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13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药,所述方药以桃仁、红花、赤芍、泽兰为君药,力主活血化瘀,去肝络瘀滞;臣药以柴胡、郁金、川芎、枳壳疏肝行气,畅肝络气滞,佐以当归、生地养血补肝,生麦芽、白术、茵陈疏肝升发胃气、健脾化湿和胃,结合牛膝活血兼养肝络气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对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胆汁淤积和凝血功能等临床指标改善显著,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现有的熊去氧胆酸等西药治疗,并具有依从性好,用量少、见效快、副作用少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药,属于中药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婴儿肝病中常见疾病,目前已成为中国儿童肝病的首位住院原因。若胆汁淤积持续不缓解,可加速肝细胞损害,随病程进展而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危及患儿健康及生命。胆汁淤积一般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原因复杂,与早产、感染、遗传代谢等因素相关。西医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效疗法,病情严重时需肝移植治疗。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以肝络病理论为指导,对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予以中药干预治疗,可以缓解胆汁淤积状态,改善肝功能,促进病情康复。何强等人在《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儿童胆管消失综合征》(中华中医药杂志,第35卷,第4期,1853-1856)一文中以“当归9g,红花9g,桃仁9g,赤芍15g,柴胡9g,郁金9g,泽兰9g,川芎9g,丹参15g,太子参9g,茯苓9g,白术9g,炙黄芪9g,莪术6g,三棱6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另予青黛0.3g,血竭0.3g,明矾0.3g,琥珀0.3g分冲”治疗湿毒蕴络、气滞血瘀型黄疸,该方以验方青黛、血竭、明矾、琥珀为中心,重点在于清肝络热毒、通肝络瘀滞,用于肝络受损但肝络气血尚足,以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为主治疗对象,方中使用的明矾等药味以及青黛、血竭、明矾和琥珀的冲服方法并不适于婴儿使用。目前,尚且没有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病的药物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药,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茵陈10-20g、柴胡5-15g、枳壳5-15g、川芎5-15g、生麦芽5-15g、桃仁1-10g、红花1-10g、赤芍10-20g、牛膝5-15g、泽兰1-10g、当归5-15g、生地5-15g、白术5-15g、郁金5-15g。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茵陈10-15g、柴胡5-10g、枳壳5-10g、川芎5-10g、生麦芽5-10g、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0-15g、牛膝5-10g、泽兰1-5g、当归5-10g、生地5-10g、白术5-10g、郁金5-10g。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茵陈12g、柴胡9g、枳壳9g、川芎9g、生麦芽9g、桃仁3g、红花3g、赤芍12g、牛膝9g、泽兰3g、当归6g、生地6g、白术9g、郁金9g。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的剂型为口服制剂,所述口服制剂选自汤剂、口服液或糖浆剂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中药在制备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属于中医“胎疸”范畴。根据《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胎黄(修订)》(顾敏勇,杨燕,孙彦丽,尚扬,胡旭升.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胎黄(修订)[J].中医儿科杂志,2018,14(02):5-9),临床上将胎疸分为三型,包括湿热郁蒸证、寒湿阻滞证和瘀积发黄证。其中瘀积发黄证,表现为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日益加重,深黄晦暗如烟熏,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右胁下痞块质硬,大便秘结或灰白,唇色黯红,或衄血,舌红,可见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指纹紫,与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表现相符。本专利技术从临床经验结合肝络病理论,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无论水湿内停、寒凝肝胆经脉,或湿郁化热、湿热熏蒸肝胆,病程日久均可阻滞气机,导致血行不畅,气血失调,久病入络,故瘀血阻络贯穿疾病始终。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瘀血阻于肝络,影响肝主疏泄之生理功能,不能调畅气机,加重气血滞瘀、肝络瘀阻,导致疾病迁延难愈。因此,在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时,活血化瘀、利胆退黄成为治疗关键。本专利技术的中药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补肝治疗,全面兼顾清肝络热毒、通肝络瘀滞、疏肝络气滞、养肝络气血之功,尤其注意扶正,养肝血、促肝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以桃仁、红花、赤芍、泽兰为君药,力主活血化瘀,去肝络瘀滞;臣药以柴胡、郁金、川芎、枳壳疏肝行气,畅肝络气滞,佐以当归、生地养血补肝,生麦芽、白术、茵陈疏肝升发胃气、健脾化湿和胃,结合牛膝活血兼养肝络气血。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治疗对象以婴儿为主,在选择药物上更体现用药安全特点,所用处方均为常用药及副作用很小的药物,最大限度上可以保护患儿的健康,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中药以活血化瘀为中心,同时辅以行气、扶正之品,如予“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促进气机运转,起到行气之功,予“生麦芽”舒发肝郁之力,协助“肝”主气机之功,从根本上改善气滞状态,予牛膝活血化瘀同时可以养肝。方中桃仁、红花、生麦芽、枳壳均为首次出现。本专利技术的中药服用时无粉末冲服药物,调整了口感,更利于1岁以内婴儿接受。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对ALT、AST、TBIL、DBIL、GGT、TBA、ALP、PT、APTT、FIB、PA等实验室指标、肝功能、胆汁淤积和凝血功能等临床指标改善显著,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现有的熊去氧胆酸等西药治疗,并具有依从性好,用量少、见效快等优势,且未见有不良反应报道。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以有助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应当理解的是,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当理解为具有在字典中限定的含义,而应理解为在以下原则的基础上具有与其在本专利技术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术语的概念可以适当地由专利技术人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说明而限定。实施例1:一种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茵陈12g、柴胡9g、枳壳9g、川芎9g、生麦芽9g、桃仁3g、红花3g、赤芍12g、牛膝9g、泽兰3g、当归6g、生地6g、白术9g、郁金9g,将所述中药制成汤剂口服。实施例2:一种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茵陈10g、柴胡7g、枳壳7g、川芎8g、生麦芽8g、桃仁4g、红花4g、赤芍10g、牛膝8g、泽兰4g、当归7g、生地8g、白术10g、郁金8g,将所述中药制成口服液口服。实施例3:一种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茵陈18g、柴胡12g、枳壳12g、川芎12g、生麦芽12g、桃仁6g、红花6g、赤芍15g、牛膝12g、泽兰5g、当归10g、生地10g、白术12g、郁金12g,将所述中药制成糖浆剂口服。试验例:本专利技术的中药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本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61例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29例和西药组32例。中药组男17例,女12例,最小29天,最大88天,平均日龄48.31±16.70天;西药组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茵陈10-20g、柴胡5-15g、枳壳5-15g、川芎5-15g、生麦芽5-15g、桃仁1-10g、红花1-10g、赤芍10-20g、牛膝5-15g、泽兰1-10g、当归5-15g、生地5-15g、白术5-15g、郁金5-15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茵陈10-20g、柴胡5-15g、枳壳5-15g、川芎5-15g、生麦芽5-15g、桃仁1-10g、红花1-10g、赤芍10-20g、牛膝5-15g、泽兰1-10g、当归5-15g、生地5-15g、白术5-15g、郁金5-1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茵陈10-15g、柴胡5-10g、枳壳5-10g、川芎5-10g、生麦芽5-10g、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0-15g、牛膝5-10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菊何强王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