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溶菌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敷料制备及创面愈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8141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氧化石墨烯‑溶菌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敷料制备及创面愈合方法,尤其是氧化石墨烯‑溶菌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敷料制备,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氧化石墨烯膜:氧化石墨烯膜购买自南京先锋纳米有限公司(货号:100027,CAS号:7440‑44‑0,参数:尺寸:9x9cm厚度:约25微米);S2制备氧化石墨烯‑多巴胺膜:在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31.14g tris盐酸溶解,得到的tris溶液中加入多巴胺粉200mg,得到tris‑多巴胺溶液,浓度为2mg/mL,pH值为8.5。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成功制备氧化石墨烯‑溶菌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敷料的基础上,D组样品较好地实现了抗菌作用和促生长作用,对创面愈合有很大的益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化石墨烯-溶菌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敷料制备及创面愈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氧化石墨烯
,尤其涉及氧化石墨烯-溶菌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敷料制备及创面愈合方法。
技术介绍
溶菌酶是一种单体蛋白分子,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抗炎、抗病毒、杀菌、抗组胺等一系列生物活性。它一直是一种流行的抗菌剂。溶菌酶虽然能够通过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降解肽聚糖而有效杀死革兰氏阳性菌,但由于溶菌酶不能穿透外膜作用于目标的肽聚糖层,因此对革兰氏阴性菌杀菌作用较弱。溶菌酶的另一个局限性在于其化学结构不稳定且易失活,因此溶菌酶通常以微球囊形式或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据报道,各种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可以分别在不同动态阶段发挥关键部分,包括迁移,增殖及血管生成。本文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为模型因子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修饰,以增强创面愈合效果。由17kda多肽组成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细胞增殖的主要促进因子,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愈合和骨折的修复。考虑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如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氧化石墨烯-溶菌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敷料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准备A组氧化石墨烯膜:氧化石墨烯膜购买自南京先锋纳米有限公司(货号:100027,CAS号:7440-44-0,参数:尺寸:9x9cm厚度:约25微米);/nS2制备氧化石墨烯-多巴胺膜:/nS21在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31.14g tris盐酸溶解,得到的tris溶液中加入多巴胺粉200mg,得到tris-多巴胺溶液,浓度为2mg/mL,pH值为8.5;/nS22将S1中的氧化石墨烯膜浸泡在上述溶液中12h后,将混合物转移到振动筛中,在37℃下以100r/min的速度振动;/nS3制备B组氧化...

【技术特征摘要】
1.氧化石墨烯-溶菌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敷料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A组氧化石墨烯膜:氧化石墨烯膜购买自南京先锋纳米有限公司(货号:100027,CAS号:7440-44-0,参数:尺寸:9x9cm厚度:约25微米);
S2制备氧化石墨烯-多巴胺膜:
S21在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31.14gtris盐酸溶解,得到的tris溶液中加入多巴胺粉200mg,得到tris-多巴胺溶液,浓度为2mg/mL,pH值为8.5;
S22将S1中的氧化石墨烯膜浸泡在上述溶液中12h后,将混合物转移到振动筛中,在37℃下以100r/min的速度振动;
S3制备B组氧化石墨烯-溶菌酶样品:
先将达托霉素粉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备10m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溶液,再将S1中的氧化石墨烯样品,经去离子水仔细清洗,孵育在达托霉素水溶液中,其中孵育温度37℃;震动速度:100r/min;孵化时间,12h;
S4制备C组氧化石墨烯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将S2中制备好的氧化石墨烯-多巴胺膜,溶解在10μ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中,孵育温度37℃;震动速度:100r/min;孵化时间,12h;
S5制备D组氧化石墨烯-溶菌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将氧化石墨烯膜-多巴胺加入到S3和S4步骤中相同浓度的达托霉素+表皮生长因子混合物中,孵育温度37℃;震动速度:100r/min;孵化时间,12h,制备得氧化石墨烯-溶菌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氧化石墨烯-溶菌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敷料的创面愈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结构:将A组和D组样品进行喷金,并彻底干燥,然后用扫描电镜仪器在真空中观察得到的薄膜,详细地拍摄孔径结构;
S2傅里叶红外光谱观察材料合成成分:将制备的样品在600cm-1-4000cm-1波数范围内,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量表征其化学结构;
S3接触角测试仪观察材料亲疏水性:ABCD四组样本被放置水平,每个材料表面均滴1μL去离子水,封闭静置12h,用形成的液滴测量接触角,每个样品测试三次,得到平均角度值;
S4评估材料体外抗菌性:将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菌体培养、扩增至1×109CFU/mL的密度,再经LB稀释至1×104CFU/mL的密度,提取100mL菌液。采用96孔板,将ABCD每个样本放置3个孔,每孔滴入200μL菌液,孵化24小时,37℃孵化温度。采用分光光度计评估菌液变化,细菌原液标准OD值设为0.7,24h后再次行OD值检测,观察不同材料对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代君李东张涛彭晶晶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