述第一蜂窝单元不同,
并且,在所述第一蜂窝单元中的六边形的所述隔室内虚拟绘制的一个对角线的延长线和在所述第二蜂窝单元中的六边形的所述隔室内虚拟绘制的一个对角线的延长线正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
所述第二蜂窝单元的个数N2相对于构成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的所述蜂窝单元的总个数Nall的比值的百分率为1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蜂窝单元接合体中,与所述第二蜂窝单元的侧面相邻配置的所述蜂窝单元全部为所述第一蜂窝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博隆栗本雄大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