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816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蜂窝结构体是多个多孔质蜂窝单元借助接合材料层结合而构成的,用于微粒捕集过滤器,该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以与磨削加工余量相对应地增厚的方式形成多孔质蜂窝单元的外周壁的工序,对以与磨削加工余量相对应地增厚的方式形成有外周壁的多孔质蜂窝单元进行干燥的工序,对干燥后的多孔质蜂窝单元进行烧成的工序,将烧成后的多孔质蜂窝单元的外周壁的磨削加工余量磨削除去的工序,以及针对磨削加工余量被磨削除去后的多个多孔质蜂窝单元,在各个多孔质蜂窝单元的被接合面间涂布接合材料而使接合材料层介于其间,从而将各个多孔质蜂窝单元接合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能够以良好的生产效率制造耐热冲击性良好的蜂窝结构体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内燃机中,为了对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废气中包含的微粒进行捕集而安装有柴油颗粒过滤器(DPF)。另外,为了对来自汽油发动机的废气中包含的微粒进行捕集,也有时安装汽油颗粒过滤器(GPF)。该DPF及GPF有通过将多个碳化硅(SiC)等多孔质的蜂窝单元利用粘接材料进行接合而形成的产品,结构为:对将多个蜂窝单元接合得到的单元接合体的外周进行磨削,成型为圆形、椭圆形等适当形状的蜂窝结构体,然后,在外周面被覆涂覆材料。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多个多孔质的蜂窝单元利用粘接材料进行接合,制作单元接合体。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如图1所示,使多个多孔质的蜂窝单元10沿着L字型的托板30并隔着粘接剂层20进行堆叠,在成为所期望的层叠结构后,对整体进行加压。由此,制作多孔质的蜂窝单元10纵横层叠的单元接合体(蜂窝结构体40)。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626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制作图1所示的蜂窝单元10的接合体时,如果多个蜂窝单元10在外形上具有偏差,则如图2所示,接合用的粘接剂层20的宽度有可能产生偏差。另外,如图3所示,相邻的蜂窝单元10的配置有可能错离。像这样的粘接剂层20的宽度偏差及蜂窝单元10的配置错离是导致热传递变化的原因之一,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即,作为包含SiC材料的DPF或GPF的特征的耐热冲击性降低。另外,蜂窝单元10的外形偏差主要是因为蜂窝单元10在烧成工序中收缩而产生的,因此,存在为了改善蜂窝单元10的外形偏差而必须以延长烧成时间等降低生产效率的方式来应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以良好的生产效率制造耐热冲击性良好的蜂窝结构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与磨削加工余量相对应地增厚的方式形成各多孔质蜂窝单元的外周壁并在实施干燥及烧成后,将该磨削加工余量磨削除去,将此时的多孔质蜂窝单元层叠并接合,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即,本专利技术如下确定。一种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蜂窝结构体是多个多孔质蜂窝单元借助接合材料层结合而构成的,该多孔质蜂窝单元具有区划形成多个隔室的包含SiC材料的隔壁和位于最外周的外周壁,该多个隔室形成流体的流路,并从作为流体的流入侧的端面的流入端面延伸至作为流体的流出侧的端面的流出端面,且该蜂窝结构体用于微粒捕集过滤器,所述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以与磨削加工余量相对应地增厚的方式形成所述多孔质蜂窝单元的外周壁的工序、对以与磨削加工余量相对应地增厚的方式形成有所述外周壁的多孔质蜂窝单元进行干燥的工序、对所述干燥后的多孔质蜂窝单元进行烧成的工序、将所述烧成后的多孔质蜂窝单元的外周壁的所述磨削加工余量磨削除去的工序、以及针对所述磨削加工余量被磨削除去后的多个多孔质蜂窝单元,在各个多孔质蜂窝单元的被接合面间涂布接合材料而使所述接合材料层介于其间,从而将各个多孔质蜂窝单元接合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以良好的生产效率制造耐热冲击性良好的蜂窝结构体的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以往的蜂窝单元及将蜂窝单元接合而制造单元接合体的方案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以往的单元接合体中的粘接剂层的宽度偏差的外观观察照片。图3是表示以往的单元接合体中的蜂窝单元的配置错离的外观观察照片。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外观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以与磨削加工余量相对应地增厚的方式形成有外周壁的多孔质蜂窝单元的外观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磨削加工余量被磨削除去后的多孔质蜂窝单元的外观示意图。图7是在旋转轴的前端设置有圆盘状的磨石的构成的磨削工具的外观示意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所涉及的多孔质蜂窝单元中的距离L的测定位置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0、50、60…多孔质蜂窝单元,20…粘接剂层,30…托板,40、100…蜂窝结构体,51…隔室,52…隔壁,53、55…外周壁,54…接合材料层,61…磨削加工余量,70…旋转轴,71…磨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进行解释,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就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加以各种变更、修正、改良。(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图4中示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蜂窝结构体100的外观示意图。蜂窝结构体100是多个多孔质蜂窝单元50借助接合材料层54结合而构成的,该多孔质蜂窝单元50具有区划形成多个隔室51的包含SiC材料的隔壁52和位于最外周的外周壁53,该多个隔室51形成流体的流路,并从作为流体的流入侧的端面的流入端面延伸至作为流体的流出侧的端面的流出端面。此处,SiC材料是指以SiC(碳化硅)为主成分的材料,例如包括:像重结晶SiC那样仅包含SiC的材料、Si-SiC系复合材料、堇青石(Cordierite)-SiC系复合材料、金属硅含浸SiC等。关于蜂窝结构体100,在对外周进行磨削而成型为圆形、椭圆形等适当形状后,在外周面被覆涂覆材料,作为柴油发动机颗粒过滤器(DPF)或汽油颗粒过滤器(GPF)等微粒捕集过滤器进行使用。通过在蜂窝结构体100的形成流体的流路的隔室51的流入端面或流出端面设置封孔部,能够对废气中的微粒(碳微粒等)进行捕集。封孔部可以在任意阶段设置,不过,通过在对多孔质蜂窝单元50进行烧成之前设置封孔部,使得烧成中封孔部和隔壁52烧结,所以更加理想。关于蜂窝结构体100,可以进一步在区划形成多个隔室51的包含SiC材料的隔壁52的表面或内部设置催化剂。催化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蜂窝结构体100的使用目的及用途而适当选择。例如,可以举出贵金属系催化剂或除此以外的催化剂。作为贵金属系催化剂,可例示:将铂(Pt)、钯(Pd)、铑(Rh)等贵金属负载于氧化铝细孔表面且包含二氧化铈、氧化锆等助催化剂的三元催化剂及氧化催化剂、或者包含碱土金属和铂作为氮氧化物(NOx)的吸储成分的NOx吸储还原催化剂(LNT催化剂)。作为不使用贵金属的催化剂,可例示:包含铜置换或铁置换沸石的NOx选择还原催化剂(SCR催化剂)等。另外,可以使用选自由这些催化剂构成的组中的2种以上催化剂。应予说明,催化剂的负载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按照以往将催化剂负载于蜂窝结构体100的负载方法来进行。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首先,制作图5所示的多孔质蜂窝单元60。多孔质蜂窝单元60以与磨削加工余量61相对应地增厚的方式形成有外周壁55。作为多孔质蜂窝单元60的制造工序,首先,在包含SiC材料的陶瓷原料中添加粘合剂、分散剂(表面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蜂窝结构体是多个多孔质蜂窝单元借助接合材料层结合而构成的,该多孔质蜂窝单元具有区划形成多个隔室的包含SiC材料的隔壁和位于最外周的外周壁,该多个隔室形成流体的流路,并从作为流体的流入侧的端面的流入端面延伸至作为流体的流出侧的端面的流出端面,且该蜂窝结构体用于微粒捕集过滤器,/n所述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n以与磨削加工余量相对应地增厚的方式形成所述多孔质蜂窝单元的外周壁的工序、/n对以与磨削加工余量相对应地增厚的方式形成有所述外周壁的多孔质蜂窝单元进行干燥的工序、/n对所述干燥后的多孔质蜂窝单元进行烧成的工序、/n将所述烧成后的多孔质蜂窝单元的外周壁的所述磨削加工余量磨削除去的工序、以及/n针对所述磨削加工余量被磨削除去后的多个多孔质蜂窝单元,在各个多孔质蜂窝单元的被接合面间涂布接合材料而使所述接合材料层介于其间,从而将各个多孔质蜂窝单元接合的工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7 JP 2019-0617571.一种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蜂窝结构体是多个多孔质蜂窝单元借助接合材料层结合而构成的,该多孔质蜂窝单元具有区划形成多个隔室的包含SiC材料的隔壁和位于最外周的外周壁,该多个隔室形成流体的流路,并从作为流体的流入侧的端面的流入端面延伸至作为流体的流出侧的端面的流出端面,且该蜂窝结构体用于微粒捕集过滤器,
所述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以与磨削加工余量相对应地增厚的方式形成所述多孔质蜂窝单元的外周壁的工序、
对以与磨削加工余量相对应地增厚的方式形成有所述外周壁的多孔质蜂窝单元进行干燥的工序、
对所述干燥后的多孔质蜂窝单元进行烧成的工序、
将所述烧成后的多孔质蜂窝单元的外周壁的所述磨削加工余量磨削除去的工序、以及
针对所述磨削加工余量被磨削除去后的多个多孔质蜂窝单元,在各个多孔质蜂窝单元的被接合面间涂布接合材料而使所述接合材料层介于其间,从而将各个多孔质蜂窝单元接合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冈昌辉板津研井上纯田渕善隆铃木道生南谷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