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收纳盒和耳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95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耳机内壳,耳机内壳用于容纳耳机本体,还包括:第一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耳机内壳下方,第一磁性元件为电磁铁;触发检测组件,触发检测组件生成并输出取用状态信号;和主控芯片,主控芯片设置在耳机内壳下方;主控芯片接收取用状态信号,生成并输出第一电流信号至第一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通电且与设置在耳机本体底部的第二磁性元件互斥。还公开一种耳机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磁性元件与第一磁性元件的互斥,使得耳机本体向外弹出而不再与容纳空腔嵌合,便于用户从中取出耳机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收纳盒和耳机组件
本技术属于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耳机收纳盒,以及一种包括耳机收纳盒的耳机组件。
技术介绍
在主流电子产品逐渐取消3.5mm音频设备插孔后,无线耳机相关技术迅猛发展,以TWS(TrueWirelessStereo)耳机为代表的新产品层出不穷。TWS耳机包括左右两个耳机本体,其中一个按照主耳机模式工作,另一个按照从耳机模式工作。使用时,移动终端与主耳机建立无线通信,同时主耳机与从耳机建立无线通信,实现音频信号的传输。在TWS耳机中左右两个耳机本体独立使用可以达到真正无线立体声的效果。TWS耳机受限于非常狭小的耳机空间,不能采用基于Micro-USB的充电结构。因此,通常配套设置一个收纳盒实现收纳、充电的作用。当耳机本体放入收纳盒中时,二者之间的电路连接和物理连接需要保持稳定,确保耳机本体不容易从收纳盒中脱落。因此,在耳机收纳盒中特别设计有与耳机本体形状匹配的耳机内壳,耳机本体可以完整的嵌合在耳机内壳中。但是,由于耳机本体的上缘通常设计为平滑曲线且凸出的高度较小,用户拿取耳机本体时很难持稳,使用不便。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耳机本体的上缘通常设计为平滑曲线且凸出的高度较小,用户拿取耳机本体时很难持稳,使用不便的问题,设计一种耳机收纳盒。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耳机内壳,耳机内壳用于容纳耳机本体,还包括:第一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耳机内壳下方,第一磁性元件为电磁铁;触发检测组件,触发检测组件生成并输出取用状态信号;和主控芯片,主控芯片设置在耳机内壳下方;主控芯片接收取用状态信号,生成并输出第一电流信号至第一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通电且与设置在耳机本体底部的第二磁性元件互斥。触发检测组件可以采用以下方案实现,耳机收纳盒还包括:底壳,耳机内壳设置在底壳中;触发检测组件包括:按键,按键设置在底壳上;和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底壳上以检测按键的操作状态;按键按下,第一传感器生成并输出取用状态信号至主控芯片。触发检测组件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案实现,触发检测组件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设置在耳机内壳上以检测其中的耳机本体。针对双耳机本体的产品设计,耳机内壳中形成有对称设置的一对容纳空腔,每一个容纳空腔中放置一个耳机本体;耳机内壳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形成在容纳空腔之间,第二传感器成对设置在连接部两端。为实现准确动作,还包括底壳,底壳上设置有与底壳连接的盒盖;触发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设置在底壳上以检测盒盖和底壳的相对位置;耳机本体位于容纳空腔中且盒盖相对于底壳打开,触发检测组件生成并输出取用状态信号至主控芯片。优选的,第二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为位置传感器。进一步的,耳机内壳下方还设置有电池。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耳机组件,耳机组件中包括耳机收纳盒,耳机收纳盒包括:耳机内壳,耳机内壳用于容纳耳机本体,还包括:第一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耳机内壳下方,第一磁性元件为电磁铁;触发检测组件,触发检测组件生成并输出取用状态信号;和主控芯片,主控芯片设置在耳机内壳下方;主控芯片接收取用状态信号,生成并输出第一电流信号至第一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通电且与设置在耳机本体底部的第二磁性元件互斥。耳机组件中包括至少一个耳机本体,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设置在耳机本体底部的第二磁性元件为永磁铁。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式,设置在耳机本体底部的第二磁性元件为电磁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二磁性元件与第一磁性元件的互斥,使得耳机本体向外弹出而不再与容纳空腔嵌合,便于用户从中取出耳机本体。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耳机收纳盒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的耳机收纳盒沿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耳机收纳盒沿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耳机收纳盒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爆炸图;图7为图5所示的耳机收纳盒沿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5所示的耳机收纳盒沿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耳机收纳盒如图1至图4所示。耳机收纳盒1包括耳机内壳13。耳机内壳13用于容纳耳机本体11。耳机内壳13中形成有容纳空腔20,容纳空腔20的形状与耳机本体11的形状基本适配。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耳机本体11设计为具有入耳的耳机头和耳机柄两个部分,耳机收纳盒1整体设计为类似长方体的设计。当耳机本体11置于容纳空腔20中时,耳机本体11的主体嵌入在容纳空腔20中。容纳空腔20的数量与耳机本体11的数量对应,如图1至图4,容纳空腔20的数量可以设置两个,分别与作为主耳机和从耳机的两个耳机本体11对应。当然,对于仅设置一个耳机本体11的无线耳机产品,耳机内壳13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容纳空腔20与之相配。为了便于用户取用耳机本体11,在耳机收纳盒1中还设置有第一磁性元件14。与第一磁性元件14配套工作的第二磁性元件12设置在耳机本体11的底部,第二磁性元件12可以集成在耳机本体11的壳体中,也可以与耳机本体11的壳体卡接;采用这种方式,在耳机本体11的底部,例如耳机柄的底部设计卡槽,并将第二磁性元件12卡接在卡槽中,实现第二磁性元件12和卡槽的固定连接。第一磁性元件14设置在耳机内壳13下方并与第二磁性元件12的设置位置对应。第一磁性元件14的下方还设置有主控芯片15。在本技术中,第一磁性元件14为电磁铁。耳机收纳盒1中还设置有触发检测组件,触发检测组件主要用于检测用户需要取用耳机本体11的操作,并依此生成并输出取用状态信号至主控芯片15。主控芯片15接收取用状态信号,生成并输出第一电流信号至第一磁性元件14的线圈,第一磁性元件14通电,使得第一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耳机内壳,耳机内壳用于容纳耳机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耳机内壳下方,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为电磁铁;/n触发检测组件,所述触发检测组件生成并输出取用状态信号;和/n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设置在所述耳机内壳下方;/n所述主控芯片接收所述取用状态信号,生成并输出第一电流信号至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通电且与设置在耳机本体底部的第二磁性元件互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耳机内壳,耳机内壳用于容纳耳机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耳机内壳下方,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为电磁铁;
触发检测组件,所述触发检测组件生成并输出取用状态信号;和
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设置在所述耳机内壳下方;
所述主控芯片接收所述取用状态信号,生成并输出第一电流信号至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通电且与设置在耳机本体底部的第二磁性元件互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底壳,所述耳机内壳设置在所述底壳中;
所述触发检测组件包括:
按键,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底壳上;和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底壳上以检测所述按键的操作状态;
所述按键按下,所述第一传感器生成并输出取用状态信号至所述主控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检测组件包括: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耳机内壳上以检测其中的耳机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收纳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内壳中形成有对称设置的一对容纳空腔,每一个所述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婷于喆昌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